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士官的能量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32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牌似乎很眷顾刘加平,其实刘加平自己心里最清楚,成功的背后有过多少辛酸和坎坷。也许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却是一个好军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新疆军区某团四级士官刘加平,满口山东腔,话不多、人敦实,乍一看还有点庄稼汉的味道。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士官,入伍14年间先后获得了“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全军电子对抗专业竞赛第一名”等全军大奖10余项,并先后30多次受到兰州军区、新疆军区表彰,多个科研项目在军区部队推广。
  
  文凭不代表水平学历不代表能力
  
  早在好几年前,就有人劝刘加平离开部队:“你获得过那么多大奖,回到地方上哪个单位都会高薪聘用你,干嘛非得在部队领那点工资呢!”
  刘加平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说是为了钱,自己早就是百万富翁了,现在家人还经营着生意红火的度假村和机票代售点,每年收入都不下几十万。做英雄、当标兵,才是刘加平参军报国的崇高目标。探寻他的成长足迹,处处可见理想火花的闪烁。
  1995年12月,年仅18岁的刘加平参军来到新疆,下连队后被分到了专业性很强的电子对抗部队。除了在上中专时学过一点电路方面的知识外,刘加平对电子对抗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连那些所有电子对抗兵都要掌握的原理,对他来说也无异于“天书”。
  怎么办?当兵不能当孬兵。刘加平咬了咬牙,学!
  那些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有些费劲的专业书籍,刘加平一本一本地“啃”。除了每天的工作外,他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到了“充电”中。公式一条一条地推敲、句子一段一段地解读、夜以继日地鏖战,加班到月上中天是家常便饭。由于长时间趴在板凳上学习,刘加平息上了颈椎病和脊椎炎,坐久了两个肩膀和第三节脊椎就疼得厉害。
  医生一再告诫他,要他要多注意休息。可刘加平明白,要想实现从门外汉到技术能手的漂亮转身,自己肚子里的这点墨水远远不够,不下一番苦功夫是不行的。一有空,刘加平就对专业技术娴熟的技师“死缠烂打”,让他们带着自己进行装备操作。对于操作难度较大和新配发的装备,刘加平就对照说明书,一遍一遍地尝试着操作,直到学懂弄通为止。3年后,刘加平终于脱胎换骨,不仅自学完了大学的专业课程。还成了装备操作与检修的行家里手。
  2005年7月,技术室一台用于接收短波的某型电子对抗装备突然失灵,接收不到任何信号。几名工程师来回摆弄了几次,也没有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最后只好把刘加平请了过去。刘加平对装备仔细检测了一番,终于发现问题出在频率合成装置上,10分钟后。装备性能又恢复如初。看到刘加平的出色表现,营长郭磊高兴地说:“你虽然是个士官,可水平一点也不比工程师差呀!”
  2008年的一次重大军事演习中,刘加平带领小分队出色地完成了装备的检修任务。现场的一位首长非要见一见这位装备检修的“神医”,当听说刘加平的第一学历是中专时,这位首长竖起了大拇指,连说了两句“不简单!”
  
