史前大洪水之谜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Cour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雷茨的大洪水理论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摩西深谷是一个U型谷,数百米高的玄武岩岩壁看上去就像静止的瀑布飞流。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绝大多数远古自然景观如大峡谷和大瀑布,都是上百万年来水和风等自然力量缓慢侵蚀地表的产物。而在这个由坚硬玄武岩构成的干涸河谷中,到处散布着汽车般大小的花岗岩石块,以及比现代河流高出数百米的壶穴(由急流中挟带的砂砾石磨蚀河床产生的圆形凹穴),这些都暗示这里曾经是水深流急的河道。可是,峡谷中并没有河流,附近的河流在这种奇观形成时也还没有形成,而冰河时代晚期的冰川从没有到过这里,形成这些巨石的距离最近的花岗岩也在人们目力所及的遥远地平线上。那么,这些巨石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裹挟着巨石奔腾而下横冲直撞,在玄武岩上“雕刻”出百丈瀑布奇景的大水又来自哪里?一幕幕让人不解的景象展现在面前,它们会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离奇故事?
  1925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伦·布雷茨提出了华盛顿州东部地区曾遭遇史前大洪水的理论。他指出,那些千奇百怪的沟壑并不是千万年间慢慢形成的,而是形成于距今不太久远的冰川时代末期:多次冰湖崩溃最终形成了难以想象的滔天洪水,洪水冲刷整个地区,在岩石间切割出深深的峡谷,形成了这种奇特的地质景观。
  布雷茨花了一生的时间为证明自己的理论寻找证据,力图“重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高达数百米的汹涌水墙怒吼着穿越今天的华盛顿州东部地区,在这里“雕刻”出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深邃河谷,然后沿哥伦比亚河峡谷奔涌而去,其水量之大,足以将俄勒冈州的威拉米特峡谷变成一个巨大的死水湖。那么,这片大水来自哪里呢?布雷茨指出,它来自米苏拉湖,蒙大拿州西部一个古老的冰川堰塞湖。
  布雷茨的理论遭到了人们的嘲笑。直到1940年,地质学家乔·帕蒂描述了米苏拉湖湖床上巨大的波纹痕迹,为大洪水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帕蒂在蒙大拿峡谷的谷底发现了冰川湖存在的证据——湖水倾泻而出撞击谷底,在谷底形成一道道巨大的波纹。他指出,落差高达15.24 米的波纹痕迹,绝不可能是湖底平缓的水流流动形成的,而是湍急迅猛的巨大洪水冲刷的产物——当冰川堰塞湖的冰坝突然崩塌时,灾难性的一幕就发生了: 2500立方千米的滔天洪水通过狭窄的裂口,以横扫千钧之力,冲刷着前进路上的一切。
  1979年,美国地质学会授予布雷茨代表着最高荣誉的彭罗斯奖章,以表彰他在地质学上的重大发现。那时他已经97岁高龄了。
  《圣经》中描述的“大洪水”可能真实发生过
  美国人罗伯特·巴拉德是一位考古学家兼水下探险家,他同时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会员,曾于1985年发现“泰坦尼克号”客轮的残骸。多年来,巴拉德和他的研究团队一直都在黑海地区寻找《圣经》中所描述的“大洪水”真实发生过的证据。
  早在1999年,巴拉德和他的同事就在距离黑海海岸线数千米的160多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贝类:一种是淡水贝类,一种是咸水贝类。经检测,这两种贝类生活的时代分别是最早距今6500年和7000年。这一发现让巴拉德坚信:7000年前,今天的黑海还是一片陆地,但发生在远古时代的大洪水将它变成了咸海。
  2000年9月,巴拉德等人乘科学考察船在黑海地区进行海底探险活动时,又在海底发现了一座倒塌的建筑遗迹。这座远古人类建造物具有7000年前石器时代土耳其内陆地区人类建筑的明显特征。这一证据让巴拉德更加坚信,地球在远古时代确实发生过大洪水,而且大洪水发生的地区就在今天的中东地区。
  2012年,巴拉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土耳其外海的黑海深处找到了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一场来势汹涌的大洪水破坏了一个古代文明的证据。巴拉德说,大约1.2万年前,地球被冰层覆盖,黑海地区存在一个淡水湖,四周环绕农田。大约公元前5600年,冰川因气温上升融化,融水流入海洋,导致世界各地爆发洪水,洪水穿过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洪水所经之处的一切都被淹没。巴拉德认为这次大洪水事件发生的时间与《圣经》中描述的诺亚方舟事件的发生时间正好相符,由此证明《圣经》故事中所描述的大洪水事件可能真实发生过。
