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劳动教育 弘扬劳动精神

来源 :家长·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GKD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小学生劳动教育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表层原因当然是弘扬劳动精神、感受真善美,但背后却是全人教育落实面临的种种困境,而问题的解决,需要广大基层教师的更多付出与努力。
  当下小学生劳动教育面临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劳动教育育人功能不足。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进行劳动的根本目的是养成重视劳动及其成果的观念,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换言之,劳动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观念与习惯。但在这一目标下,却存在劳动教育育人功能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一些教师对劳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更强调德育、智育,至于劳动并非必要选择;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期在家风、校风、学风上存在很多不正之气,比如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等,这就导致师生对劳动重视度匮乏。
  二是劳动价值观危机。小学生劳动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教育,但在当下,却经常被人视作单纯的體力活动或者“做苦力”,对很多小学生而言,不仅存在“劳动审美”盲区,对劳动精神都产生了怀疑态度,这与他们生长在物质丰裕的社会,以及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有关,因此,不爱不愿不会劳动,更不要说劳动获得感与劳动幸福感了。
  实际上,劳动教育并非让学生做体力劳动,而是造就学生全面发展的不二法门。一方面,它是人的生存之本,毕竟没有人能不劳而获。一个人的生存必须付出劳动,靠劳动来换取生命存续的基本资源,比如水和食物。虽然小学生现在有父母的关照,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但一旦未来进入社会、离开父母家庭,就不能再依靠家人和“天上掉馅饼”,必须靠劳动赢得生存。另一方面,劳动是立身之本,劳动并不是奴役人的所在,而是发挥人的独特性与价值的展现方式,一个人能够快速融入集体劳动说明其合作意识突出,一个人劳动效率很高说明其扎实肯干,自然而然就会赢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
  既然劳动教育有着如此明确的作用与优势,那么教师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小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呢?
  一是要广泛宣传劳动精神。教师可以开设劳动浸润课,从介绍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袁隆平等典型人物身上的劳动事迹,向学生讲述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敢于牺牲奉献的劳动精神,激发学生的效仿心理,使之成为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原动力。
  二是劳动教育要与现实生活结合。王进喜、焦裕禄、雷锋这些人的劳动精神永远光芒万丈,但毕竟其“高大全”的形象离小学生很远,小学生更多时候需要父母、朋友、同学的示范与带动,从而感受劳动乐趣、提升劳动能力。教师可以在班级里举办一次大扫除,选出一个劳动模范进行鼓励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劳动,从而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
  当前的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劳动教育育人功能不足、劳动价值观危机等问题,需要教师广泛宣传劳动精神、要与现实生活结合进行劳动教育,以使学生树立劳动意识与奋斗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责编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本身的学习体验和心理感受,因此,团体心理辅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目前来说,初中生面对的外界环境具有良莠不齐的信息,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对其心理品质产生消极影响,需要身边人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加以引导和规范。本文就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具体影响为出发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发挥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
我们班的“学神”乃向俊洁也。   他有着一双聪慧的眼睛,善于发现问题;他有着灵活的大脑,善于思考问题;他还有着一双巧妙的双手,善于解决问题。我们时常是在游戏中寻找快乐,而他则是在学习中寻找乐趣。他如“一休”一样聪明,似“C罗”一样灵活,是一位人见人赞的“超级英雄”。   “学神”向俊洁在学校中的日常是这样的:“叮咚——”上课铃声响了,同学们都急匆匆地跑回教室,坐在座位上找书。反观“学神”,他已
只要安顿好心灵,就能欣赏一年四季的鸟语花香。  ——题记  她是作家,也是我的语文老师。她姓王,但是我们不叫她老师,觉得那样无法表达亲切之情。因为她的名字里面有个秋,我们就叫她阿秋。  最近,阿秋的新书《抢糖的孩子》出版,我忍不住看了又看,它让我启发很大,也让我懂得了很多。  《谁是那个你恨的人》一文对我感触最大,因为期中考没考好,家长会那天晚上,我妈就对我说:“手机拿出来!这东西只会害了你,现在
【摘 要】新时期教师开展幼儿教育时,在合理借助探究、活动课程进行探究教育,引导幼儿充分融入学习、探究课程中,帮助幼儿在游戏探究、活动探究中掌握科学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介入科学探究过程,引导幼儿在营造的教学环境中探索、观察,从而了解自然界的变化真理。  【关键词】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教师介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2-006
家乡的冬天就像一位脾气古怪的倔强老人,它的脸色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一会儿天色骤变,竟刮起了凶猛的西北风……刹时,风卷残云,天色阴暗下来,眼看一场大雪就要来临了。  这是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它是悄然地来到人间的。虽然并不算很大,但是凶神恶煞的西北风却使人感到寒冷,感到战栗。  那平时还得意洋洋、一树金黄的乔木,这会儿哪还经得住“风爷爷”的这般捉弄,在寒风中左右摇晃着。叶儿在风雪无情的拍打
你伴随着冬风款款地走来  成了腊梅忧郁的诗行  化作甘霖挂在迎春花的脸庞  你应和雷之脚步声飘来  打破了瘦水寒山的宁静  更换了蔷薇淡雅的梦想  你是  万物的乳汁  大自然的精灵  【简 评】  语言凝练,意境悠远,节奏鲜明,韵味十足,反复咏叹,回环往复,可谓构思精巧。作者以拟人之法,向我们诉说了春雨之功——滋润大地、孕育万物,让我们在无限欣喜之中,唱响对春雨的赞歌!  【指导老师:黄松海】
穿在身上的这件红色羽绒服,是妈妈才邮回来的,妈妈说天冷了,今年可能出现这些年少见的极冷天气。  [情感的蓄积,往往从开篇始。有情感波澜的文章,开篇最好点出情感。由不解到理解到最终的感动至极,这条推动情感发展蓄势的链条要一步步稳扎稳打。]  于是,妈妈那个唠叨,从秋天起,什么天文大潮西伯利亚寒潮南下,又问身高,又打手机看多胖了,总是问这问那。每个周末回家,还未到家门口,奶奶便早早地拿个手机过来,又是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学校和教师都在积极地把学生放到课堂的主体地位,虽然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变得多了起来,但是其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化课堂,缺失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探索顺学而导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希望对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顺学而导;方法探讨  中
这是全世界最独特的一朵,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朵,  而又是最使人流泪,最使人心痛的一朵:  小小的,薄的,浅青黄色的小雏菊。  不知是在城里,乡下,  是在哪个行人身上,哪阵风吹落下的了,  落在我太爷爷清冷的坟上,  几个月后,竟开出娇嫩的花儿。  蝉翼般轻轻拂动的花瓣,  细看时,还带着点早餐的露珠啊。  花儿哟,啊啊,感谢你在我太爷爷  坟上静静地生长,  为这略显孤寂的坟上增添了一抹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便是“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基于此,本文先是分析“学困生”存在的原因,然后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分析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班主任;“学困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14-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