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探要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20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目标作为整合教学资源,改进学习方法,增强教学功能,促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实践的有效载体,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整、导向和驱动作用。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为视角,着眼教育改革形势,立足教学现状,准确查找施教路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解决办法,促使课程目标高质量实现。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程目标 路径
  近年来,因新老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性、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本性等因素客观存在,影响着教师新课程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准确把握高中数学教学任务特点,认真分析教学路径运行现状,制定发挥新课程目标“三位一体”功能的有效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清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运行现状
  (一)理念转变待深入
  新课标正式实施以来,一方面,在当前形势下,教师需要敢于担当,善于攻坚,切实抓好新课程的末端落实。另一方面,部分师生满足于已有的认识程度,停留于当前研究现状,裹足于教学路径的实践步伐。
  (二)应用空间需拓展
  当前,一些学校未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激励、评价、奖惩机制,现有运行模式较为零散,系统性、规范性、逻辑性不强;部分教师任务意识、高升学率意识潜在,将应用教学归类于“附属产品”,有意规避或无意忽略数学应用问题;学生为学而学,片面追求分值,教学模式的衔接力、数学应用的落实力不强。高中数学新课程目标对其运行路径、施教方法、配合活动已经进行了明确。如果片面追求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使思路再新、内容再多、方法再活,不与学生需求、教学实际相结合,实现新课程目标路径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评价机制未建立
  新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信息和数学课的结合,在相关内容中纳入相关算法和思想,这是对评价子系统的一个创新。然而在教学中,问题却层出不穷。如在进行二分法求方程计算时,人为生成数据,虚假信息存在,借助载体评价系统不够完善。加之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日益临近,种种新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同步的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评价机制。
  二、准确把握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的结合点
  (一)知识与技能融通渗透
  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论与实践的渗透结合,高中数学教学也当如此。比如,在教学“空间微量与立体几何”时,要从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讲清直线及其夹角的量值范畴,让学生理解运用空间向量计算夹角的功能,掌握对比分析基本技能,增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确保学生数学素养和教学目标的具体实现。
  (二)过程与方法相辅相成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而在于转换师生角色,通过生本课堂教学环境的营造,及时调控“适教”能力,引导和启发学生认清高中数学特点,促使预习、审题、解题、反思、交流、总结能力的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与学习,贵在过程与方法的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内促推进。
  (三)情感与价值内促发展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思维度和抽象度都有所增加,许多学生遇难而退,失去了学习与研究兴趣。比如,在求解y=■值域过程中,如果x∈[-1,1],设定x=sinα,sinα∈[-1,1],利用局部换元的方法,将根号去掉,无理式变成了有理式,三角函数值域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教学这类问题时,教师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为学生讲清显示隐含条件的重要性,主动探索值域的内在关系及消除根号的必要性。为此,教师要以“质感”为基点,抓住心理、情感的教育引导,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次的问题低次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数学的育人价值。
  三、拓展创新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的基本方法
  (一)夯实基础“大锅炖”
  “大锅炖”是指根据人的营养需求,精心选择食材,适当加以辅料,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做法,逐步“下锅炖制”。其特点是营养价值高,大众普遍喜爱。将其理念运用至高中数学教学,意在以班级为主体,不分学生成绩好坏、接受能力强弱,将数学基础知识融于其中,通过延续、补充方法,打牢数学基础,提高整体受益率,达到新课程目标基本要求。另外,教师要对所授的学生数学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学情,因人而教,切实将“大锅炖”式的基础知识教育方法,渗透至知识、能力、题型板块的教学,融于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进而优化“学理论—记图像—用性质—提技能”教学路径,提升教学实效。
  (二)微课辅助“烹小鲜”
  微课辅助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新生事物,贯彻新课程“改进教学方式”理念,转换“师本位”角色,引导教师立足教学实际状况,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学生自身特点,从微观层面入手,关注小问题,运用小载体,实施小教学,形成小路径。“烹小鲜”语出老子的《道德经》,通过“做菜要讲究火候,佐料多少要适宜”生活常识,意寓做事要把握一定的技巧,做到精心、细心、耐心,力求出精品、出实效。微课辅助与“烹小鲜”脉络相通,内涵一致,客观要求我们在实施高中数学教学时,真正懂得微课辅助是什么、从哪来、重点解决什么的基本道理,利用好高中数学教学微视频、微课题、微教案、微设计等有效载体,实现由小形式到大效果的转变。
  (三)塑造路径“生成树”
  从STP方面分析,要使课程目标“三位一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就要树立科学的施教理念,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完善有效的教学模式,减少教学主客体最小权重的消耗,促使新课程理念下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目标路径“生成森林”的生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发展表明,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持续不断的渐进式改革是符合我国教育教学的正确发展之路。虽然高中数学施教策略较多,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但其核心要素还是要坚守数学价值不放松。当前要着眼教学改革形势,立足学生学习实际,跨越传统教育观念的羁绊,突破制约路径发展的藩篱,固化培育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当前教师参与、支配、组织者角色转变到底,进而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路径拓展的“压舱石”,确保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数学“三基”不动摇,价值体现不缺失,切实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参考文献:
  [1]薛寅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4(2):29-30.
  [2]王胜.激发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路径分析[J].广东造船,2011(7):10-13.
  [3]姜国栋.高中新课程实施制度跟进及其理念内化探析——基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1(2):62-63.
  (责编 赵建荣)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先导,是数学学习内在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教师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呵护数学学习兴趣;建立积极的学习评价机制,培
二十一新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工作于娱乐等带来了很大的简便,然而计算机网络安全也早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用户相关与隐私的安全。所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深入研究与应用十分迫切。与此同时,作者便结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着手,深入分析与探讨对应影响原因的应用技术,方便相关人员参考。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笔者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借本文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各方面管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核心:一是评判乡镇经济工作实绩,二是界定责任人(党委书记、乡镇长)应负的经济责任。前者主要通过对经济工作实绩的评价来间接反映责任人应承担
本文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略,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使学生乐于探究,在探究活动中有效培养语文综合素养。
创新能力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结合当前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想象、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提出自己
目的探讨药物维持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作用。方法对重庆三峡民康医院2008年至2009年首次入院3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录他们的个人基本信息、病程、住院时间、住院次数、发病年龄
电力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近几年的体制改革,主业的生产和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辅业或多经企业也随着主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电力行业在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