  巴拉德是在对另外两位科学家提出的一项具有争议的理论进行研究后给出上述结论的。1997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莱安和沃尔特·皮特曼在对考古学和人类学证据进行分析后指出,这场远古大洪水发生期间,每天的融水达到约40立方千米,大洪水至少持续了300天,淹没的土地面积超过15万平方千米。洪水的力量相当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200倍,冲毁了沿途的一切,将黑海从一个与世隔绝的被农田环绕的淡水湖变成为一个咸水湖,并导致整个欧洲出现大规模动物迁徙。他们的研究结论据说得到了碳年代测定和声呐成像的支持。
  世界许多地方都发生过大洪水事件
  对米苏拉大洪水事件的认可,帮助其他地质学家确认了亚洲、欧洲、阿拉斯加和美国中西部,甚至火星上类似地形地貌的成因。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巨大冰川冰坝的崩塌,形成了一次又一次大洪水事件。例如,大约1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之时,全球各处洪水灾难频发,欧亚大陆和北美的巨大冰坝湖多次崩溃,导致洪水爆发;在西伯利亚地区,河流漫溢,河水改道;冰川洪水的侵蚀形成了英吉利海峡,使英国成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这些事件虽不像《圣经》诺亚方舟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全球被洪水淹没,但世界各地曾发生过多次特大洪水灾害却是历史的真实,这些历史的真实成为世界许多文化中类似诺亚方舟故事的源泉,并世代相传下来。在地质学家发现并确认历史上的大洪水事件之前,这些传说故事背后的真相扑溯迷离,令人真假难辨。如今我们终于知道,这些其实并非全部都是空穴来风。
  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大冰川崩溃引发特大洪水的事件,而生活在附近的人们可能亲眼见证了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华盛顿州东部活动的早期传教士曾经在雅基马族和斯波坎族等印第安部落中听说过许多关于大洪水的传说,叙述者甚至还能指出当时幸存者躲避大洪水的地方。   在奥吉布瓦印第安部落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太阳的热量都被装在一个布袋里,后来布袋被老鼠咬了一个洞,于是太阳巨大的热量喷涌而出,将苏必利尔湖周围的积雪融化,形成了滔天洪水。大水一直漫过最高的松树的顶端,所有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一个划独木舟的老人在洪水中抢救各种动物……《圣经》中描述的诺亚方舟故事或许真的发生过,或许正是大洪水的幸存者将自身的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并一代代口口相传下来。
  远古地球大规模洪水灾难事件
  地质学家认为,类似《圣经》中描述的大洪水事件曾经真实地发生过,至今在地球表面仍然留存有的极为壮观的印记。
  西藏雅鲁藏布江
  大峡谷洪水
  传说故事:在四面被小山环绕的湖阶地(冲湖积台地)地区,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朝圣者为了纪念藏人尊崇的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击败强大的湖妖、排干湖水、展现湖底肥沃良田的功绩,在古湖泊沉积物上建立了一座寺庙,并在峡谷入口处上方的崖壁上雕刻了莲花生大士的形象。寺庙主持认为,整个西藏地区曾经被一片大海覆盖着。
  科学证据:2002年,地质学家兼探险家大卫·蒙哥马利开始研究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是洪水在岩石中冲刷出来的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他的研究小组在这里发现了远古时候的岸线地带,以及湖泊沉积物中有着1200年历史的树木残屑,那正是莲花生大士到达西藏的时间。在峡谷入口处的两侧,散落着冰川碎片留下的痕迹,证实了巨大的冰舌(冰河或冰滩的狭长的延伸部分)曾从7600米的高处坠落在这里。向着上游延伸的两层台地表明,冰和泥形成的冰坝曾阻断河流,形成了一个填满山谷的湖泊,而当湖水充盈令冰坝崩塌之时,冲破了束缚的大水便呼啸着冲入峡谷,奔涌的洪水以巨大的力量冲刷前进道路上的一切,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地形地貌。
