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体味魏晋文脉的方式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7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在辑校魏晋文献的过程,发现了文脉中所蕴含的辞章隐秘.又从乡邦文献、名士语录、文章气韵中,捕捉了精神表达的各种可能.他所打捞的各类文字,刺激了学术思考和文学创作,将现实感带入到对古代诗文的凝视中.在打通古今的同时,又能从域外资源的参照里,建立起批判性思维,并以超俗的目光,矫正了京派学者的某些审美理念.
其他文献
习近平“七一讲话”从多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学科的学术和学理研究的视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的内在禀赋、“两个结合”的基本原则和学理依循,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主题研究的境界.理论自觉和历史自觉不仅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特质和特征,而且还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理论内涵和思想智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两个“相结合”,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科学概括,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理依循的凝练.从两个“相结合”及其内在联系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的实践逻辑、历
基于儿童血液病病房的参与观察发现,医患双方都基于自身立场去努力应对医疗过程中的多重不确定性.患方通过感知医方能否提供恰当医疗行为、积极履行代理责任和提供信息支持来确定其是否可信,医方则通过患方的治疗依从性来判定其是否可信.由于风险因素众多且已渗透整个医疗场域,医患冲突已成为现代风险社会的普遍场景,无法根除或回避.尽管如此,分析信任缔结与演变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仍可为纾解医患矛盾提供更为积极的想象力.
租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实行的一种对盟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的政策.德国进攻苏联以后,英美立即与苏联捐弃前嫌,并很快开始向苏联提供援助.虽然1941年10月签订了第一次对苏租借协定,但1942年6月才正式将对苏援助纳入租借的框架.不过,与英国和所有其他受援国不同,苏联享受的是“无条件援助”和优先地位.由于生产和运输能力等各方面原因,1943年之前运到苏联的租借物资很有限,远未实现协定的承诺.此后对苏租借情况大大改观,大规模租借武器和物资的到来,对苏联大举反攻并直捣柏林发挥了重要作用.租借法规定,租借只是
习近平提出的“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战略判断,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反映了世界百年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历史走向,体现着历史的辩证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深入研究,对于我们在民族复兴道路上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起因于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崛起,在世界经济中比重和影响力的大幅提升.世界将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而出现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国内循环比重的提高则是一国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后的必然结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任何经济规模国家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中国要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历史上的水上人如何与为何上岸,是江南研究以及所有水乡社会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对水域开发过程中的定居入籍、产权获取及其上岸后的宗族建构已有一些出色成果,但对土地开发空间有限的明清江南地区这一过程如何实现,对明清时期江南商业发展和宗族建构的内在机制,还有深入探讨的空间.而水上人社会中的赘婿现象以及以此为代表的合伙制关系的形成,或可成为讨论这个问题的切入点.
"文化诗学"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个主要问题:因为"审美中心论","文化诗学"既无法面对更加复杂的文学文化现象,也无法对现实形成有效干预,所谓的"介入现实"基本上成为纸上谈兵."批判诗学"是对"文化诗学"的继承与拓展,它在保持文学理论审美品格的同时,试图增加批判这一动力系统,意在让文论与现实保持一种鲜活的关系,从而强化理论的及物性、实践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批判诗学"的理论资源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诗意的裁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否定的辩证法引领下的文学批评和大众文化批判.其理
苏轼《王安石赠太傅制》是讨论王安石、苏轼二人关系乃至元祐更化之初政治变化的重要文献.古今学者对于该文理解不一,乃至有完全相反的认识.其原因在于对于制词本身所具有的显、隐二义认识不足.赠官制书,表面上是褒词,不失王言之体,但苏轼采取寓贬于褒、明褒暗贬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个人对王安石学术和新法的否定,这也意味着苏轼与王安石二人的关系虽已缓和,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和解.
一种文明在诞生初期常蕴含某种思想基因,展现出该文明在观念中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20世纪初叶中国在冲突与裂变中孕育了现代文明的思想基因,其中,李大钊的思想探索具有典型性,展现出这一思想基因的精神内核:在批判之上形成新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克服已有文明局限的基础上创造“第三新文明”;肯定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在与他者的平等交往中认识和肯定自我.之后的历史进程充满变数,但在总体层面表现为上述思想基因的发展、演化和实现并最终形成多元现代性的中国道路.
人类的发展愈益复杂而艰难.前些年由金融危机所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还未得到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又蔓延起来,把整个世界推向了更为莫测的境地.每当世界上出现普遍性的危机的时候,人们总会想起马克思.这位毕生致力于资本批判和对现代社会进行探索的思想家总能给我们以坚定的信念和深刻的启迪.马克思生前出版和修订过的《资本论》第一卷的《序言》和《跋》昭示,他注目于“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通过清理和辨析古典经济学所提供的思路、体系和方案进而实现了“突围”和超越,体现和贯彻“不崇拜任何东西”、本质上是“批判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