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课堂上,师生对话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师生对话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师生对话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民主化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
在课堂上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加以完善。只有遵循正确的师生对话原则,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高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现状
1.形式大于内容。很多对话都没有实质意义,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无法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比如在教师讲解完毕后,会问学生“是否还有问题”,学生统一回答“没有问题”。这种喊口号式的对话方式显然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2.对话形式单一。课堂上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只有少数优等生有机会与教师进行对话,成绩一般的学生很难参与到师生对话中。
3.当前的师生对话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在讲解中对学生的需求并不了解,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应遵循的原则
1.互相尊重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倡师生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则,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遵从“师尊生卑”的原则,这显然不适用于现代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要遵循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原则,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表扬,从而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此外,学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提问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应该进行引导,对回答中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与教师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准确性原则。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首先,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简洁,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思路才会清晰,对知识点的理解才不会受到误导;其次,教师应练好基本功,严格要求自己,在组织教学语言时一定要精练、准确,用清晰的脉络传授知识。再次,教师在讲述专业知识时,必须用词准确。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数位”时,对于89这个数字,教师可以给出“个位是9,十位是8”的描述,但如果说“第一位是9,第二位是8”就不准确,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再比如讲授“垂直”时,教师要说“直线a与直线b相交成直角,因此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而不能说“直线a是垂线”。
三、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方式
1.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提问题。课堂教学有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是访谈节目,否则无论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学生发言多么积极都是无意义的。学生在课上理解了知识点,但在具体应用中却遇到了问题,说明对知识的掌握还存在遗漏,这是教师对对话内容把握不到位导致的。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话题是中介,要围绕话题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在对话内容中开展教学,在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密铺”时可以提出问题,“在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可以密铺?”“这些密铺图形的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活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密铺图案。学生会发现,每种密铺图形中围绕一个顶点的几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2.营造探究氛围。小学数学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感知中理解抽象的知识,以此传授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探究师生对话的有效方法,遵循师生对话的原则,使师生对话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应设置问题,营造探究氛围,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对话高效展开,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牛桂芬.强化师生对话,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中),2013(6):6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对话
在课堂上采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加以完善。只有遵循正确的师生对话原则,才能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高效,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一、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现状
1.形式大于内容。很多对话都没有实质意义,这样既浪费了课堂时间,又无法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比如在教师讲解完毕后,会问学生“是否还有问题”,学生统一回答“没有问题”。这种喊口号式的对话方式显然对课堂教学没有任何意义。
2.对话形式单一。课堂上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只有少数优等生有机会与教师进行对话,成绩一般的学生很难参与到师生对话中。
3.当前的师生对话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以课本知识为中心,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在讲解中对学生的需求并不了解,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应遵循的原则
1.互相尊重原则。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倡师生平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则,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遵从“师尊生卑”的原则,这显然不适用于现代数学课堂。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对话要遵循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原则,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当对其进行表扬,从而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此外,学生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提问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应该进行引导,对回答中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增强他们主动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与教师对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准确性原则。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首先,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简洁,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思路才会清晰,对知识点的理解才不会受到误导;其次,教师应练好基本功,严格要求自己,在组织教学语言时一定要精练、准确,用清晰的脉络传授知识。再次,教师在讲述专业知识时,必须用词准确。只有在准确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将知识点教授给学生,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数位”时,对于89这个数字,教师可以给出“个位是9,十位是8”的描述,但如果说“第一位是9,第二位是8”就不准确,这样就会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偏差。再比如讲授“垂直”时,教师要说“直线a与直线b相交成直角,因此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而不能说“直线a是垂线”。
三、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方式
1.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提问题。课堂教学有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之间的对话不是访谈节目,否则无论课堂气氛多么热烈、学生发言多么积极都是无意义的。学生在课上理解了知识点,但在具体应用中却遇到了问题,说明对知识的掌握还存在遗漏,这是教师对对话内容把握不到位导致的。所以,教师应该注意话题是中介,要围绕话题内容展开交流、讨论,在对话内容中开展教学,在对话中激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密铺”时可以提出问题,“在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可以密铺?”“这些密铺图形的内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学习活動,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几种密铺图案。学生会发现,每种密铺图形中围绕一个顶点的几个内角的和是360度。
2.营造探究氛围。小学数学要求培养学生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要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感知中理解抽象的知识,以此传授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探究师生对话的有效方法,遵循师生对话的原则,使师生对话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应设置问题,营造探究氛围,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对话高效展开,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牛桂芬.强化师生对话,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中),201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