  科罗拉多大峡谷洪水
  传说故事:根据当地的美洲土著部落哈瓦苏印第安人的传说,天神降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暴雨之后,从科罗拉多河奔涌而下的大洪水冲刷形成了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位仁慈的天神将他的女儿藏在一段挖空的原木中,从而逃过了可怕的湍流。洪水退去后,她从那里爬出来,成为人类的母亲。
  科学证据:峡谷峭壁上裸露在外的岩石层次分明,它们的色泽、粒度和构成成分不尽相同,表明这里曾经历了多次大洪水的冲刷。虽然科罗拉多大峡谷不是因大洪水形成的,但有证据表明,多次大洪水不断地改变和重塑了它。从搁浅在河道之上数百米的巨石不难想象当年的洪水汹涌的气势有多么的惊人、多么的壮观。河水冲垮冰坝夺路而出造成了灾难性的大洪水事件。
  这些大洪水事件至少发生在40万年之前,远在人类定居在这片大陆之前。当地美洲原住民对于大峡谷是如何形成的显然非常好奇,人们为了对这里奇特的地形做出解释,流传下了许多具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故事。
  黑海大洪水
  传说故事:《圣经》诺亚方舟故事说,在诺亚生活的那个时代,地球上除了诺亚之外的其他人类都是邪恶的,上帝为此很生气,决定以一场巨大的洪水来杀死所有的人,除了诺亚和他的家人。上帝告诉诺亚建造一艘大船,用来庇护他和妻子、儿子等家人,并且在洪水中将每种动物至少要救上来两只。方舟建成之后,上帝降下暴雨,连续下了40天,大地上的水高过了最高的山顶。洪水退去后,诺亚一家和动物离开方舟,重新在地球上繁衍人类和动物。
  科学证据:在反驳了全球性洪水的可能性的同时,地质学家认为,诺亚洪水的故事有可能是基于某种历史的真实。
  1993年,海洋学家比尔·瑞恩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沃尔特·皮特曼使用声呐探测黑海海底后,发现了支持诺亚洪水故事的证据。他们发现了淹没在黑海海床下的古河床和由河水冲刷形成的峡谷。高分辨率地震反射仪的剖面图显示了被埋在海底沉积物中的以前陆地的形态,从海床上钻取的岩芯中还发现了含有被海泥覆盖的灌木根系。
  瑞安和皮特曼认为,从7000年前开始,地中海渐渐上升,侵蚀并穿过了沿伊斯坦布尔海峡的岩石,地中海的海水蔓延到黑海,引发了灾难性的大洪水。
  早期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是否在他们的世界渐渐消失在水下之后被迫逃离了这里?考古学家发现,黑海大洪水事件发生之时,也正是农耕文化开始向欧洲和美索不达米亚洪泛区转移之时。无论这些移民来自哪里,第一批农民抵达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时候,也正是黑海水涨的时候。难道正是这些农民带来了大洪水摧毁他们原先的生活世界的故事?
其他文献
2013年2月15日,一颗巨型陨石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爆炸并碎裂,造成上千人受伤.据科学家分析,这是一颗直径约15米、重约7000吨的陨石,在距离地面20~25千米的高空发生爆炸
针对隔震技术在Ⅳ类场地应用抗震设防参数不明确问题,以天津塘沽某医院工程场地抗震设防参数确定为例,在充分考虑了工程场地的地震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土层反应分析,
信息化条件下的物理教学是指在在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培养物理技能的教育教学过程和表现形态.目前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老师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其中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因为要求每个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通过拼音扩大学生阅读量,阅读是学生获取知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又是麦子飘香的季节,独坐南方温馨小家的我,在这多情的五月,割不断理还乱的缕缕情丝,一匝匝地缠绕着我的心房.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推出了少教多学理念,进而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课程,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预习时间,发挥出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