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班级管理形式初探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1567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2~3岁托班的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作为集体教养机构,我园近十年来在2~3岁托班教育方面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班级规模宜小不宜大
  2~3岁托班集体教养的班级规模不宜过大,年龄越小,规模也应越小。一般2~3岁托班以15~20人为宜,这是因为2~3岁的幼儿教养更多的是在对其日常生活的照料、护理中实施的,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托班幼儿特别需要保教人员一对一的交流与互动,规模过大不利于幼儿的成长,整体教养的质量难以保证。
  我园托班幼儿人数为每班20人。经过多年的尝试,我们感到正是适宜的班级规模为托班的教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每一个幼儿,在教学中有机会采用个别化的教育指导,促使每个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同时,适宜的班级规模也给家长带来了心理上的稳定,减少了幼儿初入园时家长的焦虑。
  二、人员配备求精不求多
  (一)托班配备工作人员人数应适宜。在不同的阶段,托班工作人员的配备可以有所不同。在入园初的焦虑期,绝大多数幼儿会有哭闹等不适应的现象,这一时期的保教人员可以在3个基本人员外再增加一个辅助人员,帮助稳定幼儿情绪,保证其生活正常化。此后,幼儿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班级的辅助人员可以撤离,保证正常的“两教一保”人员配备。因为工作人员长期过多,不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并会使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加大。
  (二)配备高素质的托班工作人员。托班的教育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的点滴之中,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育技能,能及时捕捉教育的契机。同时,高素质的师资配备也有利于托班教育研究的有效开展。
  (三)在托班,班主任与配班老师、生活老师、保健医生之间要遵循平等的分工与合作原则,具体为:
  1.保教结合、保教渗透的原则。在传统岗位分工中,教师主要负责教育活动的组织,生活老师主要负责幼儿的生活护理。然而托班的幼儿要从吃、喝、拉、撒、睡开始学习,时时事事都渗透着教育,所以教师和保育员的沟通至关重要。
  2.加强沟通、协同一致的原则。班主任与其他工作人员商讨并确定学期工作重点、培养目标;保教人员同时进班、共同管理、分别指导,对班级管理中的常规培养做到一致要求、一贯要求。
  3.健康为首、积极引导的原则。托班幼儿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差、易生病且不会表达。幼儿园专职的托班保健医生每天跟班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保证严密、有效的预防。
  三、入园形式多样而人性化
  为减轻幼儿入园的焦虑,我们从孩子的感受出发,遵循“起点要低、小步提高”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有效解决托班幼儿入园适应的策略。
  (一)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分期分批入园。做法是:周一,请五名幼儿家长陪同孩子入园并和孩子共同体验一日生活;周二,在此基数上再增加五个孩子和家长入园,以此类推。
  (二)阶梯适应的入园方式。做法是:入园第一周,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在园适应半天,午饭后离园;第二周,幼儿单独入园半天,午饭后离园;第三周,幼儿单独入园,午睡后离园;第四周,幼儿开始全天来园。
  以上两种入园方式,既能让家长了解到班级工作的科学管理、体验幼儿一日的生活环节,又能让家长感受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把每一天入园活动的安排和意义用书面形式公布出来,结束后再进行书面总结,使家长体会到家园合作所获得的成就感,从而推动家长们进一步投入到家园合作中。实质上,这两种入园形式的实施过程,也是家长“共育习惯”养成的过程。
  四、班级环境创设家庭化、人文化
  (一)物质环境家庭化
  活动室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墙面、地面及活动区域的创设。创设中要遵循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集体教养的实际需要,要考虑区域材料的安全性、操作性和趣味性。我们创设的环境以温馨、舒适、安全、优美为主,重点突出环境创设的“软”和环境创设的“家庭化”。
  玩具是幼儿探索问题、创造想象的源泉。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的要求,托班配备了以下类型的玩具:1.锻炼大肌肉动作的玩具:室内的小型滑梯、摇马、拖拉玩具等。2.锻炼小肌肉动作的玩具:插塑、串木珠、自制“扣扣子”等。3.毛绒玩具:这些玩具能给孩子带来温暖与安全感,有助于孩子情感的满足和情绪的稳定。4.益智玩具:套盒、套筒、木质镶嵌板、积木屋等。
  在配备托班玩具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1.托班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强,自己喜欢的玩具难以做到与人分享,容易发生争抢,同种类玩具可适当多一些。2.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自制大量的、适合托班幼儿的区域材料。
  (二)精神环境人文化
  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生活后的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环境,幼儿初入园时往往内心紧张,充满了不安全和恐惧感。在心理氛围的创设中,我们的策略是想方设法与孩子亲密接触,顺应孩子的天性。用“心”去理解幼儿,发现孩子的需求和困惑;用“行”去尊重幼儿,及时提供帮助。通过为幼儿准备零食、允许幼儿带依恋物来园等措施,消除其对大环境的陌生。通过老师的轻抚、拥抱、亲吻、拉手等身体语言与幼儿充满感情地接触,向幼儿表达喜爱、接纳和重视,唤起他们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幼儿喜欢老师、信任老师、依恋老师的氛围。
  从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看到科学设置托班班级规模、配备高素质的保教人员、采用多元化的入园形式、创设家庭化和人文化的良好班级环境,是2~3岁托班班级教育顺利开展的保障,也是实现托班教育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本栏责编 邵 琳)
其他文献
1993年,我有幸参加省首届优秀科教电视、录像片的评选工作,连续看了近30部片子,得益匪浅。我深切感受到,这些片子通过科学与艺术的创新交融,显示出科教电视、录像片所特具的
在改革开放时代,在新闻竞争日趋紧张的今天,呼唤着“不拘一格降人才”。今年6月份,江苏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专家评审组和评委会从全省报刊、广播、电视系统推荐、选拔了一批 3
<正>~~
期刊
近些年来,电视新闻工作者对于发挥电视纪实传播的特性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推出了一批客观性、思想性较强,社会影响较大的纪实风格新闻专题节目。本文拟从选题和同期声运用
主持人语:校园里经常会有种种与正确价值观相互冲突的事件,导致学生发现自己学的是一套,校园里以及社会上盛行的是另一套。这种冲突往往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产生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二是产生随波逐流的功利主义者。那么,教师应该如何从教育学维度出发,在复杂的冲突情境中找到一条最合理的路径,并因此发展学生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下面这个案例,或许会引发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育案例    小马是去年随
刚刚结束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不仅将以其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主题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大会的新闻宣传,也以推进新闻改革,开放新闻报道的新成绩,预示着社会
韩泽同志: 承蒙惠赠您近期出版的著作《说听之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甚谢。在这个集子里,我读到《〈农村节目〉一年回顾》一文,不禁回忆起:六十年代初,江苏电台《农
那天下午,我刚到教室,小亮便哭着向我告状,说刚才他正上楼,突然一四班的小强推他,他差点摔倒。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呢,小强就大声骂他,他还了几句口,小强抬脚就踢,还恐吓他这事没完……  居然有这样霸道的学生!我气极了,心想着一定得让小强承认错误,并向小亮道歉。我带着小亮去找小强。小亮在四班教室的窗外向我指了指一个高个子学生,说那就是小强。我对小强吼道:“你给我出来!马上!”四班的学生本来都在安静地做
什么是语感?《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或感受。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把语感的培养列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明确指出.语感的形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是一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它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