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南方:近现代中国画名家笔下的广西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地处祖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风景秀美,历代文人墨客均有对广西秀美风光的描绘与歌咏。东汉张衡、南朝颜延之、唐代郑叔齐、褚遂良、张九龄、宋之问、柳宗元、李商隐等都曾到过广西;宋朝也有不少文人墨客与广西结缘,如陶弼曾任阳朔县令,写下了不少关于桂林的诗词,如《题阳朔县舍》;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曾泊舟于桂林榕湖北岸,并写下了《到桂州》一诗。还有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他在桂林为官期间创作了很多以桂林为题材的诗文,其书法作品《复水月洞铭》与文学作品《桂海虞衡志》,大大推动了广西桂林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最为著名的便是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诗句,享誉国内外。元、明、清三代来过广西或者以广西地域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的文人就更多了,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画家开始关注并表现广西,有史料可查的是从宋代米芾开始,元代陆友《研北杂志》曾记载:“桂州左右,山皆平地拔起,竹木茂郁,石如黛染。阳朔县尤奇,四面峰峦骈立。近见钱塘人家有元章画《阳朔山图》,真是合作。米题云:‘余少收画图,见奇巧皆不录,以为不应如是。及长,官于桂,见阳朔山,始知有笔力不能到者;向所不录,翻恨不巧矣。夜坐怀所历,作于阳朔万云亭。’观之殆如是。”有迹可循的较早的表现广西的画家与绘画作品是清代嘉庆年间广西临桂人罗辰的版画作品《桂林名山图》,此图共计33幅,描绘桂林及附近的风景,主要有象山水月洞、独秀山、叠彩山等。稍后的李熙垣、李吉寿父子是清代广西最为著名的画家,李熙垣擅画山水画、李吉寿长于画梅花,各有千秋,二人均有很多作品传世。还有1844年至1845年在广西桂林任广西布政使的张祥河,他创作的《桂林名胜诗画图卷》(广西博物馆藏)描绘了象鼻山、叠彩山、栖霞洞等18处名胜,每幅图画配以诗文,可谓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以国画形式描绘桂林名胜风景的画卷。此外,清末岭南画派的开创者居廉、居巢也曾到过广西桂林写生,而且此行对其绘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20世纪,广西更是吸引了大量的画家来写生、旅行,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干、陈树人、徐悲鸿、关山月、李可染等著名画家都曾来到广西进行写生、创作。抗战之前到广西写生的著名画家有齐白石、黄宾虹,抗战期间到广西的画家有陈树人、徐悲鸿、张安治、张大干、关山月、何香凝、赵少昂等,新中国成立后到广西写生的画家有胡佩衡、李可染、陆俨少、白雪石、吴冠中、张仃等。他们一方面推动、繁荣了广西的中国画事业,使广西的中国画创作与国内其他各省尤其是画坛主流产生了互动,给广西的中国画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另一方面,他们在广西也获得了艺术语言的创新、绘画创作的升华,甚至有的画家以桂林漓江作为终生创作的题材,也可以说是广西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画家。
  齐白石于1906年、1907年、1909年三次来到广西,并创作了不少艺术作品,如《绿天过客图》《山水》《独秀峰图》等。齐白石绘画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五出五归”中“三出三归”都和广西有关,他对钦州的荔枝与桂林的山水喜爱有加,尤其是桂林山水还对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齐白石曾对胡佩衡说.“我在壮年游览过许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陡峭,我最喜欢,别处山水总觉不新奇……我平生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
  黄宾虹于1928年、1935年两次到广西写生、旅游、讲学,先后创作了《独山湖》《大风门》《象鼻山》《桂粤写生系列》《阳朔写生山系列》《朝阳洞口》《桂林速写系列》《巉岩俯瞰漓江》等作品,还撰写了《梧州》《荔浦县》《昭山》《独秀山》《七星岩》《兴平》《漓江风景》等10余首诗文,表达了他对广西山水深深的眷恋之情。
  岭南画派三杰之一的陈树人,其在1931年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来到桂林,但他此行艺术创作收获颇丰,他撰写了桂林漓江山水诗10余首,创作了国画作品《独秀峰》《象鼻山》《阳朔江边》《花桥微雨》《桂林城远眺》《伏波山》《桂林城外》等20余张,并结集出版了《桂林山水写生集》,此书装帧印刷精美,由汪精卫题名、蔡元培写序、上海和平社印刷出版。桂林之行促成了他绘画艺术的一次升华,蔡元培在1932年出版的《陈树人画集》序言中写道:“一次很可能带有强烈政治功利色彩的旅行,就这样在俯仰天地的一刹那间促成了陈树人的顿悟,促成了他以一种高蹈出世、洁身自好的方式完成对桂林山水的愉快体验。此后,桂林山水写生成了陈树人艺术生涯中重要的转折点。”
