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直播世界,三类商业模式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tdi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播带货由网红引爆,现在已经发生了分化,形成了两个世界、两类直播。第三类直播正在形成,未来可能是新的主流直播形式。
  第一个直播世界是“直播网红”,寄生于头部平台。这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平台流量倾斜的卖点,企业竞相“填坑”的热点。
  第二个直播世界很少受到媒体关注,甚至想高调都很难。比如义乌的“直播村”,户户做直播,直播已经成为某些企业的主流商业模式。
  第三个直播世界正在形成。董明珠的直播,让不少人很看到了品牌商直播的雏形。但因为董明珠本身的双重身份,网红董事长,董明珠品牌商CEO的身份被网红身份掩盖了。
  直播的重头戏,可能在第三个直播世界。

直播网红带货,直播向“新制造”演化


  直播是新零售勉强说得通,直播网红演化为新制造,何出此言?
  直播网红带货,知名品牌越来越少,产品主要集中在高度分散的行业。这样的行业,过去是长尾行业,现在是直播网红生存的最佳行业。因为长尾行业的生存法则,不是好品牌,而是好产品。
  直播网红带货,是从带别人(品牌方)的货开始,然后转向带自己(新制造供应链)的货。这是直播网红演变的必然逻辑。
  “去中心化的世界,创造更大的中心”。千亿品牌商失去了风头,几十亿的直播网红带货占据媒体头条。这就是去中心化格局下创造的“媒体宠儿”。只要是注意力经济,无不如此。
  尽管目前网红的媒体影响力很大,但在商业世界到底占多大的份额?对整体商业的贡献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像原来众多的“淘品牌”一样是大平台的“活雷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直播网红对商业的影响。
  1.直播网红是网红小平台“寄生”流量大平台
  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网红小平台、流量大平台、寄生。
  网红本身可视为零售小平台。网红是零售商,不断选择优质产品推荐给用户。
  品牌商明白这一点很重要。网红选择品牌,不是替品牌代言,而是“批量零售”的推广活动。除董明珠这样双重身份的网红董事长外,直播网红不是任何品牌的“代言人”,“坑位费”与传统KA的“进店费”除了费用额不一样外,没有本质区别。
  流量大平台,包括阿里、抖音、快手,既拥有引导流量的能力,又面临流量枯竭的困境。平台有大流量,需要直播网红变现。流量枯竭,需要直播网红激活。
  网红小平台与流量大平台是什么关系?我用了“寄生”这个词。没有流量大平台,直播网红难变现。没有直播网红激活,平台活跃率降低。
  既然是寄生,直播网红单飞就很困难。没有点“换台”的实力,还容易被平台“封杀”。
  2.直播是网红变现,不是品牌变现
  网红直播,粉丝信任的是网红,不是产品。对产品的信任是网红信任的让渡。直播产品,要么是知名产品“全网最低价”,要么是低认知度产品,用户买什么品牌都行。
  网红能够变现,这是网红持续积累信任的结果,也是选品严格把关的结果。头部直播网红,有海量产品可供选择,有一套严格的选品程序,有丰富的选品经验。很多明星首次直播“翻车”的重要原因是不会选品,或无品可选。
  既然是网红变现,用户不会把对网红的信任迁移到产品或品牌上。
  3.直播网红可以引流,但对品牌方既无雪中送炭之功,也无锦上添花之力
  今年上半年,不少创业企业期待依靠网红直播带货,一夜爆红。现在看来,他们对网红带货期待太高。
  一场直播,头部网红带货上亿元,这是几十款产品的总销售额。直播网红能否打响一个不知名的品牌,现在还尚未可知,因为缺乏这样的案例。毕竟,直播是网红变现,不是品牌变现。
  直播网红对品牌方的贡献,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次带货量”。直播变现,扣除坑位费和提成,品牌方多半是亏损的。因此,能否给品牌方带来销量之外的利益,则是品牌方考虑的关键。二是网红粉丝留存。只要网红粉丝与品牌吻合,可以留存部分粉丝。现在看来,粉丝留存总体比例很低。三是品牌曝光。通过直播,增加品牌曝光量。对于大品牌,曝光需求不强烈;对于新兴品牌,一次直播曝光有限。除非直播本身成为话题,比如吴晓波直播“翻车”后那篇知名的“十五罐”。四是增加电商商城的权重。但现在平台已经出台相应措施,站外引流的权重下降。
  4. 品牌方远离,新制造供应链现形
  直播网红与品牌方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全网最低价”这种直播带货方式,对品牌方无益。特别是直播网红的粉丝逐步“私域化”,对平台导流和品牌加持的依赖降低。
  头部直播网红正在从零售平台向“新零售+新制造”平台转型,因为直播的品类多数是低认知度品类,直播网红形成了独立供应链,绕过了品牌方的品牌溢价,直播网红已经成为“跨品类的网红品牌”。马云“新零售+新制造”梦想,在头部直播网红初见雏形。
  随着直播网红风口退潮,头部直播网红格局已成。头部直播网红向新零售演化,知名品牌对直播网红开始敬而远之。敬而远之,不代表不做直播。品牌方远离网红,恰恰是品牌方常态化直播的開始。“店播”就是品牌方的常态化直播。