  骑马要骑千里马当兵要当昂头兵
  
  合肥8月,骄阳似火。
  全军电子对抗专业竞赛正在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营区内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四总部、海军、空军和各大军区的几百名专业尖子剑拔弩张,严阵以待。
  在某型雷达干扰装备维修竞技场,两名雷达对抗专家在装备上做了刁钻的手脚,原本正常运转的雷达干扰装备一下子“趴窝”,失去了跟踪目标的灵敏性。
  检测,再检测,硬是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不少参赛选手头上开始冒出了冷汗。而此时的刘加平没有丝毫慌乱,在用探测设备对雷达干扰装备进行了一番“望闻问诊”后。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20分钟后,“趴窝”的雷达干扰装备起死回生,死死地咬住了跟踪的“猎物”。裁判一看表,22分钟,比第二名整整快了10分钟,刘加平以绝对的优势获得了全军专业组第一名。
  2005年10月,听说刘加平要向总装备部申报某型多功能数字记录器科研项目的立项,许多战友都向他泼来了冷水:“连那么多工程师都搞不定的项目,你一个中专生瞎折腾什么呀?”“万一你做不成,大家都要看你的笑话呢!”
  做,还是不做?
  劝阻、质疑,让刘加平激动、泄气,再激动,再泄气!这一下,刘加平那股子山东汉子的犟脾气上来了,骑马要骑千里马,当兵要当昂头兵,要抢占未来战争的先机,就得敢踏别人没有涉足的“雷区”!刘加平在教导员王生周面前立下了“军令状”:这个科研项目不仅要做,还要做得最好。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尽量跟上级协调!”刘加平没想到,他这个“狂妄”的想法得到了营长郭磊和教导员王生周的大力支持。
  从科研间到宿舍只有5分钟路程,为了腾出更多时间投入科研,刘加平干脆把宿舍“移”到了科研间,成天和电子设备打交道。有时加班到半夜饿了,就着开水啃几口方便面,又继续开始攻关。碰到技术难题时,刘加平就一遍又一遍地往军区自动化站和地方高校跑,不厌其烦地向相关专家请教。
  刘加平不愧是个硬汉,一年后,他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这个被别人认为难度系数很高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而此时,刘加平的妻子俞洁已经怀孕8个多月了,身边只有年迈的母亲在照顾她。当刘加平拿着总部颁发的获奖证书,带着愧疚心情来到妻子身边时,善解人意的俞洁没有半句怨言,因为她理解自己的丈夫。也许他不是一个好丈夫,却是一个好军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矢志打赢授武艺换得桃李满园春
  
