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如何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西藏发展矿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然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本文在对西藏绿色矿业发展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财税对策。
【关键词】西藏;生态;绿色矿业;财税
一、西藏矿产资源概况
西藏受特殊的地质构造影响,成矿条件非常优越,是国家找寻紧缺矿产和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的天然来源。西藏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很多矿产资源的品质也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还有很多未发现的矿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找矿前景非常可观。从现已开发的矿产资源来看,有12种矿产居全国前5位,18种居前10位,铬、铜的保有储量更分别位列全国第一。
二、西藏发展绿色矿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是交通条件相对落后。西藏号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质结构及其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西藏的大力支持,西藏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内地相比,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依然给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在冬季,很多地区受到大雪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经常会发生封路的现象。二是电力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电力基础设施是矿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西藏由于地处高原,一年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低温缺氧的状态,一方面给修建电力基础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造成了西藏电力的装机容量非常有限、电压等级低,再加上主要依赖于水力发电,因此,每年在春季和冬季时都会由于气候的影响发生季节性的缺电现象,严重制约了矿业企业的正常运转。(2)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合理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有效的勘查工作是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而目前,西藏的矿产勘查工作还远远满足不了矿山开采的需求,即使是部分已开发矿山的地质资料也仅仅是预查,与全国相比,其勘查水平远远不够。(3)矿业起步晚、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西藏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矿业起步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矿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矿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在矿业前期发展过程中依然以粗放式经营为主,数量虽多但质量却较低,企业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依然存在着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的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矿产品结构不合理。从矿产品结构的角度看,西藏目前的矿产品依然竞争力不强,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西藏矿业企业目前主要是靠卖原料这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获得利润,矿产品附加值非常低,使其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4)管理混乱,制度化水平低。西藏矿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得矿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采取一些短视的行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阻碍了“绿色矿业”发展目标的实现。(5)对外开放程度低,投资融资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西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一直低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在矿业发展过程中,这类问题同样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西藏矿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以国家投资开发为主,商业性的投资非常有限,矿业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非常单一,从外界进行融资的能力非常有限,在短期内要想实现大量融资不太现实。
三、促进西藏绿色矿业发展的财税对策
西藏绿色矿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多种解决途径,从财税支持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与“绿色”矿业发展有关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这些税种的征收为“绿色”矿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来源,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仍然有限,还需进一步完善现有财税政策,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财税政策来促进“绿色”矿业的发展。一是完善增值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矿业生产过程中从事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企业所生产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矿产品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从事“绿色”生产的矿业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二是完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企業所得税是矿业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税种,政府应对达到“绿色”生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而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三是完善消费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情况,在消费税方面,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针对消费“绿色”矿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消费“绿色”矿产品。(2)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对“绿色”矿产品实行价格补贴。由于开展“绿色”生产对企业来讲无疑是加大了成本,为了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践行“绿色”生产理念,需要政府对企业生产、加工“绿色”矿产品时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从而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转变生产方式。二是对亏损企业实行加工补贴。西藏现有的矿业企业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都还处于亏损状态,政府应在现有补贴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达到环保标准的亏损企业加大补贴力度,从而给其他企业做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矿业企业从事“绿色”生产。三是对部分矿业企业实行财政贴息政策。财政贴息贷款实际是政府给予企业的一种间接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西藏政府可以与银行开展合作,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哪些信誉度高、环保理念强、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实现贷款贴息政策,以鼓励企业从事“绿色”生产。四是对矿产资源勘查的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查是发展矿业的前提条件,因此,中央财政有必要一方面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对勘查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从事矿产资源勘查投资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3)完善财税政策的奖惩机制。西藏“绿色”矿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政府一方面应对从事”绿色”生产的矿业企业进行财政资金的补贴支持和给予税收优惠;另一方面也需制定一定的惩罚机制,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测量,对那些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企业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减少补贴、取消税收优惠、罚款、停产甚至关闭等措施,激励企业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绿色”生产。(4)健全矿业发展基金。政府应积极与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基金,吸引一些有资质的大企业对西藏矿业进行投资,以“绿色”矿业发展基金为依托,扩大融资范围,同时鼓励援藏基金的注入。通过基金运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资金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财政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开展科研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合作,形成“产销研”的运行模式。(5)增加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西藏矿业长期以来没有充分发挥优势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单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矿业相关的配套性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和西藏政府应在财政上对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支持,并积极探索和完善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6)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投资融资的力度。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西藏“绿色”矿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国内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因此,西藏首先应在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绿色”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矿产品贸易,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及西藏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多方位开拓投融资渠道,并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中介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为矿业企业的发展增加活力;与此同时,西藏政府也应在税收方面对外商投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进行风险勘探和资源开发利用。
