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比较视角下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的内涵与路径

来源 :中国高教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本研衔接是建立中国特色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在分析职业教育专本研体系衔接、产业对接、技能匹配三个维度的内涵逻辑基础上,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层次衔接的经验,提出我国职业教育专本研衔接的实现路径:构建国家资格框架,提供外部机制保障;完善职业教育考试制度,畅通专本研衔接渠道;优化课程衔接体系,提升职业能力内涵.
其他文献
项目化学习是“三学三萌”科学微课程落地的主要形式,也是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项目化学习是在情境中对问题展开探究,用项目小组的方式进行学习,运用各种工具和资
普及化是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推进普及化向中高级阶段发展是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它既包括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还包括高等教育的社会公平性更加
随着博士培养规模的扩大,博士后职位在中国越来越普遍.但博士后进入该职位的影响因素及其职业路径尚有待研究.基于全国13所高校1533名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对其中373名博士后
依据“连接词”之差异,合并使用语义分析,可将《高等教育法》法律条文拆解为“软法性条款”“半软法性条款”和“硬法性条款”.经统计,“软法性条款”的占比高达68.84%,“半软
思政教育是树立研究生正确爱国思想和政治觉悟的基本手段。研究生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专属课题,同时也是研究生导师和专业课老师的课题。本文从专业课程思政、思政专题活动、导师言传身教等几个方面对机械工程学科研究生思政教育进行初步探讨。
智能规划与决策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和模型解决运动规划、任务规划和方案决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课程定位与学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智能规划与决策课程的知识结构与实验设置,并提出了课程教学的建议和方法。
针对“光电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学员学习难度高的特点,结合线上的优质资源,聚焦知识点的装备应用,开展基于线上和线下结合的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依托线上资源,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利用线下的装备优势,体现课程知识点的应用。该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专业基础课程“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旨在提高学员的课程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员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认识简易计时器》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光和影子、观测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及水漏和沙漏的基础上,研究日晷这种古老的计时工具的结构和计时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日晷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培育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校企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着政策合力尚未形成、体制机制尚需完善、因组织性质不同校
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关键之一.来自学生的真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解决困难的意志品质.如何让课程在网络环境下体现出探究性是一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