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就业导向,拓展能力本位教育

来源 :跨世纪·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mw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职业教育;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6-0087-02
  
  职业教育正面临一场重大全面的改革,从中央到地方已全面行动起来了,原有的职教培养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用人需求。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职业教育,实质上就是“就业培训”,一个合格的技术工人的培养任务就由职业学校来完成,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并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成为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应用及时代发展需求的中等技术工人。但反观分析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学生的培养,主要存在问题:专业定位不准、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学生技能水平不高,无一技之长等等,直接的后果是:学生在工作单位上手慢,适应社会的能力差,就业困难。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课程改革,应确立以就业为导向,拓展能力本位教育为基本原则,培养技能型的计算机行业蓝领,具备计算机领域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现就中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来表述自己的课改思路。
  
  1 课程改革的指导理论与理论借鉴
  
  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学生,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指导为依据。我们主张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以“建构主义”理论实施课堂教学;以“多元智能”理论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并综合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统筹教育。
  1.1 建立以“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思想。能力本位,大致有三种能力观:①任务本位能力即操作技能;②一般素质,能适应生活及处理事情的能力;③整合的能力观即为综合素质,包括以上两点。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依据此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原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者之间,实际上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也要注视培养一般素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比如,文化课开设书法、公共礼仪、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虽然表面上分为三大类课程,但实际教学中都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文化课中有专业知识,专业课中也讲究理论相辅。
  1.2 以“建构主义”理论实施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学习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者,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这种关于学习过程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形成新型的教学与训练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这些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导向组织作用,并作为一个发现者和中介者参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自主学习。从而也培养学生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有益。
  1.3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建立新的学生评价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领域中传统的书面考试,只是考察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与“言语语言智能”,而无视于其它几种独立于这两种智能之外的智能。对于职业教育,以上“能力本位”论述,即使学生在操作技能不是很好,但如果一般素质的培养良好,同样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职教学生时,要加以多方面综合考量与评测。因此,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我们的学生,从而形成新的更加符合实际,同时也更加能够激励学生,单元的突出可以进行激励从而获得多元的发展。在计算机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其它优点进行肯定,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在学科成绩认定上以多方式来综合,如考核、竞赛、作品、实习、态度等。
  
  2 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任务能力定位及其相应的课程结构
  
  2.1 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安装、小型局域网络组建、维护与管理并能胜任网络初级应用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2.2 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岗位任务与能力分析 在就业导向的思路引导下,为了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课改前,必须对本专业的就业岗位以及相应的岗位任务能力进行明确定位,以更好地组织新课程结构和拟定新的技能训练方案。为此,邀请了行业专家和第一线技术员进行了分析论证,拟出符合本地区实际就业岗位的基本情况。
  2.2.1 电脑维护员
  2.2.1.1 工作任务 ①硬件整机配置与安装;②软件系统安装;③系统优化维护;④系统故障处理;⑤外围设备安装维护
  2.2.1.2 职业能力 ①能识别各类板卡及配件;②能识别主流硬件产品和厂家品牌;③能检测配件产品的质量好坏;④能独立完成单机组装任务;⑤会安装各种板卡驱动;⑥能安装配置windows等操作系统;⑦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软件;⑧能判断常见故障和处理故障;⑨掌握系统优化方法;⑩能完成基本软件的安装;B11能安装维护打印机等常用外围设备;B12会使用常用的检测仪器。
  2.2.2 网络管理员
  2.2.2.1 工作任务 ①网络布线;②网络安装;③服务器安装调试;④互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⑤局域网安装;⑥局域网故障判断;⑦数据备份与恢复;⑧网络安全;⑨日志分析。
  2.2.2.2 职业能力 ①有综合布线常识;②会整体网络布线与网络设备连接;③会布置现场工人布线;④掌握交换机的安装与调试与配置;⑤掌握路由表的设置;⑥会使用常用的网络测试仪器;⑦能识别网络软硬件品牌;⑧掌握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⑨会安装常用的网络软件;⑩能熟练进行系统数据备份与恢复;B11有网络安全管理意识;B12能进行常见的网络故障判断与处理;B13会使用windows自带的事件查看器了解服务器状况;B14会使用网络分析命令。
  2.2.3 网页设计员
  2.2.3.1 工作任务 ①使用三剑客;②应用JavaScript与CSS;③美工;④使用网页编辑工具。
  2.2.3.2 职业能力 ①有良好的美工素养;②会进行版面的合理布局设计;③掌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④掌握网页编辑软件;⑤会使用网页特效功能;⑥具有信息采集和分类能力;⑦熟悉动漫制作方法;⑧熟悉发布和更新网页的方法;⑨掌握网页设计的其它相关常识。
  2.2.4 网络施工技术员
  2.2.4.1 工作任务 ①综合布线;②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③局域网组建;④弱电施工。
  2.2.4.2 职业能力 ①能读懂现场施工图纸;②会进行传输介质端接制作;③会安装机柜线架等;④能进行网络介质连通性的测试;⑤具备一定网络互连知识;⑥掌握网络互连中的一些主要设备的使用;⑦会正确使用综合布线中常用的测试仪,能完成弱电系统常见子系统的安装配置。
  
