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奇缘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79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文辉,1956年5月生于香港,自小在黄大仙庙侧居住,十岁时就在庙前练太极拳,1975年开始在黄大仙摩士公园及东启德运动场教工厂的工友们打太极拳。
  1979年,中国广州暨南大学恢复招收港澳学生,林文辉通过考试进入该学校就读于物理系,也开始了习武奇遇。首先,经徐成师傅引荐,由广州“鹰爪王”张展明师傅收其为人室弟子,使他认识到中国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更有幸的是借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批气功大师南下到广州的大学教授古传气功,他才得以随林厚省大师学习“少林发射功”及“气功十八式”,向孙大法大师学习“金刚动静气功”,向林海大师学习“静坐功”。更随骆佩珏大师学习“自发动功”及“灵指术气功”,由于骆师居住在广州,他每星期都有几天去她家里,边练功边教她女儿学英文打字,所以在那几年里,他在骆师那学习的时间最多,练功的时间也最长。
  学成回到香港之后,林先生在香港公民体育会及公共事业工会教授“金刚动静气功”,并在一所中学当物理教师。1988年参选区议会,当选为黄大仙区的民选区议员,1995年当选为香港市政局议员,负责香港的文化及体育活动(2000年后改名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被推选为博物馆委员会副主席,所以有机会接触到香港及中国的历史古迹文化。他深切地体会到武术和气功是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很好地发掘研究使其发扬光大。
  2000年,在香港回归祖国后的第一届区议会上,他当选为黄大仙区第一届区议会主席。借此机会,他开始推动“黄大仙武术节”活动,聚集全国及香港的武术名师交流汇演,推动武术的发展。创办了香港气功太极社,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气功,研习太极等其他武术,使之在香港得以发展。自创立至今,汇聚了各方有志于研习武术的人士,容纳各门各派,互补长短,有多位大师担任气功太极社名誉会长、顾问等职,得到武林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大家努力扶掖后进,推动中国武术在港发展。
  2001年,林先生被“国际太极拳王”王西安大师收列为第51位徒弟,更远赴河南陈家沟随王西安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及太极气功功法,随陈正雷大师学习陈式太极春秋大刀等器械,2005年随赵宏伟师傅学习形意太极拳内功功法,2009年随少林寺第三十二代皈依弟子释行者大师学习少林古法易筋经。
  2003年,林先生出版了首本著作《金刚动静气功》及《金刚动静气功》讲习光盘。
  2004年,林先生出版著作《陈家沟健体太极——六十分钟入门与实战》。
  2002年,林先生邀请王西安大师、周盟渊大师等来港,于黄大仙腾龙墟“传统武术群英会”上献艺表演,吸引了13万香港市民入场观赏,传媒广泛报导了此次香港武林的盛事。
  2003年5月,林文辉与少林寺及香港文化促进会推动“易筋强身心连心,运动健体抗炎日”活动,推广少林易筋经及陈家沟太极健体八式。
  2003年6月,林先生获邀参加工联会“全城抗炎活动日”活动,向数以千计的参加者教授陈家沟太极健体八式。
  2003年7月13日,林先生在香港大球场带领12500位保良局师生操练陈家沟太极健体八式,创造了一项万人太极“齐做健康操、挑战健力士”的纪录。
  2006年,他和赵宏伟大师获香港中乐团邀请,在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外的维多利亚港海岸广场出任“千人古筝音乐会”的表演嘉宾,以音乐的形色推动武术文化。
  2007年,林先生开始每年举办“回归杯太极推手擂台赛”,以此来推动健康而具实战价值的武术文化活动。
  由于与武林朋友不断交往,其认识了不少前辈高手,如王西安大师、赵宏伟大师、释行者大师、青城派刘绥滨掌门、道教全真龙门派龙门拳李法均掌门、陈瑜大师、陈正雷大师、周盟渊大师、释延康大师、张修林大师、傅声远大师、赵增福大师、王战军师傅、王战海师傅、吴宪民师傅、王海军师傅、蔡长庆师傅、傅清泉师傅、陈炳添师傅、钟振山师傅等。亦多次获《功夫》电影主角周星驰先生邀请,共同探讨内家拳的奥秘及武术在未来的发展。
  半生的武术奇缘,能遇上不同的武林高手,林先生都是抱着学习和推广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瑰宝的态度,破除门限,不断拜师求学,推广再推广。愿天下人能得武术之佳果。