生龙活虎“直播村”,直播是渠道


  与直播网红被媒体过度关注不同,有些地方,如浙江义乌,出现了“直播村”,家家户户搞直播。直播已经成为生意的常态。
  直播网红带货,相当多的人本着“赔钱赚吆喝”的想法。但“直播村”的直播,直播就是生意,不赚钱的事不干。
  这种直播,既有2C的直播,也有2B的直播,甚至可能2B才是重点。
  2C的直播,就是电商平台的直播常态化。原来电商卖图文,现在卖直播。直播也不一定要请网红,老板娘或店员都可以开直播,最多在MCN机构请一个不知名但直播技巧熟练的小网红。
  2B的直播,更是解决了很多小企业的渠道难题。中国有太多的产业集群。浙江省每个县至少有一个产业集群,义乌在小商品领域的产业集群更是数不胜数。河南省GDP一直居全国第五,也是因为河南有200多个产业集群,平均一个县多达2个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内有大量中小企业,没有品牌,没有销售团队,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生意主要来自三方面:1.给当地有品牌的企业贴牌。2.通过各地批发市场向全国批发。3.通过少量业务员在各地直面代理商和终端客户。
  直播村,往往在产业集群区域特别繁荣,而且以2B的直播为主。
  越是小企业,越是传统网络缺乏,2B直播的效果越好。直播本身的门槛不高,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又很大。一家有效,群起效仿。
  某种程度上,直播是中小企业的线上销售(批发)网络。深度分销需要强大的渠道团队和组织管理能力,而直播只需要几个人就能形成销售网络,简直就是中小企业的救星。

直播加持深度分销,直播是BC一体化


  董明珠直播,最初也是利用她的网红身份,首播效果并不好,带货仅23万元。而2020年的“6·18”直播,竟然带货102亿元。
  很快,有专家发现董明珠的直播不同于普通直播网红,主要流量不是来自于粉丝,而是来自于线下渠道“有组织的流量”,其模式是:传统渠道导流,董明珠直播变现。
  这是典型的传统渠道与直播工具相结合的模式了。不同于直播网红带货,董明珠的直播是B端(渠道和门店)以及C端(由门店到用户)相结合,是BC一体化的直播。
  更早一点,慕思床垫已经在3月3日至3月4日,完成了4000+门店,150万KOC参与的直播,实现了1.28亿信息触达,以及1亿+的销售额。同样是BC化的直播。
  从5月底开始,2017年以新营销闻名的消时乐,利用直播工具开始BC一体化直播,他们以县为直播单元,结合本地小网红,通过“百店联动,千群共振,万人直播”,这种BC一体化直播,激活终端,实现销量持续增长。
  消时乐的直播逻辑是:先通过终端(B端)连接C端,再通过直播形成C端势能,为B端导流,从而激活终端(如餐饮店、零售门店)。
  不到一周时间即可激活一个县级终端,因此把这备战直播称为“快闪直播”。
  BC一体化的直播,既可以阶段性带货,如董明珠和慕思床垫,也可以与深度分销结合,不以带货为主,而以终端赋能为主。
  深度分销,终端是终端。直播与深度分销结合,BC一体化,终端是起点。
  BC一体化直播,起于终端,终于终端。由终端出发,强化终端。直播是渠道运营的有效工具。

