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5.8%),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该种手术方式具有疼痛轻、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开腹手术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疗效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已经成为临床妇产科较为常用的一种妇产科微创手术[1],具有术后恢复快、对腹腔干扰较小等优势[2]。为了对比分析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7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76例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实验组中患者年龄最大58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37.3±3.2)岁;23例单发性肌瘤,15例多发性肌瘤。对照组中患者年龄最大59岁,最小33岁,平均年龄(37.1±3.1)岁;24例单发性肌瘤,14例多发性肌瘤。两组患者年龄以及病情等各方面并无很大区别(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如下:对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处理,应该选择子宫肌瘤突出部位将肌瘤肌层切开,全部剔除肌瘤。最后应该逐层缝合切口,然后关闭腹腔。
  1.2.2 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方法具体如下: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取患者低足高膀胱截石位,选择在患者的脐上或者脐孔处进行穿刺,而且应该常规注入CO2,建立一个14 mm Hg压力的CO2气腹。仔细置入腹腔镜后,选择患者左右下腹处置入一个Trocar(直径为5 mm),全面、仔细探查子宫肌瘤以及盆腔脏器等情况,明确具体的病变部位。将缩宫素注入到子宫基层处,一直到肌瘤周围组织发白为止。同时应该静脉注射10 IU缩宫素(添加5%葡萄糖注射液),并且通过单极电凝将子宫肌瘤突出面切开。通过大抓钳钳夹肌瘤,而且应该同时采用旋转、牵拉的方式尽可能取出更多肌瘤。术后应该逐层关闭瘤腔,并且反复冲洗盆腔,将CO2排出后逐层缝合皮肤切口。
  1.3 观察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应该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X±S)代表两组计量数据,采用%代表两组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的、X2进行检验,本次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两组统计学意义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情况如下表1。
  2.2 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症状者6例,实验组术后出现感染症状患者2例,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5.3%)明显低于对照组(15.8%),两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对比(X±S)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当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其中想要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最理想的手术方式就是子宫肌瘤剔除术[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切口美观、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对机体内环境干扰较小、术后盆腔粘连少、术后恢复时间较短等诸多优点[4]。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在直视下完成手术,而且手术方式操作简便,操作技术难度不高,但是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而且腹壁切口较大,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盆腔内环境,增加患者术后感染风险,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比较慢[5]。本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5%,这和以往大多数学者研究报道基本相符[6]。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要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肌瘤数量比较多,而且肌瘤过大、子宫基层内嵌入肌瘤较深或者肌瘤体积太大的话,一定要在腹腔镜下仔细剥离。②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术者一定要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技术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③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全面、充分了解患者肌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数量等情况,便于进一步展开手术。术中也应该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该种手术方式具有疼痛轻、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可在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曲涛.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0 例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 140.
  [2]张红,朱彦玲,赵丽杰,等.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分析[J].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0,2: 355.
  [3] 张建红,杨宝珍,胡玉玲,等.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比研究[J]. 医学综述,2013,19(6):3066-3068.
  [4]魏玉华.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比较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56-57.
  [5]李龙,王月玲.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19(4):363-364.
  [6]兰慧.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当代医学,2013,19(23):84-85.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领域对材料各项性能要求的提高,高强度、强耐用性的加筋板结构的应用也愈发广泛。但是当加筋板结构受到外力扰动时,会产生振动,并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对其振动进行控制变得十分必要。而目前常规的加筋板振动控制系统控制过程进入稳态的时间较长,且存在较明显的抖振现象;此外,控制系统中用于测量振动的压电传感片易出现故障,直接影响控制效果,甚至导致控制失效。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以加筋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基
河南省新乡市境内的南太行山区,雄伟秀丽、风光迤逦、气候适宜,拥有珍稀的林木植被、洞穴岩溶、风景名胜、森林步道、康养休闲、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但是由于生态维护相对滞
对汉江崔家营航运枢纽工程中配套的过鱼设施———鱼道进行了研究论证,明确了过鱼对象,说明了鱼道工程的布置设计要点,确定了相关参数,并介绍了该鱼道过鱼效果监测成果,为进一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