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长的译文-——《满文大藏经》

来源 :中国民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h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在承德营建满族寺庙“殊像寺”。乾隆发诏:设清字经馆,译《满文大藏经》。译《满文大藏经》是与《四库全书》同时开始的。自乾隆三十八年二月起,特命皇子大臣,从满人、蒙古人中,选择通晓翻译者,将《大藏经》所有蒙古字、汉字细心校勘,按部翻译为满文,大约花费了18年时间。乾隆亲笔撰写了御制序文《高宗翻译全藏经序》。《满文大藏经》共译两部,每部为1202 Twenty-six years of Qianlong (1761), the Qing court in Chengde Manchu temples built “special statue Temple.” Qianlong hair Chao: Set by the character by the Museum, translated “Manchu Tripitaka.” The Manchu Tripitaka was start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Sikuquanshu. Since February thirty-eight years of Emperor Qianlong’s time, the Minister of the Privileged Prince chose a full range of translators from Manchu and Mongolia to carefully collate all the Mongolian characters and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Tripitaka and translated them into Manchu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spending about 18 years time. Emperor Qianlong authored the imperial prose sequence “The Supreme Tibet translation of the whole sequence.” The Manchu Tripitaka translated two, each of 1202
其他文献
期刊
<正>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丛刊》编委会1989年第二次会议于12月2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召开。会议总结了1989年丛刊编辑工作,初步确定了1990年丛刊的选题。会议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大正主持。编委一致同意马大正关于1989年丛刊编辑工作的总结。他们认为: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领导、组织、协调下,经过有关专家、
期刊
一年前,怀着对艺术的挚爱和求知的渴望,我们从祖国各地幸运地汇聚在贾又福先生门下,在贾先生和工作室李铁生、姚鸣京、崔晓东、刘荣等老师的精心施教下,每一个同学从眼手到
本文从陕西本土春节民俗文化着手,在梳理春节民俗符号元素体系后,将其整合重组设计,在遵循“陕西春节民俗文化与现代日常生活相结合”“设计专业认知与大众欣赏相结合”“审
城市的迅速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性的冲击,恶劣天气不断向人们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城市建设加快的同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园林建设的重要性,以此缓解发展与生态的矛盾
大都市里的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为了工作打拼,家对于他们来说,不单单只是个居住的空间,更是一个在精神上得到放松与慰藉的场所。回到家中,释放一身的工作压力,居家生活显得更加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地方梨(Pyrus L.)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28对SSR引物对119份甘肃省梨地方品种或类型进行鉴定分析。供试28对SSR引物中有7对引物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