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探讨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闽南民间信仰文化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到国情的影响,我国建国初期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发展速度较慢,但近些年已经逐渐趋于完善。回顾多年来对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关键词:闽南民间信仰;信仰研究;回顾
  引言:
  由于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对于我国而言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所以我国学界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和调查也相对较多。尽管如此,并不代表我国学界已经彻底将闽南民间信仰研究透彻。由于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和福建民间信仰文化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很多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从而导致学界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通过对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多年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更能寻找到海峡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共同之处,从而推动海峡两岸的民间交流。
  一、发展初期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北京大学派出了顾颉刚等多名教授前往厦门大学,协助厦门大学成立国学院,正是这一举动,拉开了我国对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序幕。由于前往厦门大学的学者教授们隶属于不同的领域,像历史学领域、民俗学领域和语言学领域等,所以其主要研究对象也不尽相同。有的研究泉州的安海土地神祠,有的研究民间宗教信仰,有的研究民间语言。正因如此,才使得我国在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的初期就具备了多元化的特点。由于闽南地区的信仰文化与我国其他地方有着较大的差别,从而在教授学者群体当中掀起了研究热潮,这一点可以从那一时期厦门大学国学院所发表的文章上可以看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顾颉刚等教授群体并未在厦门大学停留太长的时间,由于工作的需求,顾颉刚等人随即从厦门大学转移到了中山大学,这无疑给研究闽南民间信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尽管如此,顾颉刚等人并未停止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工作,反而将其在中山大学发扬光大。顾颉刚等人在中山大学停留的阶段,接二连三发表了其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福建三神考》、《泉州民间传说》等著作。随后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中山大学牵头成立的民俗学会先后在厦门和福州等地成立分会,分别对两地的闽南民间信仰文化进行研究调查,这也使得我国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达到了第一个高潮阶段。在此期间,不乏吴藻汀等知名研究者以及《民俗周刊》等优秀作品问世。可惜的是,由于受到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我国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被迫停止。
  综合来看,虽然我国在研究闽南民间信仰的初期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绝大数的研究尚未具备完善的体系,且研究的時间过短,从而导致多数研究始终停留调查阶段和初步分析的阶段。不可否认,由于初期阶段的参与者均是当时国内的知名教授学者,且研究的范围以及和其他学科联系的程度都较高,从而为后期的闽南民间信仰研究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兴盛时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正式进入了兴盛时期,不仅从事研究工作的学者数量增多,而且取得了较为优秀的研究成果。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闽南民间信仰研究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一)学术研讨会成为了主要的活动形式
  改革开放的时间节点与台湾“解严”的时间节点几乎吻合。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闽南地区与台湾地区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加强两岸的交流与联系不仅仅是国家的希望更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正因如此,改革开放以后,在闽南地区政府的推动之下,两岸共同举办了多次以闽南民间信仰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像三平祖师、城隍、妈祖等均称为了学术研讨会的主要研究方向。除此之外,闽南地区的各个高校均开办了不同程度的闽南文化研讨会,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其中,并收获了一批数量较多、质量较高的论文作品。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与闽南民间信仰相关的论文或文学作品均是在上个世纪后期创作和发表。并且在学术研讨会兴盛的背景之下,很多论文和文学作品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像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的理念均在其中有所体现。另外,学术研讨会的兴盛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的学者参与其中,从而使得我国在研究闽南民间信仰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期。近年来,尽管与闽南民间信仰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依然存在,但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无法与之前相提并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从事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学者数量越来越少,且闽南民间信仰长期无法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可否认的是,学术研讨会的盛行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且完善了闽南民间信仰的基础资料信息。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活动形式的缺陷也十分明显,并非长久之计。
  (二)闽南民间信仰无法从根本上与福建文化相区分
  从本质上来看,闽南民间信仰虽然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研究价值,但由于其本质上属于福建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无法彻底与福建文化相区分。近年来,几乎所有与闽南民间信仰相关的著作都会与福建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且这种情况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人们已经在潜意识中将二者混为一谈。由此可见,二者之间存在着大同小异的关系,但这并不代表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没落。从《泉州民间信仰》、《闽南民间诸神探寻》等作品来看,其不仅简要说明了闽南民间信仰的基本内容,而且在其基础上与福建文化联系到了一起,这无疑对研究闽南民间信仰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综合来看,我国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资料的收集不够完善;其次是从事闽南民间研究的学者数量日趋减少,很多人并未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最后是社会对于闽南民间信仰的关注较少,研究作品缺少新意。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情况并非易事,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接说明了我国在研究闽南民间信仰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与加强。
  参考文献:
  [1]钟建华.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西北民族研究, 2017(4):227-230.
  [2]彭维斌. 闽南民间信仰之宫庙与神灵的类型学考察[D]. 厦门大学, 2006.
  [3]段凌平.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理性探索——评郑镛新著《闽南民间诸神探寻》[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4(2):177-180.
  [4]郑镛, 黄文疆, 罗臻辉. 构筑精神家园 促进两岸交流——以闽南民间信仰为研究对象[J]. 闽台文化研究, 2015(4):39-44.
其他文献
作品十三
期刊
作品十
期刊
作品八
期刊
作品十一
期刊
作品十四
期刊
作品十二
期刊
作品九
期刊
摘 要:旗袍是服饰,服饰是符号,依托文化得以延续,一种服饰从符号演变成文化需要服饰本身是否具备以下特性:潮流性:被大众接受并喜爱、艺术性:标签化,得到审美和认同,被冠以文化的头衔、长久的生命力:紧随时代发展,既保留又创新,生命力更多是依托穿着人群。从旗袍的演变看时尚文化發展的轨迹,同样是传统服饰,汉服和旗袍一样,都经历了历史的洗礼,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第一章 旗袍的起始时间和社会背景  1.1旗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国力的逐渐增强,科技成果也屡创佳绩,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也出现了持续进步的状态,越来越多的园林施工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园林新工艺的加入,大大提升了园林设计过程中自身的施工水平和所在市场的占有率,同时还进一步提升了园林绿化项目的施工品质,深刻的影响了园林工艺的发展道路。但是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受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下,园林景观的设计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现代女性相对传统的古代女性更加自由、没有束缚,思想亦更加开放,因此女性艺术家在绘画群体中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师法传统,并且尝试突破与创新,无论是在题材、绘画技法、绘画材料,还是绘画媒介等方面,都在寻找具有标识性的现代语汇。  关键词:女性;工笔画;传统;现代;女性绘画  一、影响女性绘画发展的因素  (一)时代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