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采用玉米秸秆粉碎替代杂木屑作为秀珍菇培养主要原料,通过玉米秸秆不同配比的试验,研究其配比对秀珍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利用玉米秸秆培养秀珍菇最佳配料比。研究玉米秸秆培养料对秀珍菇生长的影响,对降低培养成本,充分利用当地玉米秸秆资源,降低焚烧秸秆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玉米秸秆;秀珍菇;產量;配比
秀珍菇是一种木腐菌,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侧耳科,侧耳属,菌丝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质的能力,因此适宜它生长的基料十分广泛。自从1978年,秀珍菇菌种经香港引种成功后,又相继在全国各省市栽培成功,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它的外观十分秀小,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鲜菇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含有人体自身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是近年来人工进行种植食用菌的重点发展品种。秀珍菇属于偏高温型食用菌,一般菌袋接种阶段当地气温不得超过28℃,进入出菇阶段当地气温不得低于12℃,根据亳州当地气温,可在春秋两季栽培。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碳氮比例应在20~30:1之间,含水量在60~65%之间,PH值在6~6.5之间。
一、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供试秀珍菇菌株为在市场上购买的“皖秀-6号”。
2.培养基配方。此次试验共设六组(如表1),其中以传统杂木屑为主料的培养料为对照组(CK),杂木屑70%、麸皮28%、糖1%、轻质碳酸钙1%,再设5个不同玉米秸秆添加比例的处理组A(30%),B(40%),C(50%),D(60%) 和 E(70%),每组次处理100袋,设5次重复。
3.试验情况。对所有不同配比的样本进行同条件下的实验对比。
(1) 拌料。先按以上配方称取各实验组的主料与辅料,然后将干料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1.1~1.3倍的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之间,用手抓紧培养料,以有水挤出但不形成水滴落下为准,调节PH值在6~6.5之间。
(2)装袋。料拌好后30分钟左右进行装袋,袋子用17cm*33cm*0.05cm的聚丙烯袋,按常规方法手工装满袋,松紧适度,再套上颈圈和棉塞。
(3)灭菌接种。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在100℃保持1 2小时。当温度降至室温时,按照无菌操作采用一头接种法接种。
(4)发菌管理。将接种好的菌袋移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移入培养是的前3天培养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之间,进入第4天以后,由于菌袋内菌丝新陈代谢加快使得菌袋内温度升高,此时应降低温度,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3℃。菌丝发育阶段不需要光照,此时需观测菌丝生长情况和菌丝生长速度,定时检查菌袋是否感染杂菌,若有霉烂变质,及时清理出去,防止蔓延。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室内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一般接种后3~5天菌袋表面出现大量的菇蕾,此时应勤喷水通风。接种后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长满袋后,在发菌室再放7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出菇房应选在通风良好,环境清洁的地方,做好杀菌工作和出菇前的预湿处理,使湿度在85~90%之间。并制造8-12℃的温差刺激出菇整齐。出菇期只给水,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卫生维护为主。
(6)采收。当菌盖直径在2~3厘米,边缘内卷颜色由深变浅的时候就采收,采收时一只手按压培养料,另一只手轻轻将秀珍菇扭转着拔下,以降低采收对第二潮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结果分析
1.添加不同量玉米秸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表2 菌丝生长状况
表2记录了菌丝感染和满袋的天数的情况,对比对照组与各实验组菌丝生长情况,虽然均有部分菌袋被杂菌污染,但由于及时进行了清理,未传染的情况发生,不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菌丝生长密度随着玉米秸秆在培养料中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降下的趋势,B组与C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培养料内加入适当比例的玉米秸秆代替杂木屑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2.添加不同量玉米秸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表3 秀珍菇产量
由表3可以判断出,随着玉米秸秆在培养料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秀珍菇的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产量均表现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实验组C平均产量达到最高,其次是实验组C,且实验B组和实验C组的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在本组实验中,培养料中玉米秸秆比例为50%时产量最高。
三、实验总结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用玉米秸秆替代杂木屑培养秀珍菇具有可行性,当玉米秸秆占培养料50%时产量最高,菌丝表现为白色、粗壮、浓密、均匀,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相对于对照组生物学效率也显著提高。因此,添加适当比例的玉米秸秆可以提高秀珍菇的产量,这将在秀珍菇培养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大批量的栽培秀珍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将进一步提高秀珍菇的经济效益。不仅减轻了生产中对木屑的需求量,让玉米秸秆变废为宝,还大大降低了秀珍菇栽培的生产成本。
此次试验仅对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进行了统计,后面产量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玉米秸秆比例占40~60%之间时两潮的产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实验,研究秀珍菇最高产量时培养料中的玉米秸秆的最佳含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玉;张博; 辛广;宫雪.秀珍菇营养成分、生物活性及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6).
[2] 王海霞;兰清秀.以桉木屑为主料的秀珍菇栽培配方筛选[J]南方农业学报.2016(5).