参 考 文 献
[1]狄方耀,罗华.西藏经济学导论[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
[2]张晓莉,张胜.浅析西藏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2010(20)
[3]吴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J].2006(1)
【关键词】西藏;生态;绿色矿业;财税
一、西藏矿产资源概况
西藏受特殊的地质构造影响,成矿条件非常优越,是国家找寻紧缺矿产和大型、超大型矿产地的天然来源。西藏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很多矿产资源的品质也高于其他地区,同时还有很多未发现的矿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找矿前景非常可观。从现已开发的矿产资源来看,有12种矿产居全国前5位,18种居前10位,铬、铜的保有储量更分别位列全国第一。
二、西藏发展绿色矿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一是交通条件相对落后。西藏号称“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质结构及其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西藏的大力支持,西藏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内地相比,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依然给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在冬季,很多地区受到大雪等极端天气的影响,经常会发生封路的现象。二是电力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电力基础设施是矿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前提,西藏由于地处高原,一年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低温缺氧的状态,一方面给修建电力基础设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也造成了西藏电力的装机容量非常有限、电压等级低,再加上主要依赖于水力发电,因此,每年在春季和冬季时都会由于气候的影响发生季节性的缺电现象,严重制约了矿业企业的正常运转。(2)地质勘查工作程度低。合理的开发利用离不开对矿产资源的勘查,有效的勘查工作是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而目前,西藏的矿产勘查工作还远远满足不了矿山开采的需求,即使是部分已开发矿山的地质资料也仅仅是预查,与全国相比,其勘查水平远远不够。(3)矿业起步晚、科技含量低、结构不合理。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西藏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矿业起步晚,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矿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矿业企业结构不合理。在矿业前期发展过程中依然以粗放式经营为主,数量虽多但质量却较低,企业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在发展过程中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依然存在着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的现象,严重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矿产品结构不合理。从矿产品结构的角度看,西藏目前的矿产品依然竞争力不强,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西藏矿业企业目前主要是靠卖原料这种最原始的交易方式获得利润,矿产品附加值非常低,使其在抵御市场风险方面的能力非常薄弱。(4)管理混乱,制度化水平低。西藏矿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使得矿业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采取一些短视的行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阻碍了“绿色矿业”发展目标的实现。(5)对外开放程度低,投资融资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西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传统因素的影响,对外开放程度一直低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在矿业发展过程中,这类问题同样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西藏矿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以国家投资开发为主,商业性的投资非常有限,矿业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渠道非常单一,从外界进行融资的能力非常有限,在短期内要想实现大量融资不太现实。
三、促进西藏绿色矿业发展的财税对策
西藏绿色矿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多种解决途径,从财税支持这个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与“绿色”矿业发展有关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等,这些税种的征收为“绿色”矿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来源,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仍然有限,还需进一步完善现有财税政策,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财税政策来促进“绿色”矿业的发展。一是完善增值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矿业生产过程中从事深加工和精加工的企业所生产的具有高附加值的矿产品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减轻从事“绿色”生产的矿业企业的实际税收负担。二是完善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企業所得税是矿业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税种,政府应对达到“绿色”生产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而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政策。三是完善消费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国内对矿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的情况,在消费税方面,政府可以出台一些针对消费“绿色”矿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消费“绿色”矿产品。(2)完善财政补贴政策。一是对“绿色”矿产品实行价格补贴。由于开展“绿色”生产对企业来讲无疑是加大了成本,为了鼓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践行“绿色”生产理念,需要政府对企业生产、加工“绿色”矿产品时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从而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转变生产方式。二是对亏损企业实行加工补贴。西藏现有的矿业企业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都还处于亏损状态,政府应在现有补贴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达到环保标准的亏损企业加大补贴力度,从而给其他企业做示范作用,带动其他矿业企业从事“绿色”生产。三是对部分矿业企业实行财政贴息政策。财政贴息贷款实际是政府给予企业的一种间接补贴,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西藏政府可以与银行开展合作,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哪些信誉度高、环保理念强、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实现贷款贴息政策,以鼓励企业从事“绿色”生产。四是对矿产资源勘查的企业实行财政补贴。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的勘查是发展矿业的前提条件,因此,中央财政有必要一方面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加大对勘查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从事矿产资源勘查投资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3)完善财税政策的奖惩机制。西藏“绿色”矿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有相应的政策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政府一方面应对从事”绿色”生产的矿业企业进行财政资金的补贴支持和给予税收优惠;另一方面也需制定一定的惩罚机制,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测量,对那些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企业及时进行整改,通过减少补贴、取消税收优惠、罚款、停产甚至关闭等措施,激励企业积极改进生产技术,引进先进设备,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绿色”生产。(4)健全矿业发展基金。政府应积极与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基金,吸引一些有资质的大企业对西藏矿业进行投资,以“绿色”矿业发展基金为依托,扩大融资范围,同时鼓励援藏基金的注入。通过基金运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使资金增值;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财政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开展科研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合作,形成“产销研”的运行模式。(5)增加对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西藏矿业长期以来没有充分发挥优势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单靠企业和市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矿业相关的配套性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和西藏政府应在财政上对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金支持,并积极探索和完善基础设施的投融资机制。(6)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投资融资的力度。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西藏“绿色”矿业的发展仅仅依靠国内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因此,西藏首先应在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绿色”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矿产品贸易,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其次,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及西藏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多方位开拓投融资渠道,并积极培育矿业权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中介市场和信息市场等,为矿业企业的发展增加活力;与此同时,西藏政府也应在税收方面对外商投资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外商进行风险勘探和资源开发利用。
参 考 文 献
[1]狄方耀,罗华.西藏经济学导论[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1)
[2]张晓莉,张胜.浅析西藏矿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商业.2010(20)
[3]吴强.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SWOT分析[J].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