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罗斯正在重新崛起,普京正在给自己寻找接班人,世人正在以疑惑的目光关注着这个充满新奇变故的国度,此时,一个历史人物已悄然逝去。他把一切留给了后人,留给了俄罗斯,也留给了世界。随着叶利钦的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
巨人离场
叶利钦辞世,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作为叶利钦的旧上级和老政敌,戈尔巴乔夫在叶利钦去世的当天即对死者家属表示哀悼,并适时对新闻媒体发表自己对叶的“盖棺定论”:“他领导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尽管他也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1991年的苏联政坛错综复杂。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苏共危机、民族危机、大国地位危机混杂交织,这一切为时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提供了大显身手的绝佳机会,而叶利钦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成为其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鐵血总统
独立后的俄罗斯动荡不定,总统叶利钦依然处于漩涡中心。两大权力中心——政府与议会之间在国家体制、权力分配和经济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叶利钦主张实行总统制,即总统拥有决定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力,但议会要求拥有立法权和至高无上的监督权,双方反复较量。
叶利钦决定另起炉灶通过新宪法草案,并无视宪法宣布解散议会,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不甘示弱,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叶利钦很快派出军队,封锁通往白宫的所有道路, 切断白宫内的水电供暖和电话线,并最后通牒议会,要求立即交出枪械。双方剑拔弩张:政府的装甲兵完全包围了白宫,冲破了议会战斗队设置的路障,在密集的枪炮声中,议会大厦浓烟滚滚,墙壁千疮百孔,巨大的火舌将白宫烧成了“黑宫”,经过13天的战斗,叶利钦的政府军攻占白宫。12月12日,有利于叶利钦的新宪法获得通过,议会也重新进行了选举。“铁血总统”位高权重,在俄罗斯一时无人能敌。
功过参半
叶利钦执政8年,俄罗斯冲垮了苏联时期传统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模式,形成了新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他为俄罗斯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一党垄断、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的政治体制模式不复存在,以总统设置、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为特征的西方式的政治体制模式得以确立。俄罗斯《消息报》说,“叶利钦在一个从不知民主为何物的国家创立了民主制度。”民主的进程在俄罗斯已不可逆转。
然而,人们在一个强力总统的背后,也看到了反复无常的中世纪暴君的身影。这使得新的政治体制有着严重的局限性:首先,不少重大政策由叶利钦个人作出,往往带有总统独裁的性质。叶利钦在8年里用了7个总理、9个财长、6个内务部长和3个外交部长。这在俄罗斯政治史上是空前的。此外,俄政党政治尚不成熟,政党过多,1999年12月议会选举获准登记的党派竟多达26个。
叶利钦执政以后,采用“休克疗法”,俄罗斯人民深刻品尝到“改革的阵痛”。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他执政的8年,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形成,民主框架搭建良好。叶利钦虽然未能在其任期内实现他自己的愿望:“把一个繁荣的俄罗斯带进新世纪”,但他为后人开拓了道路。
让步后人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在面向全国的新年讲话中突然宣布辞职,让位普京。此举让无数人震惊,连他的家人都不例外。他的爱女表示,父亲瞒住了所有人,连母亲和她们都是当天早些时候才知情。
叶利钦回忆起上世纪末权力和平交接时表示,“选择普京没有错。”他在名为《总统马拉松》的回忆录中首次披露了辞职的内幕。“一旦走漏风声,任何有关预测的言论80%,90%,不!100%地可使我的这一决定的意义化为乌有。我是有意识、自觉自愿辞职的。我把自己的政治意志的全部力量都凝聚在这一举动之上。”
总统作为国家元首自愿辞职,这在俄罗斯近代史上尚属首例。
叶仅在辞职前十几天,才与普京作了谈话,当时普京“完全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此后,他与叶利钦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彼此心照不宣。
叶利钦回忆道,“12月29日,上午9时。克里姆林宫。普京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我立即感觉到,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更刚毅的人。我非常喜欢普京,他反应灵敏,而且冷静。”
叶利钦当着电视摄像头,对普京转交了象征总统权力的“核匣子”。“我放弃了这个权力,从此我不再负责核按钮了,或许从此失眠不再那样折磨我。”
也许只有当一个巨人离开以后,另一个巨人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在普京执政下,久病的大国已经逐渐摆脱困境、步入正轨。普京至今无法忘记叶利钦辞职前对他的最后一句嘱托,“你要保护好俄罗斯!”
