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沖孔灌注桩在当今建筑地基施工中得以大量使的原因是,该类型桩具有诸多优点,如成本低、不受外部环境限制等,在建筑地理处理中使用冲孔灌注桩不但能够实现降低成本低目的,且不需要担心施工环境问题。本文对使用冲孔灌注桩的某一工程施工概况进行分析,掌握该施工技术的具体施工情况,以期能够更加自如的运用该技术,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如在地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使用过程中碰见的诸多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先进且高效的施工技术。在这些高效的施工技术中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类型之一,主要原因是该施工技术除了具有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的优点外,还具有降低成本投入的优点[1]。另外,该技术使用范围比较广,施工质量也比较高,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建筑质量,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施工技术。
2.施工工程简介
本研究使用到的某工程为一个二级城市市中心内的一个商业楼,建筑总面积为28213m2,楼高61.4米。总共有18层楼,地上有16层,地下两层,地下两层主要是用做停车场和储存室。地上为商业楼使用。该建筑工程的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地基施工使用的是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灌注桩总共有150条,最短桩为9m,最长桩20m。单桩的最小承载力为4100kN,最大承载力为12700kN.
3.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所有施工人员均要做好施工安全培训和技术施工知识培训工作,并且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均是持证上岗。在施工开始之前就要进入施工场地做好准备工作。
(2)材料和设备准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材料、设备均要准备完毕,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且数量充足。使用现场需要使用到的供电设备、供水设备等均要在施工前搭架和设安装好[2]。
(3)熟悉图纸和灌注桩坐标定位。工程主要负责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分析,尽快掌握整个设计图纸内容,并将施工步骤以及目标与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确保所有的人员均能够在施工前获悉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流程,从而更好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施工工作。在熟悉设计图纸内容就确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后,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将灌注桩的位置进行确定和检查,确保所有桩位就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
第一步:冲击成孔。由于冲击成孔施工是在水下进行的,整个施工过程无法先地面施工一样进行直面观察,且施工完成后也无法进行质量检验,所以为了保障施工结果具有较高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严格要求施工环节拥有较好质量,即冲击成孔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每两个环节的交接工作均要自然顺畅,施工负责人员熟悉每个环节的关键点及标准治疗检测要求,在完成每一个孔的冲击后都要做好记录。如此才能够保障冲击成孔的质量。冲击成孔质量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按照要求制作泥浆。用来制作泥浆的原料为黄土,要求是其粘度和含沙率分别为17秒/rain和6%。冲击成孔过程中药根据实际的冲孔概况适度的调整泥浆的比重,泥浆比重增加或减少以冲击涌出的渣样颗粒大小决定,颗粒大则增加,小则减少[3]。其次,使用冲孔进尺。使用冲孔进尺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冲孔施工在不同的岩石层中能够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冲孔进尺速度应该按照不同的岩石层适度调整速度,如在强风化岩层中进尺的速度应该控制在0.5m/台班、而在软粘土层中进尺的速度却应该在4rid/台班。最后,控制好冲绳和冲锤的垂直度。冲击成孔施工必须要保证孔不能出现偏差,如此才能够保障桩底不出现偏差。所有在进行冲击成孔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安排要施工人员对冲绳和冲锤的垂直度进行时时观察,并定时进行一次记录,当发现冲绳出现摇摆时,需要在孔内放入一些片石后再一次进行冲孔,然后进行冲绳测量,确保无摇摆后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冲孔工作。通常情况下,为了保障冲孔有标准的垂直度,需要在每一次进孔10m处就要进行一次检查,检查仪器为探孔器。
