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政治”理论与电视民生新闻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江苏卫视推出《南京零距离》以来,电视民生新闻凭借其显著的参与性、服务性以及对百姓生计的深切关怀而深得观众喜爱。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民本和民权政治,而民本政治的核心观念就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尽管当下民生新闻受关注的程度和民众的参与度都不如从前,而且还面临收视效果不佳、发展前景暗淡的困境,但是在中国“一元体制,二元运作”的媒介制度下,民生新闻仍以一种平和的传播方式担起了疏导舆论的重任。通过对百姓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的报道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意见和需求,化解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成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本文将电视民生新闻放到“生活政治”理论下进行考察,以民生新闻对“生活政治”的实践为切入点,探讨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媒介作为百姓知情权的行使者是如何参谋民众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活政治的形成。
  “生活政治”兴起的时代背景和内涵
  “生活政治”理论是英国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来的。他通过对经典社会理论的反思和当代各主要社会思潮的清理分析,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就连那些被称作除了自己的劳动之外已经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也正在消失,他们已经在自己现有的条件下追求个人的自我实现和生活质量的完善。基于此,吉登斯强调应从“解放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变,即不再坚持“解放政治”所主张的为了获得个体的利益和保证个体的自由发展去采用暴力手段来打破原有不平等的权力格局,而应选择沟通和对话民主的方式对自我和社会进行反思,在不断的批判和构建过程中实现个体生活方式的多样性选择和生存状况的改善。
  那么,什么是“生活政治”呢?吉登斯是这样概括的:“生活政治关注的是在现代社会因自我实现所引发的政治问题,但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常常会影响个体的自我反思,同时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也会对全球化的策略产生影响。”①吉登斯指出,生活政治是关于我们如何在一个曾经是自然的社会进行重新选择,在分析比较后决定如何生活的问题。简单地说,生活政治就是关于如何生活的政治,通过生活方式的选择来重构我们时代的道德及政治社会秩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依据某种伦理或价值标准选择生活方式,决定怎样生活。“生活政治”是以改善民生为政治目标,以民生问题作为政治决策、政治职能和政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用民众生活质量指数取代简单的经济发展指数作为评价政治发展的标准。在生活政治理念下,政治合法性与否在于民众生活质量能否提高和民众生活选择机会多少的增加。因此说,民生问题不是简单的去贫困化,还应增加民众生活选择机会的问题;民生问题也不能紧紧针对某个阶层提出,而应面向全体民众。
  作为“生活方式”的民生新闻
  现代社会,我们的生活切切实实地被各类符号包围着,而且个人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符号来选择生活。这一切都是因为大众传媒的构建。民生新闻的平民化气息以及给观众造成的那种聊天式的假象,正积极有效地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观念。民生新闻对观众生活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民生新闻呈现的是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通过镜头,民生新闻让每个人都在打量自己的日子,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点去认识这个世界。像张三与李四因为新房装修对簿公堂了,道路上的井盖丢失造成小孩死亡了,市民骑车被广告牌砸伤了……这样的事可能王五赵六们都会遇到。而像气温的升升降降、菜价的起伏变化、水电费的多收与少补等情况每个市民都会关心。尽管这些琐碎的报道难以跟新闻价值里强调的显著性、重要性、新鲜感挂钩,甚至有些几乎不能叫做新闻,因为它们几乎不能满足受众对于未知信息的需求。但我们的日子就是这样一种表现。
  收看或参与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准时准点地坐在电视机前看民生新闻对许多民众来说就像每天要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如遇到政府部门不能或不愿意解决的难题,民众大都会打民生新闻频道的电话热线求助,或者是自己拿起DV拍下认为有意思的新闻送到电视台播出。据调查发现,《南京零距离》每期都会接到几万人打来的电话热线,其新闻热线跟当地的110、119一样火爆。
  民生新闻正在塑造和引导民众的生活方式。民生新闻的内容已不仅仅是民众茶余饭后的谈资,而是让民众在这些家长里短的故事里理解善良和谦和的重要,从某某酒后驾车的交通事故里认清生命的重要,从打架斗殴的纠纷中知道了法律的威严和必要……实际上,民生新闻所传播的内容可以让百姓坦然地面对生活,由新闻里与自己看到或遇到的相似的事件去反思自我,重建我们的生活。
  民生新闻中“生活政治”的具体表现
  在日常生活的政治中,有两大主题内容直接与民生新闻密切关联,一类是生活形态的政治中介,另一类是全球化政治的主题。在当下我国社会的政治图景中,人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等这些国际主题正在以政治的意义融入我们的视野,民生新闻的政治作为也体现在这些主题中,其政治作为突出在以下三方面:
