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与体验走进语文课堂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t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聋校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病,而与生活脱节、缺乏学习体验是根子之一。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化教学,而体验则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体验;生活化教学;生活化语言;拓展训练
  Let the life and the experience enters the language classroom
  Li Na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deaf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has many diseases, but comes apart with the life, lacks the study experience is one of plant roots. The life is the language teaching source running water, the adaptation teaching is one kind based on the student life actual scene teaching, but experiences can deepen the student to the knowledge the understanding, is advantageous in stimulates deaf to live the study interest, raises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Key words】Experience; Adaptation teaching; Adaptation language; Development training
  
  
  1 重视体验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成长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建构者,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强调体验性学习,即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做,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阅读应该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获得更鲜明、更深刻的主观感受。
  1.1 朗读体验: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坚持把“朗读和说话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根据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精心设计读的形式:个体读、对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使学生很好的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也使教师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对课文不理解的聋生常常把词语和句子读破)。例如:在学习《雨点儿》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充分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自由选择听众,自由选择朗读方式,创造性的演读课文2-4自然段的内容,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和感悟力;在充分体验和感知的基础上, 我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释放于朗读之中。
  1.2 媒体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对于低年级的聋生而言,教师的繁琐讲解分析不但说明不了问题,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单调乏味。我就运用课件的动画效果和图片的直观效果创设情境,架起了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视听的感官刺激,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感受和体验。例如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文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及动画资料,通过形象的图片观赏,学生理解了“竹排、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香”等词句的意思;通过生动的动画播放,学生领悟了“小竹排,顺水流”所表达的含义。当我问学生江南的风景怎么样?学生饱含着赞美的感情,异口同声地说“很美!”
  无数次的实践表明:当我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进行体验时,我发现学生情绪热烈,在这样的境界中,学生非常容易将情境中的形、色、声这些浸染着情感的表象与相应的词语、句子沟通,产生“视觉经验的词句化”。词语伴随着形象,进入让他们的意识,更加鲜活,可谓“呼之欲出”。这样说话造句,由“难”变“易”,由“苦”变“甜”,思维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1.3 表演体验:低年级的聋孩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根据这一特点,我积极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活起来”“笑起来”“动起来”。每次讲读完课文,我就对学生说:“给你们5-8分钟时间,巩固课文内容,然后分角色进行表演。”每当这时候,学生们总是将5-8分钟的时间发挥到了极致,认真记着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和人物的动作,然后踊跃举手,走上讲台,各自思考着课文中描述的情境,认真对自己进行装饰打扮,表演很投入,坐在座位上的同学看着他们的样子觉得很有兴趣,学生们兴致勃勃,一遍又一遍地说着文中的句子,不一会儿,课文已经熟练地背会了,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反馈。
  2 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语文环境
  语文教学生活化,即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学中注入现实生活的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认识语文学习的内容,加深、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
  2.1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拓展语言训练:把生活“引入”语文课堂,从而可以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训练的场景和处所,变知识型课堂为言语型课堂。
  在学习12课《雨点儿》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接着我让学生说说“假如你就是小花绿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还会到哪里去?”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学生回答出了“谢谢你。你真好!”等表达感情的语句,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有些漠然,我便从自身开始引导学生,我说:“如果我是雨点儿,我会到果园去,果园里的苹果得到雨水的滋润,更红了”,学生顿悟,相继答出“假如我是雨点儿,我会到菜园去;到山上去;到田野去;到小河里去等等”这时,我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回答改编课文,一段段小文章涌现出来,现以王佳静的为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半空中飘落下来,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到菜园去。你呢?’大雨点儿说:‘我要到大森林去。’不久,菜园里的豆角更绿了,茄子更紫了;森林里的大树更绿了。”精彩的内容还有很多,其效果令我兴奋。我觉得,这样做既注重了书本与生活的联系,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空,使学生多方向、多角度的理解与感悟课文,他们敢想敢说,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极大提高。