第二步:清孔。清孔指的是将冲击成孔孔底内的所有沉淀物进行清除的工作。清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若没有将孔底的沉淀进行清除,那么这些沉淀物就会影响后期的混凝土灌注施工,导致桩体出现断桩或者夹层现象,直接导致该灌注桩无法使用。因此,必需要进行清孔工作。本次工程总共需要进行两次清孔工作,第一次清孔是在冲击成孔完成且滋浆还未完全沉淀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次情况使用到的泥浆为具有浓度和粘度都极高的泥浆,泥浆量较大,使用专门的冲击锤对成孔孔底进行长时间反复多次的拌浆工作,从而使冲孔后漂浮在孔内的一些沉渣得以掏出,完成清孔工作;第二次清孔工作是在第一次清孔工作完成且在孔内放下钢筋笼后进行。本次清孔使用的是下导管清洗方式,主要是清除下钢筋笼过程中产生的沉渣。为了保障清孔质量达标,需要在整个清孔过程中对孔内泥浆含沙量大小以及沙粒的粗细进行时时观察,若发现捞出来的沉渣中沙粒偏小,且整个孔底的沉渣比第一次清洗时的孔底沉渣厚度还要大,那么则表示沉渣清除工作不到位,孔内仍存在大量的漂浮的沉渣,需要加强清孔力度。如直接将大水管放到孔底,然后开水对孔底进行大力冲洗,使孔底泥浆浓度在短时间内得到稀释,满足施工要求,完成清孔工作。
第三步:混凝土灌注施工。灌注混凝土时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科学的设计,所有材料和水的配比要严格按照施工需要进行设计。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也需要进行控制,确保使用的混凝土具有较合适的坍落度。混凝土灌注的第一斗最关键,需要准确计算好斗的数量,通常情况混凝土第一斗的量应该能够恰好封住整个导管,导管的位置为一般是在孔底上方65cm左右高度。在第一斗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后面需要持续不断且快速的进行灌注工作,确保整个灌注工程一次性完成,避免出现由于中断导致的桩结构不均匀。在灌注过程中,为了防止导管出现堵塞,影响灌注工作,需要习惯经常抽拔导管,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凝结导致导管堵塞。但是在抽拔导管时不能够用力过猛,以免导致整个孔道出现坍塌事故。另外,对于一些直径比较大的灌注桩,在进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为了更快的完成灌注工作,可以在钢筋笼旁边绑上几根空心管,空心管设置在孔底以上40cm高度处,且管道为上下不封口形式。设置这几根空心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灌注过程中更好的处理泥浆无法完全冲出的问题。
结束语
从以上研究可知,冲孔灌注桩是当前使用范围非常广的施工技术之一,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冲孔过程中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直接检测,且在完工后也不能够进行质量检验,因此若想保证冲击灌注桩的质量,则需要做好冲孔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按个按照标准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障所有的冲击灌注桩质量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如此才能够消除潜在的攀故隐患,保障施工人员和灌注桩的安全。且做好冲孔灌注桩施工,还能够实现节约建筑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平.冲孔灌注桩成桩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41(09)
[2]李天龙,马科.浅谈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2011,34(13)
[3]罗水源.某工程冲孔灌注桩施工与检测技术[J].四川建材,2008,34(03)
【关键词】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3.1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如在地质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使用过程中碰见的诸多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不断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先进且高效的施工技术。在这些高效的施工技术中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使用最多的一种类型之一,主要原因是该施工技术除了具有能够在各种恶劣环境中使用的优点外,还具有降低成本投入的优点[1]。另外,该技术使用范围比较广,施工质量也比较高,在建筑工程中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建筑质量,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施工技术。
2.施工工程简介
本研究使用到的某工程为一个二级城市市中心内的一个商业楼,建筑总面积为28213m2,楼高61.4米。总共有18层楼,地上有16层,地下两层,地下两层主要是用做停车场和储存室。地上为商业楼使用。该建筑工程的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地基施工使用的是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灌注桩总共有150条,最短桩为9m,最长桩20m。单桩的最小承载力为4100kN,最大承载力为12700kN.
3.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所有施工人员均要做好施工安全培训和技术施工知识培训工作,并且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均是持证上岗。在施工开始之前就要进入施工场地做好准备工作。
(2)材料和设备准备。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材料、设备均要准备完毕,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且数量充足。使用现场需要使用到的供电设备、供水设备等均要在施工前搭架和设安装好[2]。
