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包虫病主要有囊型和泡型两种类型。目前肝包虫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繁多,不同地区诊断与治疗技术水平存在差别,流程不规范。为规范肝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制订了《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版)》,重点阐述肝两型包虫病的生物学特性、分型、诊断流程、术前评估、治疗原则、手术方式的选择、操作规范、规范药物治疗及随访等方面,供临床医师参考。

其他文献
目前对于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对患者进行过度治疗继而产生严重后果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应该开展多学科合作,进行相应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肝脏良性肿瘤制订相应的治疗指南,以达到统一标准、规范治疗的目的,防止过度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及负担。
目的总结食管错构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食管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X线钡剂造影、多排螺旋CT平扫及二期增强扫描、食管镜、EUS检查,完善检查后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术后复查X线钡剂造影。结果X线钡剂造影检查示食管上段分叶状充盈缺损,表面光滑,食管黏膜连续,局部食管蠕动正常。食管CT检查示食管腔内见分叶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4. 2 cm ×1.6
期刊
胃癌D2根治术是目前被广泛认可治疗可切除性胃癌的手术方式。然而,D2根治术后肿瘤复发、5年生存率等情况并不理想;提示目前的手术方式可能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胃全系膜切除(EME)便是新的尝试之一,是基于对胃系膜在胚胎学和解剖学上的认识而提出的胃癌根治性手术的新概念。
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当高,营养不良增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生命质量,增加病死率。围术期合理、有效地施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规范化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方案首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无法达到目标剂量>3 d时,推荐施行补充性肠外营养。加速康复外科(ERAS)主要是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随着研究者对ERAS的不断深入探索,相应的围术期营养支持治疗也得到了更新和拓展。手术患者营养风险评估、术前营养不良的纠正等已
异位胰腺是指在胰腺以外部位生长,与正常胰腺组织无解剖和血管联系的孤立胰腺组织,属于先天性异常,是临床少见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常规内镜检查不能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极易误诊为其他消化道疾病,导致确诊困难,从而造成不恰当的治疗。因此,鉴别异位胰腺和其他消化道疾病非常重要。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胃部异位胰腺患者,探讨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黄氏三步法"在进展期胃上部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No. 10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采用"黄氏三步法"行腹腔镜保脾No. 10淋巴结清扫术的122例进展期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并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分析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采用门诊、登门拜访、信件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内分泌功能以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急诊阑尾切除术,其中41例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设为腹腔镜组;35例患者行开腹阑尾切除术,设为开腹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15 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