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改良效果普查总结报告 上

来源 :黄牛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xia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总结近10几年来,全国商品牛基地黄牛改良技术经验及改良效果,提出今后工作方向,1989年各商品牛基地县,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司的要求,开展了黄牛改良效果普查,经过1年的工作,有20个省、区,122个市县,1090乡镇,共普查黄牛及改良牛17万头,后经资料整理,核实,确认有15万头牛的数据准确、可靠,现将普查工作总结、改良效果,报告如下。 1 黄牛改良取得巨大成就 1.1 牛种发生根本变化我国养牛业历史悠久,养牛数量居世界第5
其他文献
3月26日.中国著名女装品牌米兰登在广东深圳召开"智变金秋·米兰登2011营销峰会暨秋冬新品发布会".并携手中国营销学会举办了智变金秋·米兰登品牌管理商学院揭幕仪式”
<正> 秦川牛是我国优良的役肉兼用黄牛,居全国黄牛之冠,以体躯高大、役用能力强、肉用性能好、遗传性稳定著称。建国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引种,对改良各地黄牛发挥了
血液蛋白多态性是遗传基因的表现型,其基因型特征,基因频率特征可以作为牛品种的特征性标志,可以用来追溯牛品种的起源,明确不同牛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血液蛋白多态性特征与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追溯了我国利用家牛的悠久历史,以群体遗传学的计代手段估计了商至清的三千余年间 B、S、Br、Wn、D5个毛色位点的选择进展,论证了黄牛集团特征的形成,除了有
根据闪光扁平聚酯纤维与棉纤维的性质,对14.5tex20/80扁平聚酯纤维/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进行探索。扁平涤纶纤维细度较粗、离散度大、可纺性差,加工时应适当降低各打手梳理机件的速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发展,文化交流和碰撞日益频繁,以往历史形成的文化壁垒日益消解,空间的文化意义也逐渐显露出来,不仅不断质疑和消解传统的时间和历史观念,而且也
从植物中提取纤维制造浆粕通常使用“酸碱法”,这会产生大量碱性“黑液”,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日前,北京梦狐字通竹纤维中心研发的”绿能生物质有机组分分离提取”技术,通过了中
研究了40头鲁西牛(♂37,♀3,2n=60)染色体的 G 带,R 带,C 带及Ag-NOR,着重分析了 y 染色体的形态及带型。在常规 Giemsa 染色的分裂相上,y染色体和小的常染色体形态相近。经
采用熔体直纺及环吹冷却开发了88dtex/288f超细旦涤纶预取向丝。结果表明:纺制88dtex/288f品种时,组件压力在14~20MPa,纺丝温度在292—305℃,合股位置选择第一导丝盘前,纺速在2200—2
肉用繁殖母牛的科学饲养模式(日)中西雄三肉用母牛一般一胎生产一头犊牛,使母牛体重在妊娠期或哺乳期约增加50kg很有必要,否则,不仅不能维持它本身原有的体重水平,而且还会越来越消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