(3)熟悉图纸和灌注桩坐标定位。工程主要负责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分析,尽快掌握整个设计图纸内容,并将施工步骤以及目标与施工班组进行交底,确保所有的人员均能够在施工前获悉整个工程的整体施工流程,从而更好的按部就班的完成施工工作。在熟悉设计图纸内容就确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后,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将灌注桩的位置进行确定和检查,确保所有桩位就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过程
第一步:冲击成孔。由于冲击成孔施工是在水下进行的,整个施工过程无法先地面施工一样进行直面观察,且施工完成后也无法进行质量检验,所以为了保障施工结果具有较高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必须严格要求施工环节拥有较好质量,即冲击成孔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每两个环节的交接工作均要自然顺畅,施工负责人员熟悉每个环节的关键点及标准治疗检测要求,在完成每一个孔的冲击后都要做好记录。如此才能够保障冲击成孔的质量。冲击成孔质量保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按照要求制作泥浆。用来制作泥浆的原料为黄土,要求是其粘度和含沙率分别为17秒/rain和6%。冲击成孔过程中药根据实际的冲孔概况适度的调整泥浆的比重,泥浆比重增加或减少以冲击涌出的渣样颗粒大小决定,颗粒大则增加,小则减少[3]。其次,使用冲孔进尺。使用冲孔进尺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冲孔施工在不同的岩石层中能够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冲孔进尺速度应该按照不同的岩石层适度调整速度,如在强风化岩层中进尺的速度应该控制在0.5m/台班、而在软粘土层中进尺的速度却应该在4rid/台班。最后,控制好冲绳和冲锤的垂直度。冲击成孔施工必须要保证孔不能出现偏差,如此才能够保障桩底不出现偏差。所有在进行冲击成孔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安排要施工人员对冲绳和冲锤的垂直度进行时时观察,并定时进行一次记录,当发现冲绳出现摇摆时,需要在孔内放入一些片石后再一次进行冲孔,然后进行冲绳测量,确保无摇摆后才能够进行进一步的冲孔工作。通常情况下,为了保障冲孔有标准的垂直度,需要在每一次进孔10m处就要进行一次检查,检查仪器为探孔器。
第二步:清孔。清孔指的是将冲击成孔孔底内的所有沉淀物进行清除的工作。清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若没有将孔底的沉淀进行清除,那么这些沉淀物就会影响后期的混凝土灌注施工,导致桩体出现断桩或者夹层现象,直接导致该灌注桩无法使用。因此,必需要进行清孔工作。本次工程总共需要进行两次清孔工作,第一次清孔是在冲击成孔完成且滋浆还未完全沉淀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次情况使用到的泥浆为具有浓度和粘度都极高的泥浆,泥浆量较大,使用专门的冲击锤对成孔孔底进行长时间反复多次的拌浆工作,从而使冲孔后漂浮在孔内的一些沉渣得以掏出,完成清孔工作;第二次清孔工作是在第一次清孔工作完成且在孔内放下钢筋笼后进行。本次清孔使用的是下导管清洗方式,主要是清除下钢筋笼过程中产生的沉渣。为了保障清孔质量达标,需要在整个清孔过程中对孔内泥浆含沙量大小以及沙粒的粗细进行时时观察,若发现捞出来的沉渣中沙粒偏小,且整个孔底的沉渣比第一次清洗时的孔底沉渣厚度还要大,那么则表示沉渣清除工作不到位,孔内仍存在大量的漂浮的沉渣,需要加强清孔力度。如直接将大水管放到孔底,然后开水对孔底进行大力冲洗,使孔底泥浆浓度在短时间内得到稀释,满足施工要求,完成清孔工作。
第三步:混凝土灌注施工。灌注混凝土时需要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科学的设计,所有材料和水的配比要严格按照施工需要进行设计。混凝土搅拌的时间也需要进行控制,确保使用的混凝土具有较合适的坍落度。混凝土灌注的第一斗最关键,需要准确计算好斗的数量,通常情况混凝土第一斗的量应该能够恰好封住整个导管,导管的位置为一般是在孔底上方65cm左右高度。在第一斗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后面需要持续不断且快速的进行灌注工作,确保整个灌注工程一次性完成,避免出现由于中断导致的桩结构不均匀。在灌注过程中,为了防止导管出现堵塞,影响灌注工作,需要习惯经常抽拔导管,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凝结导致导管堵塞。但是在抽拔导管时不能够用力过猛,以免导致整个孔道出现坍塌事故。另外,对于一些直径比较大的灌注桩,在进行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为了更快的完成灌注工作,可以在钢筋笼旁边绑上几根空心管,空心管设置在孔底以上40cm高度处,且管道为上下不封口形式。设置这几根空心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灌注过程中更好的处理泥浆无法完全冲出的问题。
结束语
从以上研究可知,冲孔灌注桩是当前使用范围非常广的施工技术之一,在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冲孔过程中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直接检测,且在完工后也不能够进行质量检验,因此若想保证冲击灌注桩的质量,则需要做好冲孔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确保每一道工序都按个按照标准施工要求进行施工,从而保障所有的冲击灌注桩质量符合建筑设计要求。如此才能够消除潜在的攀故隐患,保障施工人员和灌注桩的安全。且做好冲孔灌注桩施工,还能够实现节约建筑材料,降低成本,提高建筑工程利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平.冲孔灌注桩成桩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综述[J].科技创业月刊,2010,41(09)
[2]李天龙,马科.浅谈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2011,34(13)
[3]罗水源.某工程冲孔灌注桩施工与检测技术[J].四川建材,2008,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