关键词:玉米秸秆;秀珍菇;產量;配比
秀珍菇是一种木腐菌,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侧耳科,侧耳属,菌丝具有较强的分解有机质的能力,因此适宜它生长的基料十分广泛。自从1978年,秀珍菇菌种经香港引种成功后,又相继在全国各省市栽培成功,并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它的外观十分秀小,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鲜菇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且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含有人体自身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是近年来人工进行种植食用菌的重点发展品种。秀珍菇属于偏高温型食用菌,一般菌袋接种阶段当地气温不得超过28℃,进入出菇阶段当地气温不得低于12℃,根据亳州当地气温,可在春秋两季栽培。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碳氮比例应在20~30:1之间,含水量在60~65%之间,PH值在6~6.5之间。
一、实验研究
1.实验材料。供试秀珍菇菌株为在市场上购买的“皖秀-6号”。
2.培养基配方。此次试验共设六组(如表1),其中以传统杂木屑为主料的培养料为对照组(CK),杂木屑70%、麸皮28%、糖1%、轻质碳酸钙1%,再设5个不同玉米秸秆添加比例的处理组A(30%),B(40%),C(50%),D(60%) 和 E(70%),每组次处理100袋,设5次重复。
3.试验情况。对所有不同配比的样本进行同条件下的实验对比。
(1) 拌料。先按以上配方称取各实验组的主料与辅料,然后将干料混合搅拌均匀,再加入1.1~1.3倍的水,使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之间,用手抓紧培养料,以有水挤出但不形成水滴落下为准,调节PH值在6~6.5之间。
(2)装袋。料拌好后30分钟左右进行装袋,袋子用17cm*33cm*0.05cm的聚丙烯袋,按常规方法手工装满袋,松紧适度,再套上颈圈和棉塞。
(3)灭菌接种。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在100℃保持1 2小时。当温度降至室温时,按照无菌操作采用一头接种法接种。
(4)发菌管理。将接种好的菌袋移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移入培养是的前3天培养室内温度应控制在24~26℃之间,进入第4天以后,由于菌袋内菌丝新陈代谢加快使得菌袋内温度升高,此时应降低温度,培养室温度控制在22~23℃。菌丝发育阶段不需要光照,此时需观测菌丝生长情况和菌丝生长速度,定时检查菌袋是否感染杂菌,若有霉烂变质,及时清理出去,防止蔓延。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室内湿度控制在60~70%为宜,一般接种后3~5天菌袋表面出现大量的菇蕾,此时应勤喷水通风。接种后25~30天菌丝可长满袋。菌丝长满袋后,在发菌室再放7天左右达到生理成熟,即可进入出菇管理。
(5)出菇管理。出菇房应选在通风良好,环境清洁的地方,做好杀菌工作和出菇前的预湿处理,使湿度在85~90%之间。并制造8-12℃的温差刺激出菇整齐。出菇期只给水,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以卫生维护为主。
(6)采收。当菌盖直径在2~3厘米,边缘内卷颜色由深变浅的时候就采收,采收时一只手按压培养料,另一只手轻轻将秀珍菇扭转着拔下,以降低采收对第二潮产量的影响。
二、实验结果分析
1.添加不同量玉米秸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表2 菌丝生长状况
表2记录了菌丝感染和满袋的天数的情况,对比对照组与各实验组菌丝生长情况,虽然均有部分菌袋被杂菌污染,但由于及时进行了清理,未传染的情况发生,不影响实验结论的准确性。
菌丝生长密度随着玉米秸秆在培养料中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降下的趋势,B组与C组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培养料内加入适当比例的玉米秸秆代替杂木屑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
2.添加不同量玉米秸秆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表3 秀珍菇产量
由表3可以判断出,随着玉米秸秆在培养料中所占的比例增加,秀珍菇的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产量均表现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实验组C平均产量达到最高,其次是实验组C,且实验B组和实验C组的产量均高于对照组。在本组实验中,培养料中玉米秸秆比例为50%时产量最高。
三、实验总结
本组实验结果表明,用玉米秸秆替代杂木屑培养秀珍菇具有可行性,当玉米秸秆占培养料50%时产量最高,菌丝表现为白色、粗壮、浓密、均匀,生长周期相对较短。相对于对照组生物学效率也显著提高。因此,添加适当比例的玉米秸秆可以提高秀珍菇的产量,这将在秀珍菇培养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大批量的栽培秀珍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将进一步提高秀珍菇的经济效益。不仅减轻了生产中对木屑的需求量,让玉米秸秆变废为宝,还大大降低了秀珍菇栽培的生产成本。
此次试验仅对第一潮菇和第二潮菇的产量进行了统计,后面产量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玉米秸秆比例占40~60%之间时两潮的产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实验,研究秀珍菇最高产量时培养料中的玉米秸秆的最佳含量。
参考文献:
[1] 张晓玉;张博; 辛广;宫雪.秀珍菇营养成分、生物活性及贮藏保鲜的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6(6).
[2] 王海霞;兰清秀.以桉木屑为主料的秀珍菇栽培配方筛选[J]南方农业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