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采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一般健康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施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生理机能及精神健康状态,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转变,脑出血患病率逐年递增[1]。临床将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二者病理基础存在差异性,但二者预后效果均较差,患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2],幸存者极易因神经功能缺损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较差。本研究通过护理学角度,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在45岁~68岁,平均年龄(56.9±3.5)岁,病程时间2h~70h,平均病程时间(36.5±10.6)h,出血性脑卒中36例,缺血性脑卒中26例,其中左侧肢体瘫痪38例,右侧肢体瘫痪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健康宣教,通过健康讲座及分发知识手册、卡片的形式向家属、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发病前兆及典型症状,为患者讲解饮食、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清单,要求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主动参与;(2)心理护理,采用个体化方法开导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卒中的一般情况,治疗措施及预后,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可通过读报、听歌、看电影等休闲娱乐活动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3)睡眠护理,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室内亮度与温湿度,避免在患者睡眠时制造噪音或医疗检查,协助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白天睡眠时间;(4)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取时机开展康复训练护理,注意保持患者的功能体位,进行被动肢体训练与健侧肢体主动训练,每2小时更换体位避免褥疮的产生,同时对患者进行按摩理疗,鼓励患者自主进行训练活动,由半卧位过渡到站立位及行走能力;(5)出院指导,要求患者出院后自行进行细节训练,包括对指、抓握、系纽扣等,并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复诊的重视,注意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情况、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一般健康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较多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神经功能缺损可引发患者情绪不稳定、低落及肢体活动能力障碍,严重束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目前临床对连续性护理的定义尚未统一,但通常将连续性护理定义为信息、纵向和人际关系的延续3个要素组成的护理干预模式,意义在于使护理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护理服务,且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延续性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护理人员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心情舒畅,出院前1天再次对其进行康复知识的讲解,并建立随访机制,通过对患者实施一系列连续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睡眠护理、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可有效预防并纠正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与精力,而早期康复训练则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制定的针对性恢复训练,尽可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认同感并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生活[3],提高患者一般健康及精神健康情况。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施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生理机能及精神健康状态,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刘彤,刘有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4):618-619.
[2]马再华.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61-162.
[3]孙爱国,刘婷婷,刘晓丹,等.脑卒中患者连续性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9):71-72.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转变,脑出血患病率逐年递增[1]。临床将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二者病理基础存在差异性,但二者预后效果均较差,患者致死率、致残率较高[2],幸存者极易因神经功能缺损导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较差。本研究通过护理学角度,分析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龄在45岁~68岁,平均年龄(56.9±3.5)岁,病程时间2h~70h,平均病程时间(36.5±10.6)h,出血性脑卒中36例,缺血性脑卒中26例,其中左侧肢体瘫痪38例,右侧肢体瘫痪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健康宣教,通过健康讲座及分发知识手册、卡片的形式向家属、患者讲解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发病前兆及典型症状,为患者讲解饮食、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健康教育清单,要求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主动参与;(2)心理护理,采用个体化方法开导患者,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卒中的一般情况,治疗措施及预后,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的问题,可通过读报、听歌、看电影等休闲娱乐活动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避免焦虑、抑郁情绪的产生;(3)睡眠护理,创造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保持适宜的室内亮度与温湿度,避免在患者睡眠时制造噪音或医疗检查,协助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少白天睡眠时间;(4)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取时机开展康复训练护理,注意保持患者的功能体位,进行被动肢体训练与健侧肢体主动训练,每2小时更换体位避免褥疮的产生,同时对患者进行按摩理疗,鼓励患者自主进行训练活动,由半卧位过渡到站立位及行走能力;(5)出院指导,要求患者出院后自行进行细节训练,包括对指、抓握、系纽扣等,并加强患者及家属对复诊的重视,注意定期随访。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疾病、一般健康情况、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 SPSS 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应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一般健康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较多研究表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神经功能缺损可引发患者情绪不稳定、低落及肢体活动能力障碍,严重束缚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目前临床对连续性护理的定义尚未统一,但通常将连续性护理定义为信息、纵向和人际关系的延续3个要素组成的护理干预模式,意义在于使护理人员高质量地完成护理服务,且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医疗成本。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延续性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即开始进行,护理人员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心情舒畅,出院前1天再次对其进行康复知识的讲解,并建立随访机制,通过对患者实施一系列连续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睡眠护理、康复训练与出院指导,可有效预防并纠正患者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通过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与精力,而早期康复训练则针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制定的针对性恢复训练,尽可能改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社会认同感并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生活[3],提高患者一般健康及精神健康情况。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施行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其生理机能及精神健康状态,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艳秋,刘彤,刘有为.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4):618-619.
[2]马再华.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161-162.
[3]孙爱国,刘婷婷,刘晓丹,等.脑卒中患者连续性护理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