  个人权利的积极争取。个人权利是我国民主政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由它衍生的“消费者权利”一直受到社会舆论广泛认同。民生新闻将其作为重要内容来报道,既兼顾了传媒公共性和商业性,也赢得观众的赞许。像在食品安全、房地产销售、休闲旅游等事件中,民生新闻常常将民众定义为消费者,以维护消费者权利为出发点,展开事件的报道,申明传媒的公共立场,如对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通过温和的方式唤醒普通民众作为合法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识。
  实践公民的“知情权”,加强社会环境监督。民生新闻重点关注的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新闻和打架斗殴的所谓“负面”新闻。之所以这样,缘于民生新闻强调的就是新闻的生活化、实用性。在报道这些社会事件时,民生新闻成功地将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强烈的威胁感传递给民众,尽管在质疑社会原因时民生新闻显得苍白无力,但百姓通过它获得很强的真实感。在揭示真相方面,民生新闻也常常只是做表面的努力,但正是它在这些方面表现出的异常敏感,才为民众认识环境、参与政治提供了基础,因为“知情”是政治参与的前提。
  传播现代价值观,彰显自我实现。电视民生新闻在报道社会百态时把反传统、反体制、倡导异端的价值、质疑惯常的生活秩序和理念、树立个人主义观念和推崇自由、和平、民主的思想等现代政治意识潜藏在城市生活的表象描绘中,在潜移默化中实践市民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男女两性关系一直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议题,不仅仅因为它有太多的市场“卖点”。民生新闻也不只是关注它的眼球效应,而是超越平庸的解读,直指现代性主题。如2009年引起广泛关注的河北闫得利“艾滋女”事件以及贵州习水嫖宿幼女案,都在相当高度审视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或女性问题,并从政治领域评述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生活政治”背景下民生新闻的未来走向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把民生问题作为一个重要议题来研究和着力解决,而且下放民生话语权,这极大方便了民众对于生活问题的思考和自我认识。笔者认为这对电视民生新闻破除其“菜市场新闻”的困局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因为民生新闻不管走向哪里,一定要坚持“关注民生,以民为本”这一报道理念。具体而言就是民生新闻在定位中首先要坚持“生活政治”的内涵。因为观众看民生新闻并不一定是为了通过它来了解未知信息,诚如前文所说民生新闻传递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个人的社会自我认同感。
  其次是增强民生新闻的报道深度,做到平民化但不庸俗化。民生新闻凭借其亲和的生活方式能更好地建立身份认同,可以把高深抽象的政治生活化、把普通人之间的小事情人文化,从而保障民生新闻好看且实用。最后借用萨姆·费伯于1979年描述杂志的话来想象一下民生新闻的未来:“(它们)为我们画像,并给我们所适合的社会群体下定义。它们描述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并在最大范围内提供解决方法。它们提示我们对新闻或者信息的理解。它们帮助我们在纷繁芜杂的世界中寻找各种各样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它们强迫我们在飞速运转的世界中反思我们的生活。”②
  注 释:
  ①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年版,第252页。
  ②万智炯:《正在到来的周刊时代》,《中国记者》,2008(5)。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雨林及印度北部地区,喜温但不耐热,在夏季设施栽培中经常遭遇高温和强光胁迫,严重影响黄瓜的光合作用、生长和产量。因此,研
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硝酸盐(NO3-)是最主要的氮源。为了提高NO3-利用率,必须对NO3-从土壤到植物和在植物体内的转运有更为完整的认知。植物从土壤中获得的NO3-主要通过硝酸盐
植物在生长阶段,会经受很多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低温和氧化胁迫等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并导致环境退化。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植物也会对各种逆境信号作出反应,传递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原产于我国,其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珍稀特产水果,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浙江和江苏是我国著名的枇杷主产区,拥有丰富的枇杷种质
为有效提高农用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危机。本文分别以圣尼斯红果7846 (夏秋茬)和京番301 (春茬)为试验材料,对实时控制灌溉系统下的基质培水分传感器的合理布设位点进
朋友,你知道吗,在这个奇妙的世界里蕴藏着无数宝藏.rn抬头看!天空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宝藏.rn清晨,我们看到一轮红日从天边升起,给我们新的一天带来了温暖和光明.天空开始呈粉红
期刊
由于黄瓜的遗传基础狭窄,种内抗源的缺乏,我国目前培育的抗霜霉病黄瓜新品种,其抗源仅来自几个骨干抗性材料。有限的种内变异(变异率仅为3-8%)已经使黄瓜抗霜霉病育种受到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