巨人离场
叶利钦辞世,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作为叶利钦的旧上级和老政敌,戈尔巴乔夫在叶利钦去世的当天即对死者家属表示哀悼,并适时对新闻媒体发表自己对叶的“盖棺定论”:“他领导国家做出了许多贡献,尽管他也犯下了很大的错误。”

1991年的苏联政坛错综复杂。经济危机、政治危机、苏共危机、民族危机、大国地位危机混杂交织,这一切为时任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的叶利钦提供了大显身手的绝佳机会,而叶利钦在“8·19事件”中的胜利,成为苏联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成为其个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鐵血总统
独立后的俄罗斯动荡不定,总统叶利钦依然处于漩涡中心。两大权力中心——政府与议会之间在国家体制、权力分配和经济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相当大的分歧。叶利钦主张实行总统制,即总统拥有决定国家事务的最高权力,但议会要求拥有立法权和至高无上的监督权,双方反复较量。
叶利钦决定另起炉灶通过新宪法草案,并无视宪法宣布解散议会,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不甘示弱,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叶利钦很快派出军队,封锁通往白宫的所有道路, 切断白宫内的水电供暖和电话线,并最后通牒议会,要求立即交出枪械。双方剑拔弩张:政府的装甲兵完全包围了白宫,冲破了议会战斗队设置的路障,在密集的枪炮声中,议会大厦浓烟滚滚,墙壁千疮百孔,巨大的火舌将白宫烧成了“黑宫”,经过13天的战斗,叶利钦的政府军攻占白宫。12月12日,有利于叶利钦的新宪法获得通过,议会也重新进行了选举。“铁血总统”位高权重,在俄罗斯一时无人能敌。
功过参半
叶利钦执政8年,俄罗斯冲垮了苏联时期传统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模式,形成了新的政治与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他为俄罗斯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一党垄断、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的政治体制模式不复存在,以总统设置、多党制、议会民主、三权分立、自由选举为特征的西方式的政治体制模式得以确立。俄罗斯《消息报》说,“叶利钦在一个从不知民主为何物的国家创立了民主制度。”民主的进程在俄罗斯已不可逆转。
然而,人们在一个强力总统的背后,也看到了反复无常的中世纪暴君的身影。这使得新的政治体制有着严重的局限性:首先,不少重大政策由叶利钦个人作出,往往带有总统独裁的性质。叶利钦在8年里用了7个总理、9个财长、6个内务部长和3个外交部长。这在俄罗斯政治史上是空前的。此外,俄政党政治尚不成熟,政党过多,1999年12月议会选举获准登记的党派竟多达26个。
叶利钦执政以后,采用“休克疗法”,俄罗斯人民深刻品尝到“改革的阵痛”。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他执政的8年,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形成,民主框架搭建良好。叶利钦虽然未能在其任期内实现他自己的愿望:“把一个繁荣的俄罗斯带进新世纪”,但他为后人开拓了道路。
让步后人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在面向全国的新年讲话中突然宣布辞职,让位普京。此举让无数人震惊,连他的家人都不例外。他的爱女表示,父亲瞒住了所有人,连母亲和她们都是当天早些时候才知情。

叶利钦回忆起上世纪末权力和平交接时表示,“选择普京没有错。”他在名为《总统马拉松》的回忆录中首次披露了辞职的内幕。“一旦走漏风声,任何有关预测的言论80%,90%,不!100%地可使我的这一决定的意义化为乌有。我是有意识、自觉自愿辞职的。我把自己的政治意志的全部力量都凝聚在这一举动之上。”
总统作为国家元首自愿辞职,这在俄罗斯近代史上尚属首例。
叶仅在辞职前十几天,才与普京作了谈话,当时普京“完全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此后,他与叶利钦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彼此心照不宣。
叶利钦回忆道,“12月29日,上午9时。克里姆林宫。普京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我立即感觉到,他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更刚毅的人。我非常喜欢普京,他反应灵敏,而且冷静。”
叶利钦当着电视摄像头,对普京转交了象征总统权力的“核匣子”。“我放弃了这个权力,从此我不再负责核按钮了,或许从此失眠不再那样折磨我。”
也许只有当一个巨人离开以后,另一个巨人才能真正站立起来。在普京执政下,久病的大国已经逐渐摆脱困境、步入正轨。普京至今无法忘记叶利钦辞职前对他的最后一句嘱托,“你要保护好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