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ihu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课堂教学实践发出了很大的挑战,这也促使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出相应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语文 角色转变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新课程逐渐推广之际,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教师新角色已成当务之急。
  一、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新课标对教师作用的定位既不是主体,也不是主导,而是组织者,这个“组织者”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组织教学,而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教师不再以教为中心,学生不再围绕老师转,老师不再支配学,而是服务于学,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设计,各种学习活动的组织,协助学生获取新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新课改一个突出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师生关系上,不再是学生适应教师,而是教师适应学生。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为了服务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构建研究式的学习课堂,教师的促进显得尤其明显,比如帮助学生确定目标并转换目标,促进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策略或最佳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研究中不断地把研究推向深入,促进学生向更高处发展,这里的“促进者”绝不是“主宰者”,可以是旁观者、维护者、支持者,但绝不能包办代替。通过教师的促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教师是新知识的学习者
  我们说,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无所不知,只不过教师问道在先,“术业在专攻”罢了,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教师解决不了的。相反,学生由于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往往学到教师学不到的新知识。所以要允许教师有不懂的问题,有不知道的问题,为此,教师就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节假日,甚至教学的空闲时间都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做到“不耻下问”。这样既能从学生那里学到尚不了解的知识,也可以从学生那里深化原有但不清晰的东西。通过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教师才有可能更快捷地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教师是教育理论的研究者
  “教师即研究者”,这个观念意味着教师要从以前的“教书匠”这个角色转变为“科研型教师”。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还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新陈代谢,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所以,我们不能被动的筛选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在不假思索地把别人的研究成果用到教学中去。我们在教学中决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因为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也不一定转化为实践上的创新。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研究者,并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积累的经验加以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五、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要改变过去语文教学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活动的弊端,就必须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广泛利用课程数学资源和校外学习资源,特别强调家庭也是值得重视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六、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语文应该走进人的心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是,做为教师要认真深入地学习新课标,重新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念,重新审视和评价现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应该再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灵动的塑造者。要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树立以最终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教育不仅是追求高学分,而且要塑造出一个个有鲜活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语文不仅具有言情、载道的作用,而且具有“塑人”的作用。语文教师,其实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延续者,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领略民族语言的美,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吸取精神的营养,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潜移默化就会塑造出美丽的灵魂。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因素。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化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只有正确定位和科学认识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关系,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也才能以课程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能够充分发挥个人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的说,它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是运用语言的一个复杂的过程,语言交际是人类所特有的行为。哈里斯(Z.S.Harris,1963)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词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
字理就是建构文字系统的理论根据,简称'理据'。真正实用的文字都是有理据的,拼音文字的字母按照一定的规则拼合起来表示出词的读音,这个规则就是它的理据;汉字不是拼
发表在《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的《劳动价值论:是包袱还是翅膀》认为,劳动价值论“今天正面临着很大困难”,已经成为应该抛弃的“包袱”;主张“干脆去构建新的理论”。作者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实现资源配置力量与手段的根本性转换。这是一个系统性的转换过程,其中,市场力量的培育是核心。在中国这样一个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后发地实现市
实施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是研究生规模发展和质量保证的需要,二级学院管理有利于实现公共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效率。应该从学校层面对二级学院提供必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宁夏地区半翅目(Hemiptera)蝽科(Pentatominae)4种蝽不同个体的酯酶同工酶(EST)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个种的EST同工酶谱带清晰,稳定性好,且显
中青年经济学者的新思考──武汉市第二届中青年经济理论沙龙再探国企发展王平1996年3月13日,中南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和中南财经大学中青年经济理论研究会举办了武汉市第二届中青年经
研究不同浓度菊酯类农药(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对黄河鲤鱼肝胰脏SOD和MDA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菊酯类农药对黄河鲤鱼肝胰脏SOD和MDA活性影响较大,给药12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要注意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概括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拓宽学生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