其他文献
提供 王卓    请欣赏图片……
期刊
一、“最后一个心意拳家”    1993年底“奉子成婚”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产大计摆上了日程,刀枪剑棍就自动远离了爱的小屋。幸亏老婆大人是不治生产的甩手掌柜,我依旧可以继续用重金购买一些所谓珍贵的武术资料。这种做法是我从1989年开始使用的基本经验,行之有效,省钱、省时间,亦不用小心翼翼地面对唯利是图的大师们。买回来的录像带可供我随时差遣,让他“练”几遍,它就得“练”几遍。过我眼即我有,牛粪里面
期刊
山西车氏形意拳术,传自车毅斋先生。车毅斋(1833~1914年),名永宏,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氏,师承清末武林之魁、形意拳名家、河北深县李洛能(字飞羽),并兼得戴家秘传。车毅斋先生精研拳理,精炼拳技,形成了其形意拳的独特风格和气魄,博大精深,气势恢弘。先生也因此成为形意拳的一代宗师,无人能敌,故人称“神拳”车毅斋。车先生也因此被清王朝授予武官四品官带,其拳技深奥、神妙莫测,拳势古朴文雅、简捷完整
期刊
“胁肩累足”与“美人挂画”所隐藏的消息最大,最难以捉摸,倘若弄懂了个中意味,戴家心意拳之“习用不二”也就弄懂一大半了。  如果说“胁肩累足”道出了戴家心意拳“豫立而不劳”的形与意;那么“美人挂画”则揭示了戴家心意拳“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术与势。这两点倘若认识得透彻、把握得住,也就符合戴家心意拳“拳打本身本性”,“打人如走路”之自然而然的法则了。  一个有修为的戴家心意拳传人,决不会提倡“艺高人胆
期刊
冲天炮  意纵火烧身,外振随朴份,一变尽妙规。施功毒最甚。  此势属硬打硬要之法。拳从心出,敢行无度。身力催助,诡变多端。右拳收左拳发,势势连贯,其势猛烈,甚难抵挡。若佐以膝打相助,无人能敌。    卧地炮  师直为壮我武扬,蓄之益久益练发强。乘时使气定乾坤,炮打七星知肺肠。  此势乃求易简有心得之学。主练下盘捶击法,故功夫贵通贵纯。一般适用于偷袭,专取敌之腹裆,灵若蝙蝠落地,须因势而用,倒行而逆
期刊
王培生八卦散手(二)  高壮飞
期刊
拳拳服唐于太极兮,浑然天人俱定。  享宇宙之恩泽兮,得乾坤之休养。  立中正以四顾兮,动轻灵而一昌。  邀乱环从入怀兮,走螺旋而脱缰。  临深渊以挤按兮,处高位而狂放。  知虚实之所由兮,蔑轻重而不慌。  纵缠丝以为法兮,既从人而何妨?  拨千斤以抖擞兮,蹬一根而克强。  变两极以相和兮,化有极而无尚。  结四海之高风兮,交五湖之热肠。  拳品以见人品兮,拳兴而起豪放。  上负琼字之心兮,下临救世
期刊
1963年,孙国玺诞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的他就多灾多病,爸爸为他起了个乳名叫生,学名叫孙国生。希望他能健康地成长,长命百岁。聪颖灵慧的他,五周岁就上了小学。学校真是一个知识的海洋,他景仰书中那些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到中学时,他阅读了很多的现代、古代的文学作品,他崇拜民族英雄岳飞,幼小的他,就遍访老师学习武术,他甚至有时恨自己没有出生在那古老的年代。  然而,高中时,命运之神和他开
期刊
实战搏击,是一种激烈的对抗性运动,这一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击倒对方、击垮对方,甚至击毙对方(击毙对方是指与真正的敌人搏斗时所应采取的方式),从而战胜对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实战搏击中,攻击对方哪一部位更为有效,就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毋庸置疑,攻击对方头面部位是大多数人认可的最为有效的攻击部位。当然,对这一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攻击裆部最为有效,这种观点亦有道理,因为一旦击中裆部,很可能给
期刊
今年11月中旬是恩师李秉慈先生的八十大寿。想起1998年在北京参加恩师七十寿诞庆典。往事历历在目,提笔叙情,思绪万千。当时我和师妹张霞、张桂芝三人,专程从北国冰城哈尔滨赶赴京城,又巧遇香港武术队总教练于立光老师带队在京集训。四人结伴共赴盛会。庆典盛况空前,几百人欢聚一堂。京城武林各门各派知名人物悉数参加,可谓是京城武林英雄会。我和于立光被恩师安排在首席就座,得以与时任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主任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