  3 教材的选用开发与教学模式
  
  3.1 教材的选用与开发
  3.1.1 教材的选用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技能学习以通过国家劳动高新技术职业鉴定中级为准,因此很多重点技能课的教材选择可采用ATA统一的培训教材。如:办公软件、硬件组装、图形图像处理、局域网管理、网页设计等等。其它可选用各出版社根据当前最新的职业教育改革要求所出版的适用教材。尽管如此,现各教材的编写均以系统性为原则,而这并不一定适用现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应改造现有教材,将现有教材中原来按学科系统组织的内容,重新按岗位工作过程组织到课程模块中,即按技能训练的要求重新取舍或补充。所以,教材的开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3.1.2 校本教材的开发 基于以上原因,每学科都应具备有自已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并不一定要马上重新编写教材,而是先按课程要求,取舍现有教材,修改课程内容教学顺序、补充新的资料、除了一些文本资料外,还可以用实物、课件、影像等资料,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在取得丰富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与行业专家,按照新的课程体系,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共同编写校本教材。
  3.2 教学模式的选择
  3.2.1 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必然要配套以新型的的教学方式与学习过程 原有以知识点讲授形式的教学模式也要加以改革,以“建构主义”理论实施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对总体课程的教学方法把握上主要有以下几种:
  3.2.1.1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3.2.1.2 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
  3.2.1.3 随机进入教学 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3.2.2 某一技能的训练的教学法 计算机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系,因此具体到某一技能的训练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3.2.2.1 任务驱动教学 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技能知识点掌握的方法,主要是综合模块技能和掌握知识点创设一个学习任务,從任务的解决中掌握相关技能知识。
  3.2.2.2 案例教学 与任务教学法有相类似的地方,但又有别于任务驱动法,主要是采取真实实践技能中的案例来布置学习内容,在仿照完成案例中掌握相关综合的技能知识,一般适合较大知识面时采用。
  3.2.2.3 项目教学 比之上述两个不同的地方是:更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掌握的技能加以综合应用的方法。具体是给出一个项目,学生进行设计、综合采取所学过的技能加以完成项目要求,一般用在技能的模块综合训练上。如:给出一个网站总体开发的要求,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的网页设计知识进行设计制作。
  3.3 其次,在教学场所要求上也要具有多样性 文化课及公共课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利用网络、视频、课件等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进行学习;专业技能课除以上的教室、多媒体室、机房以外,还尽可能的引领学生参观工作场所、实习基地等技能应用场合,工厂、单位、社会等凡是计算机所应用的领域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课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加以体现,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技能现实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中职的课改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进行着。笔者在从事第一线教学和负责制定本地区的网络管理与应用专业的课改方案时,始终确立以就业为导向,拓展学科能力本位教育。并借鉴成熟的“能力本位”课程观和“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体系来构建课改方案。从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任务能力定位及其相应的课程结构,到教材的选用与开发和教学模式的选择,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该专业的课改思路。
其他文献
【摘要】卡夫卡在《在流放地》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困境:人类一直在承受苦难,却无法得到救赎。对此,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了冷静的观察,并表现出隐隐的焦虑、绝望。《规训与惩罚》是福柯运用谱系学来分析权力的最重要的成果,作者告诉我们,权力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人进行规训,使人只剩下的空空的躯壳。福柯的权利观是分析《在流放地》的最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一位作家,一位学者,用不同的方式,给予人类相
期刊
【摘要】中西方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由于不同民族文化(包括宗教、政治、哲学等)的影响,中国画与西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观察方法、表现语言、构图处理、色彩运用等各个方面。但随着文化交流的相互渗入,二者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了先辈遗留下来的风格,同时也加入了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画;西画;艺术;差异  【中图号】J209【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和优化问题,并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重组与优化促使中原城市群旅游区演变为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中原城市群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6-0014-02    在旅游地理学中,空间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
期刊
【摘要】托马斯·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他先是从人性本恶的假定出发,推导出一个“人对人是狼”的自然状态,然后又从人的理性和自我保存的本性出发推导出一个取代自然状态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为当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伦理动力。同样,霍布斯的人性论对于个体的在当今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霍布斯;人性论;个体;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K0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音乐体裁的不同导致了音响观念的改变:如“基本色调”范围的扩大、“色彩层次带”划分的细腻化、各色彩层次独立性的增强。本文陈述了19世纪音乐体裁对管弦乐队音响观念的改变,不同体裁由内容决定,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根源。  【关键词】音乐体裁;音响观念;管弦乐队  【中图号】J609.1【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3-0247-01    119世纪音乐体裁的分类  
期刊
【摘要】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交往中,文化外交以其高度的“和平性”,起着对外文化渗透的作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为了打破谈判的僵局,单方面解除了美国记者访华的禁令,却遭到了美国的抵制,最终美国记者访华流产。  【关键词】文化外交;日内瓦会议;美国记者  【中图分类号】K25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6-0004-02    Analysis of the Fa
期刊
【摘要】弘善抑恶,见义勇为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一些古代见义勇为、拔刀相助的义举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然而时至今日,面对危难见死不救者大有人在,他们的行为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对传统伦理道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后果。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见危不救”的行为,仅仅是伦理道德问题,还是应列入刑法调整的范围呢?笔者就此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伦理道德;刑法学;见危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存在的劣势、西南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就如何提升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提升景点景区档次,推出并打响品牌,增强该区旅游竞争力提出一些开发对策,希望能对西南地区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起指导作用。  【关键词】西南地区;旅游开发;优势和劣势;挑战和机遇;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
期刊
【摘要】《Visual.Basic程序设计》的教改,要由因“材”施教转变为因“需”施教,由零散实例转变为核心实例,由培养专业素质转变为培养综合素质,由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转变为新考核,由“你要学”转变为“我要学”。  【关键词】因“需”施教;核心实例;新考核;“我要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6-0063-01    VB(Vi
期刊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时代、文化以及家庭教育中找出相关答案,因此我们要重塑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充分发挥“两课”作用,要求教育者以身作则,同时加强网络教育管理,从而引导大学生信仰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信仰;成因;重构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6-0051-02    什么是信仰?从根本上说,信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