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代测序的碳青霉烯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特征分析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碳青霉烯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基因组中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分布,探讨CR-hvKP的耐药与毒力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6—2020年该院分离的17株CR-hvKP菌株,使用Hisep 2500型Illumina高通量测序仪进行二代测序,对所测序列进行拼接、组装与注释;应用Diamond软件和RGI软件将CR-hvKP基因组与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和抗菌药物耐药基因数据库(ARDB)进行比对,发掘和分析菌株基因组中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分布,并比较不同型别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的差异.结果 基因组序列数据显示17株CR-hvKP菌株全部为CC258克隆复合群,其中10株(58.8%)MLST型别为ST 11型,7株(41.2%)为国际上未报道的新序列型别.基因组中存在20多种耐药编码基因,包括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基因;存在60多个毒力编码基因,涉及铁摄取和铁载体、调节蛋白、黏附及侵袭作用的10类毒力因子,荚膜血清型仅存在KL64型(82.4%)和KL47型(17.6%),未发现其他血清型.ST11型流行株与新ST型菌株相比,耐药基因blaCTX-M-27、blaTEM-1、blaTEM-2、ant2ia、sul1和毒力基因r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分离的CC258克隆CR-hvKP菌中ST11型为主要流行株,CR-hvKP基因组携带大量的耐药基因与毒力基因,新ST型的出现亟待进一步全基因组水平监测耐药和毒力进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法在监测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后机体产生抗体的效果及鉴别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金标法)假阳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志愿者22例,分别在注射第2剂后第1、3、6个月采集静脉血.每例患者标本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Ig)M、IgG、Ig A、总抗体(TAb)和中和抗体(NAb),同时用金标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和IgG.另外,用化学发光法复核74例金标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抗体IgM或IgG疑为阳性者(核酸检测均阴性)的上述5种抗体.结果 在注射新型冠状病
目的:探讨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n 3[25(OH) Dn 3]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S)患病风险的关系。n 方法:选取16~44岁的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MS分为对照(CON)组(159例)和MS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代谢指标水平以及血清25(OH)Dn 3缺乏情况,分析血清25(OH)Dn 3水平与MS的相关性。n 结果:MS组血清25(OH)Dn 3水平明显低于CON组(n P充足(n
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慢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2型糖尿病是终身性疾患,然而很多证据支持2型糖尿病是可以缓解的疾病。2型糖尿病的缓解取决于合适的治疗时机以及治疗方案。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和代谢手术均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这对糖尿病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hronic disease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
目的 分析脑出血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酰胺C16、C24水平及其比值变化情况,探讨脑出血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7-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60例脑出血后患者纳入观察组,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为脑出血后抑郁组和脑出血后非抑郁组.同时随机选择同年龄段的体检健康者1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脑出血后抑郁组与脑出血后非抑郁组的基线资料、血液学指标,比较不同病程组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神经酰胺水平;分析脑出血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清神经酰胺C16、C16/C24在脑出血后<1个月组最
目的 探讨北京市西城区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病原体感染的分布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11月7382例因呼吸道感染就诊的患者资料,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定性检测血清中常见8种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在7382例患者中,40.92% 的患者至少检测出1种病原体IgM抗体;B型流感病毒(INFB)检出率最高,为18.56%;合并感染以A型流感病毒(INFA)+INFB最多.0~<18岁患者以IN-FB及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最多,INFA及嗜肺军团菌感染好发于18~65岁患者,肺炎衣原体的检
目的 探索组织均质前处理赘生物标本适宜条件,验证组织均质处理临床标本的使用效果,提高赘生物病原体检出率.方法 首先通过定量培养,选择条件验证菌株的菌液稀释度.在不同温度、转速和时长条件下验证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近平滑念珠菌、戈登链球菌及艾肯菌均质处理后的存活数.选择菌株存活数无差异的均质程序进行菌株和赘生物组织的同时处理,确定组织破碎程度较高和菌株存活数较多的最佳条件.最后进行临床赘生物标本均质处理,将均质后的标本进行增菌分离培养和染色镜检后统计阳性率,与传统剪碎、研磨方法进行比对.结果 1麦氏浊
目的 分析中山地区门诊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 G)检出情况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4887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CT、UU、NG 3种病原体的检测结果.结果 在3989例女性疑似患者中,CT、UU、NG阳性率分别为5.4%、42.5%、1.4%.在898例男性疑似患者中,CT、UU、NG阳性率分别为4.2%、10.3%、26.6%.女性疑似患者UU阳性率比男性疑似患者高,男性疑似患者NG阳性率比女性疑似患者
目的 拟应用两种软骨细胞模型MCT和ATDC5细胞阐明TAP63γ基因如何调节十型胶原蛋白基因(Col10a1)基因表达及软骨细胞分化、成熟.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TAP63γ基因和Col10a1基因分别在增殖/肥大状态下小鼠MCT细胞和ATDC5细胞中的表达.应用基因转染,在MCT细胞和ATDC5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TAP63γ基因的表达,以研究其对Col10a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在细胞诱导培养的第4、7、14、21天,用阿尔新蓝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分别对稳定转染T
目的 探讨胃蛋白酶原(PG)、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对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病理检查诊断的20例早期胃癌患者(胃癌组),30例癌前病变患者(上皮内瘤变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照组)、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为研究对象.比较4组患者血清PGⅠ、PGⅡ、PGⅠ/PGⅡ(PGR)、HLA-G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GⅠ、PGⅡ、PGR、HLA-G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的PG
目的 探究血清外泌体miR-24与老年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和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120例,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将患者分为进展组(32例)和非进展组(88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外泌体miR-24水平.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数量、斑块性质和斑块Crouse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外泌体miR-24与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