  俗话说,教好徒弟,饿死师父。刘加平却从不这么想,他说,带徒授艺,为的就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因此,不管对哪个“徒弟”,刘加平都一视同仁、倾囊相授。
  从2003年开始,刘加平带过的30名“徒弟”都陆陆续续成了本专业的业务尖子,其中还有4人代表军区参加全军举行的专业技能比武,3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谈起自己的“师父”,今年3月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程立博眼中总是充满了感激之情。研究生毕业时,程立博觉得自己是一个高学历人才,到了团里后肯定能很快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没想到,到电子对抗团没几天他就摔了个大“跟头”。一台通信对抗装备出了点小故障,程立博满怀自信接连排除了几次都没有将故障排除。这次挫折让程立博意识到,要将学历转化为战斗力,光有高学历和满腔激情还远远不够,一切都得从头开始学起。
  为了避免再次摔跟头,程立博慕名找到了知名的“技术大拿”刘加平,拜他为师。刘加平发现,程立博的理论基础非常扎实,缺的就是实际动手能力,只要假以时日,程立博肯定能成为一名很优秀的技术骨干。于是,只要有空,刘加平总是手把手地给程立博讲解装备的性能、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将凝结自己多年心血的装备检修笔记本送给了程立博。程立博对故障排除不在行,刘加平就亲自给他出故障,并带着他将分析、排除。名师带高徒,3个月后,程立博对各种装备的检修开始轻车熟路起来,并于今年8月代表兰州军区参加全军电子对抗专业技能比武。
  2009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的三级士官王立东,是一名专业技术十分过硬的技术骨干,已经跟着刘加平这位“师父”学了将近4年时间。谈起这几年来“师从”刘加平的经历,王立东深有感触地说:“刘班长为人很谦和,但在科研方面却是一个十分爱较真的人。哪怕出一点小纰漏,他都要让我们返工。这几年来,如果没有他事无巨细的帮带,我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其他文献
沙湾县大泉乡西泉村的邓海玲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在乡村舞台上,她认真扮演着每个角色,在乡亲们亲切的招呼声中,甜蜜地收获著浓浓乡情。    大学生回村开诊所    上大学不就是为了端铁饭碗吗?放着城里的工作不干,回到村里,不会脑子出毛病了吧?女孩子迟早要嫁人的,她也呆不了几年……  邓海玲大学毕业后回村里开诊所的事传开后,曾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村民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邓海玲
期刊
这些都是真实的故事,只是那些生活很幸福、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们不在此列。我们并不是有意要讲述这些让人看了心酸的事情,而是为了反映一些老人的生活现状及他们的精神世界。    钱的问题    早晨7点多。天还黑着,谢桂兰老人就起床了,她要给老伴准备早饭。  刚到7点半,外面的风呼啸着,卷着零星的雪花,老伴刘老汉出门了,他要去报纸分发点拿当天的报纸。头一天得到消息,今天有重大新闻。他要多拿些参考消息和
期刊
吐送托呼提的家在于田县托格日尕孜乡,在家里,他排行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吾尕(弟弟)和司根(妹妹)。  阿达(父亲)去世得早,是阿娜(母亲)把自己兄妹3个拉扯大。阿娜一人承担着所有的家庭重担,家里十分拮据,在村里是贫困户。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吐送托呼提已经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一个小伙子,成为家里的主心骨。  吐送托呼提每晚躺在床上都在思考着如何改善自己的家庭条件,让自己家过得像别人家一样,起码要有
期刊
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病房里,艾尼瓦尔·吾麦尔正躺在病床上休息,而在他的隔壁病床上,躺着的是给他捐肾的养母。2009年12月3日,在确诊尿毒症一年多后,艾尼瓦尔·吾麦尔养母的肾脏移入了23岁的艾尼瓦尔体内。当晚,艾尼瓦尔就排出了三公斤的尿液,医生说只有手术成功才会这样,一听这话,全家人喜极而泣。  艾尼瓦尔两岁时,因父母离婚。母亲将艾尼瓦尔过继给了自己的姐姐和姐夫。为了拯救艾尼瓦尔,养母
期刊
在乌鲁木齐市就业培训工作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上,50名经过创业培训后创业成功的老板走上了领奖台。  他们有的是下岗失业人员、复员转业军人、残疾人、农牧民,还有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老板是执着换来的    2009年7月,刚从新疆师范大学毕业的邱东,现已是一家中等规模餐厅的老板,手下有9名员工,餐厅日营业额约3000元。说起自己当这个老板的过程,邱东说是自己的“厚脸皮”和“莽撞”换来的。  邱东来
期刊
农牧民学校成“科技信息交流站”    “明年种什么好赚钱?香梨明年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我想种大棚无花果和桃子,听说效益还不错。”“听说买买提种大棚无花果和桃子3年了,今年已挂果了,明年就全部结果,一亩地一年可以赚几万元呢!”  1月1日,笔者一走进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农牧民学校的教室,就看到几个农牧民围在一起交流着自己新获得的科技信息,切磋种植“技艺”。  农民哈斯木说。他们刚进行完“科技之冬”
期刊
阿依下木·吐尔地是自治区公路管理局库尔勒公路总段塔什店收费站一名收费员,多次荣获库尔勒公路总段“先进工作者”、“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称号。八年来,她和两个妹妹早热古丽·吐尔地、热阳古丽·吐尔地共同搀扶汉族残疾弟弟走过风风雨雨,手足情深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    家里最受疼爱的汉族“弟弟”    2002年10月下旬,尉犁县客运站将一名大约5岁的汉族残疾孩子移交给当地公安局,多方查询都没有找到孩子的
期刊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里,15岁的王孝龙又是一夜未眠,父亲把宁夏老家的宅子卖了,终于为他凑齐了手术费。  手术那一天他永远难以忘记,对他来说,或许那天是惟一一次让他不至于终身残疾的机会,所以在父亲面前,他始终没有流一滴眼泪,直到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刻,他才喊了一声:“爸爸,你放心。”余音有些凄凉,在手术室不远处的父亲王世俊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    飞来横祸    还有一个日子,是让王孝龙刻骨铭心
期刊
40年后的某一天,居住于英国伦敦的史蒂夫老人踉踉跄跄地准备走出家门,就在他准备锁门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倒在了地上,几乎是同时,位于社区的老人安全监护系统就收到了报警,s分钟后,医护人员赶到了史蒂夫的家。  这不是科幻小说,英国生命信托基金会计划构建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公寓将采用电脑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芯片装置,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    西方国家:居家养
期刊
近年来,“疯狂的石头”和田玉可谓出尽了风头——5年内身价暴涨了10余倍(4年连涨10倍,和田玉被炒成“烫手山芋”)。短短数年,它裹挟着各种版本的“财富神话”走进人们的视野。然而,在实现价格直上云霄和备受关注的双重目的之后,和田玉遇上了一个“坎儿”。  目前,北京、和田、乌鲁木齐等地和田玉的交易量大幅下滑(新疆和田玉交易量下滑40%,销售遇冷)、曾经“遍地开花”的玉店开始不断关门歇业。同时,和田玉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