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z2228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的临床病例,探讨该方法是否能够有效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方法 2004年3月至2009年7月,选择截肢截指临床病例98例,随机分成两组,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的为研究组,用锐刀切断的为对照组,各组临床病例49例,对术后病例进行随访与临床观察。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优越性(P<0.05)。结论 利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能够有效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明显优于常规锐刀切断的处理,操作简单快捷,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神经残端处理方法。
  【关键词】 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痛性神经瘤;临床观察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11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233-02
  残肢(指)的残端痛在临床上特别是骨科和手外科比较常见,但术后的残端疼痛及复发对工作和生活影响严重。2004年以来,我科经过临床病例的观察发现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切断神经瘤的发生能够有效预防痛性神经瘤形成,减轻残肢疼痛,取得了明显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共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6.7岁;车祸伤17例,碾压伤21例,重物砸伤11例;其中前臂11例,上臂13例,小腿7例,大腿4例,手指14例;对照组共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38.6岁;车祸伤15例,碾压伤22例,重物砸伤12例;其中前臂9例,上臂12例,小腿9例,大腿8例,手指11例。
  1.2 方法
  1.2.1 研究组处理 常规清理残端坏死组织,磨光残端骨骼,显露神经残端,沿肌肉间隙向近端分离出神经约2-3cm,指神经分离约3mm,用小钳子轻度牵拉住神经,将高频电刀(越圣牌S300型高频电刀)调节到30,用电切功能切断神经,然后用电凝功能灼烧神经残端致神经残端达到基本焦化即可。
  1.2.2 对照组处理 常规清理残端坏死组织,磨光残端骨骼,显露神经残端,沿肌肉间隙向近端分离出神经约2-3cm,指神经分离约3mm,用小钳子轻度牵拉住神经,用刀片切断神经。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根据患者自我感觉的程度进行分类,其中疼痛严重需要药物或手术处理的为严重疼痛,疼痛程度重度疼痛;偶有微轻疼痛或碰撞后产生较重疼痛的,患者本人无明显不适感的列入轻度疼痛;介于两者之间的疼痛,不需要用药物可以忍受,对日常生活不构成影响的疼痛作为中度疼痛处理,基本无疼痛,碰撞后也只产生轻度疼痛的视为无疼痛。
  1.4 统计方法与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随访3个月至5年,实验组疼痛病例无一例重度疼痛,中度疼痛2例,轻度2例,无疼痛患者45例;对照组2例重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轻度疼痛7例,无疼痛患者35例。
  3 讨 论
  3.1 痛性残端神经瘤形成的原因 神经离断后近端有很强的再生能力,由于神经突然失去其连续性,生长变得无向无序,迷途于损伤端,再生的轴突就会发生卷曲盘绕,再生的神经纤维就互相缠绕交叉,纤维母细胞侵入增生,雪旺细胞受到刺激也迅速增生,导致形成一假性神经瘤[1]。已经有学者通过实验研究证实神经瘤纤维自发性放电、纤维间串联、机械敏感性、肾上腺素敏感性等是神经瘤产生疼痛的主要原因[1]。而目前很多的学者[2]探讨通过有序的疏导或直接破坏来改变或阻断神经离断后的无序生长,从而预防神经瘤的形成。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比较繁琐不利于临床应用,对于吻合到肌腱、肌肉和静脉血管的方法还要求有合适的吻合对象,无疑增加了手术的时间及难度,另外肌肉的活动及后期的牵拉也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根据术中的肌肉情况需要选择更合适的位置,尤其是肢体毁损时会增加手术者的疑虑。然而本实验研究直接抑制神经残端再生能力出发,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残端,对手术者无特殊要求,无论患者或肢体是哪种情况也不影响该方法的应用,并且经过临床观察能够很好地预防痛性神经瘤的形成。
  3.2 高频电刀焦化处理预防残端预防痛性神经瘤的机理 高频电刀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的器械,原理简单:切割时电流以极高密度的高频电流流向组织,组织呈电阻性,因而在电极边缘有限范围内的组织产生了迅速而且强烈的焦耳放热,使得该面积内的细胞液很快蒸发,达到组织被利索切开的目的。凝结时流过手术电极的高频电流使小血管或者生物组织封口,通常此温度并未上升到使组织变性的程度,如果维持一定的时间进行电烧灼,组织将变性并且被焦化。本实验中充分利用高频电刀对组织的这种作用原理,将神经近端组织切断并凝结,然后轻度焦化处理。神经残端焦化处理导致残端神经组织被焦耳放热干燥,组织凝固成痂,残端被固化的组织封闭,形成一良好的神经残端再生屏障。即使残端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因被已经固化或焦化了的外层组织封闭导致再生空间非常狭小,所以难以过度增生;同时周围的各种因子难以通过该屏障起作用,周围的微生物及炎性介质也难以侵入产生不良刺激。该方法对神经组织的处理因为是电热作用,所以不会出现电流逆行性损害。结果是残端神经的无序再生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并且肢(指)体的残端也无再损伤。焦化处理的目的在于能够很明显的减轻疼痛,至于是否形成了瘤体对于临床没有实际意义。
  3.3 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的优点及手术处理技巧 神经残端处理常规用锋利的刀片切断远端,保持残端整齐,但是容易出现痛性神经瘤。相比之下高频电刀焦化处理更简单快捷,且使用器材更易获取,不增加治疗成本,无操作技术难度。总体而言,利用高频电刀焦化处理神经预防残端神经瘤形成的是一种治疗效果好、操作简单快捷、不增加费用、不延长时间的好方法,根据实验及临床的研究观察,该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官士兵,陈德松,顾玉东.残端痛型神经瘤.中华手外科杂志,2001,17增刊:70-72.
  [2] 张君,魏壮,刘飙,等.神经肌腱缝合治疗神经瘤性残端痛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华手外科杂志,2003,19(2):82-83.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急诊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分为常规组(n=26)与研究组(n=26).常规组给予常规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方法 140例肝癌患者根治性切
目的考察改良的外周血干细胞深低温冷冻保存方法.方法采用两步离心法获得患者自体贫血小板血浆,在冷冻保护液中用自体贫血小板血浆代替药品人血清白蛋白.解冻后预防性地向袋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5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5例重型肝炎继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中,单个部位感染21例,占4667%,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感染24例,占5333%。腹腔感染占首位,共22例,占4889%,其次是下呼吸道、尿道、胆道。死亡23例,死亡率为511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容易继发医院感染,感染后的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
期刊
目的 研讨医院在日常护理管理中推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降低院内感染的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0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Ⅰ组(2016年1月—
目的:探讨成嗅神经细胞瘤(esthesioneuroblastoma,ENB)的不同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36例ENB患者,单纯手术治疗2例,单纯放射治疗2例,综合治疗32例.综合治疗包括手术结合放射
背景: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神经调节蛋白1具有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是否和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神经调节蛋白1下降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目的:
期刊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白内障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164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奇偶数分成研究组、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