  徐悲鸿在1935年至1942年之间,曾多次来到广西的南宁与桂林等地,对广西美术事业与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在广西举办个人画展,筹备、主持广西第一届美术展览,筹备建立桂林美术学院、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等等,并且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作品,如《梅竹图》《四喜图》《千里驹》《雪图》《漓江春雨》《漓江两岸》《山林远眺》《晨曲》《漓江船夫》等。也是在桂林,拉开了他与廖静文女士美好爱情的序幕。他在广西的艺术采风、艺术教育、艺术活动、艺术创作等都是广西美术发展历程中极其闪烁的星光,对广西美术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安治自1936年12月抵达广西桂林至1944年10月,在桂林生活了近8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他积极投身美术教育、美术展览、艺术创作等艺术活动,为推动抗战时期广西的美术教育与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创作了《桂林秋郊》《游击队员》《漓江渔女》《阳朔道中》《枫荫读书》《担草妇》《相思江上》《拉猪》等作品。他这一时期的绘画没有宽衣大袖的才子佳人,没有远离现实的隐遁思想,基本都是描绘人们生活与社会现实,具有入世精神、抗争精神,表现出抗战时期作为一个画家以手中的画笔来描绘现实生活,支持抗战的革命精神。
  张大干于1938年9月中下旬来到广西,先到梧州,后至桂林,在桂林期间,张大干与徐悲鸿、马万里等人经常进行艺术交流,三人还合作了《桂林独秀峰》等多幅作品以纪念此份情谊。张大干还为老友马万里创作了《九百石印精舍图卷》。此外,张大干还创作了《阳朔山水》等数幅以桂林、漓江为题材的山水画,忠实地记录了他在桂林的艺术活动与当时他的绘画艺术风格。   关山月于1940年秋天来到广西桂林,在此寓居一年左右的时间,他在广西桂林先后举办了三次个人展览,影响颇大。他的画以写生为主要创作手段,尤其是《漓江百里图》,可谓是为漓江写照的经典之作,且是长卷表现漓江的开山之作。他的作品极具时代性,关注民生,宣传抗战,时刻传递着作者的爱国主义热情。
  赵少昂1941年至1943年一直居住在桂林,在桂林创作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并举办了个人画展,可惜作品已无缘见到,现在只能找到他后来创作的桂林题材作品,如《独秀峰》《阳朔暮霭》《桂林暮色》《桂林暮霭》等。他还在桂林指导周千秋等人开办岭南艺苑桂林分苑,招生收徒,为桂林抗战美术运动培养了后备人才。
  何香凝于1943年4月下旬由香港抵达桂林,1945年9月离开,其在广西的近两年半的时间里,创作了大量的中国画,留存下来的有《菊花》《绿梅》《腊梅》《梅菊图》等,此时她的绘画特点是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题材与笔墨技法表现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与革命斗志,
  年逾花甲之龄的胡佩衡于1956年3月26日来到桂林写生,在桂林写生创作了60余幅作品,回到北京后,《人民日报》从中选印了6幅作品,并选取了几段他写的游记杂感一起刊登,画界与社会反映良好,后来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出版了《桂林写生》《胡佩衡桂林写生画选》。桂林写生之后胡佩衡的艺术面貌更为突出,影响进一步扩大,也得到了画界与社会的普遍好评。桂林写生是胡佩衡山水画创作的转折点,也使他的国画创作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李可染第一次到桂林漓江写生是在1959年,创作了《桂林田间水车》《桂林小东江》《漓江边上》《阳朔穿山渡头》等20余幅作品。此次写生使李可染的画风发生了很大变化,作品追求实境、细腻、丰富、生动。画中的水墨变成了丰富的色彩,大面积的留白几乎不见了,疏朗简逸变成了物象丰满、深秀茂密,飘逸简淡的风格变成了清新浑厚。画面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的束缚,透露着现代气息。1962年5月,李可染再次来到桂林漓江写生,历时三个月左右,创作了《漫写漓江烟雨》《漓江》《阳朔渡头》等作品,还留下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理论文章。此时他的绘画发生了重大转型,审美体验与技法语言愈加成熟。虽然还是写生,但写生的感觉少了一些,增强了写意的成分,这体现了他从写生到写生创作一体化的进程。“漓江山水”是李可染艺术生涯中最重要的绘画题材,“漓江山水”成就了李可染,李可染也让“漓江山水”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美,这种美不是轻柔清雅,不是纤纤细语,不是温婉秀丽,而是雄壮大气、质朴坚定、浓黑厚实、豪迈奔放。
  陆俨少于1962年、1979年曾先后来过两次广西,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绘画作品,目前以广西山水为题材创作的作品仅存6幅,如《漓江春泛》《柳州近治山水可游者》《柳州东亭记》等。这些作品表达了陆俨少眼中的广西之美、桂林漓江之美,丰富了广西20世纪艺术史的内容。