  2.2 将课文中的儿歌、诗歌改成通俗的生活化语言: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注:新入学的聋童先学习两年聋校教材,然后转学普校教材)以儿歌和诗歌形式出现的课文有十多篇,刚学完第一篇儿歌时, 我便发现个别学生在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时出现了错误,如:第四课《操场上》课文内容是: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跳高拔河拍皮球,天天锻炼身体好。我让学生用“拔河”造句,个别同学写出这样的句子“跳高拔河拍皮球。”我想儿歌虽然读起来朗朗上口,总不是生活中常用的说话形式,于是我就尝试引导学生在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加以改编,改成“铃声响,下课了,同学们都到操场上锻炼身体。有的跳高,有的拔河,还有的拍皮球,操场上真热闹啊!”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我想这种生活化的语言会更适合我们低年级的聋学生。
  2.3 在日常生活中重视语言实践,培养沟通能力: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感觉到,我们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但是却不能将所学语言进行正确运用,不能与人进行沟通交流,这说明我们的教学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为此,课内课外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语言训练,使语言训练生活化,这样,不仅为语言训练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大量地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说话,这是将课文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好渠道;同时坚持多和学生交谈,做到不迁就他们的知识水平,使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并引导聋生在实践中主动与老师、与同学交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内容来说话、写句写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学生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能主动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人沟通交流。
  总之,体验教学、生活化语文是具有鲜明时代性的教育理念,是从聋学生出发,尊重聋学生个性的教育,是充满审美及精神愉悦的的教育,它应答着时代的召唤,充溢着人文情趣,我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继续去实践它。最后谨以米尔斯夫人的一句话作为结语,“‘去、做’,去为中国的聋人尽力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班级,是学生学习发展、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训练基地。一个班级的管理优劣,成绩大小,与班主任的工作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社会、家庭、学校的育人系统工程中,班级教育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将班级管理好,将祖国的花朵培育好,除了发挥好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教育外,更主要的还要发挥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全方位的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关键词】学校教育;班级管理;学科教育;素质教育;主体精神  班
期刊
【摘要】从学校层面出发,探索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办法。第一,倾力打造“读书”课程;第二,实施大课间课程;第三,实施以体育、艺术“2+1”工程为篮底的自选课程;第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至少是有效课堂;第五,善待差生。  【关键词】漂流族;厌学;学校层面;读书课程;语文素养;大课间;运动兴趣;和谐;快乐;自选课程;潜能;核心竞争力;有效课堂;自主学习;善待差生;因材施教;任重道远  The soluti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小学语文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激发兴趣;指导  Also discus
期刊
【摘要】本人以英语教学技能理论为基础,结合初中英语新教材,阐述了“技能”在学习英语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在充满乐趣和生机的课堂中享受语言学习的快乐,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技能;教学体会  Discusses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instruction shallowly the intraven
期刊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点明了课堂提问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提问;自主学习  The splendid inquiry the promotion studies independently  Huang
期刊
【摘要】提到听课,有的教师认为,听课没什么难的,只要带上笔记到教室认真听,写好听课记录,附上几句简单的评语,很容易。其实听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功,听课的方式方法如何,将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听;记;观察;思考;交谈  How to listen to a class  Wei Haihui  【Abstract】Mentions attends a lec
期刊
【摘要】班主任工作繁琐而且艰辛,学生思想丰富而又活跃。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建立良性发展的班级不容易,尤其是在解决学生敏感而脆弱的思想问题的时候,更需要我们注入极大的心血和非常的智慧,而不仅仅是枯燥的形式和时间。  【关键词】心灵;感化;引导  I am the pen pal with the student  Zhao Xiaofeng  【Abstract】The teacher in char
期刊
【摘要】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对我们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总的要求。书声琅琅,被教学名家列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应是读的最高境界,这应是我们教师课堂价值的理想追求之一。  【关键词】存在弊端;目标明确;训练精心  Let read aloud because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少年来说,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之一。因此,在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一项不容忽视的教育任务,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从目前学生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原因,当今世界对健康的定义以及如何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
期刊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硕士研究生探寻理想工作的途径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厦门大学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的抽样调查,分析研究生在设置及完成就业目标时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归纳高校在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所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高校应加强宣传、注重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实践经验的建议。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界定  随着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