  白雪石是唯一一位先画了漓江题材的大创作才到广西桂林写生旅行的画家,其于1972年、1977年、1980年、1985年先后四次到桂林写生,他的漓江题材山水画重视写生、造型严谨,风格青绿俊秀、轻盈明快。他的山水画紧贴时代,具有现实情怀与唯美风情。白雪石桂林漓江山水画的创造性体现在倒影的表现、水的烘染、横式构图的使用等方面。他以传统为根基,以写生为切入点,以唯美为追求目标,最终创造出了独特的漓江山水画样式。
  吴冠中于1972年陪妻子赴贵阳探望岳母,途经桂林,一下子喜欢上了桂林山水,创作了不少作品,国画作品有《桂林杨堤》《舟过漓江看村庄》《漓江岸》等。1977年4月,又带领中央工艺美院学生专程到桂林、南宁等地写生,创作了《广西梯田》《广西壮家村寨》等作品;1978年、1979年、1982年又先后三次到广西写生,创作不少广西题材的艺术作品。画家吴冠中说:“像漓江这样的如画江山更永远是画家们抒写的佳境,古往今来的桂林画图当已无法统计。但依旧没有画尽,而且永远画不尽。时代在不断前进,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不断发展,江山倩影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而变幻。”
  此外,1960年春,岭南画派黎雄才赴广西桂林漓江写生,为人民大会堂广西厅创作巨幅山水画《漓江山水》。1960年5月,著名国画家黄胄到广西写生旅行。同年8月,中央美术学院叶浅予先生来广西写生旅行;1961年7月,北京画院秦仲文、潘洁兹、娄师白、王雪涛等人到广西桂林等地写生旅行;1978年刘海粟来到桂林、阳朔写生,创作了国画作品《桂林山水甲天下》等;1981年,张仃带领毕业班学生赴桂林写生,创作了焦墨长卷作品《兴坪渔家》等。1 984年张仃再次来到桂林写生,创作了《月牙山龙隐寺》《江畔民居》《碧莲峰下》等作品……
  在上述这些名家之外,广西本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画家,具有代表性的有阳太阳、黄独峰、马万里、宗其香、叶侣梅、黄格胜、郑军里等。他们或是祖籍广西,外出学艺,后来又回到广西,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土画家,或是由外地调入广西并扎根于此,他们都极其热爱广西这片热土,以广西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为主要表现对象,运用手中的画笔绘制出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作品,为广西中国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纵观广西中国画史,20世纪可谓是广西绘画大放异彩的重要时期,中国著名的画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广西、表现广西、挖掘广西秀美的自然山水风光与质朴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此同时,广西本土的画家们也抓住机遇,不断进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具有本土风情的艺术作品,共同铸就了20世纪广西中国画的辉煌。
其他文献
地名是特定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而绝大多数地名可以久存性的特点足以反映出该地域范围内历史时期与现实阶段
现代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必定是在传统文化设计基础上发展的,但是对现代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来讲,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继承及发展。本文则对现代装
雕刻是建筑的重要装饰手段,并承载了中华文化。回族传统建筑除了悬梁飞檐、结构嵯峨外,在装饰上极尽雕梁画栋之能事,其中尤以雕刻更为见重。宁夏回族建筑中无论在历史上还是
本文简要概述了中国传统纹样的概念与分类,并大体分析了中国传统纹样的特点,最后从构成规则、表现方式和形式规律这几方面,研究了我国传统纹样的具体构成形式,希望能在一定程
主要论述了通过对新发煤矿高瓦斯工作面的处理,利用移动抽排泵,抽放采空区和工作面上隅角的瓦斯,降低了回风巷道的瓦斯,达到了安全生产,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打了牢固的安全基础
岩溶地区石漠化作为和沙漠边缘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侵蚀程度严重,基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城市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带动城市竞争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岩溶洞穴是岩溶地貌的重要形态之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深、虚幻、神秘和丰富的碳酸盐岩沉积、溶蚀等形态对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相对于外部大气环境,洞穴
真正的“共享经济”必须满足以下几点:一是物品所有权分散;二是共享物品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三是整合闲散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四是物品的所有者具有共享物品的收益权。层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