三个直播商业世界


  直播是高效商业工具,不是网红独享的工具。站品牌商立场,直播形成了三种商业模式:
  第一,对于中小企业,直播是线上渠道。中国消费品营销,渠道驱动必不可少。小企业之小,核心在于渠道组织管理能力比较差。
  直播作为与客户沟通工具,比线下见面效果差,比其他沟通方式(电话、微信等)效果好。因此,中小企业乐见以直播方式建立线上网络,维护客户关系。当然,直播的渗透率足够,但线上直播渠道与线下渠道抗衡,力量仍然不够。
  第二,对于强势品牌,强化渠道驱动,推进深度分销到C端,直播是不可多得的工具。
  自倡导新营销以来,我们一直推动线上线下结合,2020年发现直播是有效的线上线下结合工具。BC一体化的直播,技术路径比较复杂,专业性强,不受媒体关注。但恰恰是品牌商的高效工具,无论是招商、新品推廣还是节假日活动,效果非常好。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模式。
  这种模式是线上线下结合三步曲:体验是起手式,线下做透一个店,线上打爆一个县。打爆的主要工具就是直播。
  在直播模式的推动上,我们也总结出三种策略:单店滚动策略、小区域滚动策略、全国轰动策略。
  第三,直播作为平台零售工具,将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品牌商直播常态化,“店播”是标配,自建内部直播机构是标配。二是头部直播网红将从“帮助品牌商带货”逐步演变成“自建供应链”,品牌商被直播边缘化。(刘春雄,本刊高级研究员,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你能想象在泡茶的时候,一条海豚一跃而起的感觉吗?  在日本有一家叫做ocean-teabag的茶包公司,因为公司体量小,难以跟茶叶领域龙头公司抗衡。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尝试一种不同于传统茶包设计的方法,希望通过差异化的创意营销,来获得更多用户。  2019年,ocean-teabag与创意书店Village Vanguard合作,创作出了“海洋系列”创意茶包,用不同的海洋动物造型包裹契合的茶叶品种
期刊
朋友圈里點赞可以随手就来,面对面的赞美却难以开口。年轻人一边沉迷线上社交,一边苦恼朋友圈太小,其实社交难的不是交流,而是跨出那一步。洞察到现代人的这一社交痛点,近日,华为与梨视频发布了“赞美始发站”短片。  短片中是一场“赞美陌生人”的街头实验,华为将新一代智慧屏摆放在公交车站和商城内。公交车站的屏幕上显示着“你愿意给陌生人一个赞美吗”,当等车的乘客点击通话界面前的按钮装置后,就能和另一试验点站台
期刊
直播带货正成为中国企业前赴后继追逐的热潮,企业不是在直播中,就是在准备直播的路上。而主播的阵营不再仅仅是薇娅与李佳琦,除了罗永浩签约抖音外,梁建章、董明珠、丁磊等CEO级人物也相继加入带货大军。  作为流量新的聚合器,直播已經成为店铺尤其是线上店铺的标配,用直播的店铺会比没用直播的店铺业绩好;直播质量好的店铺会比直播质量差的店铺业绩好。基于这种效应,直播常态化就成了品牌商一个重要的工作。然而现在的
期刊
“記忆里你的温柔抚摸,现实中却是声嘶力竭。妈妈,你哭了,所以我哭了。”在致敬母亲的日子里,聚划算百亿补贴联合《中国妇女报》向人们倡导“对分娩痛说不”。  当广大品牌以细腻情感进行温情营销时,聚划算百亿补贴敏锐地捕捉到“无痛分娩”这一新消费趋势,为每位准妈妈准备1.2万元起的无痛补贴,来关注分娩疼痛与产妇尊严。此外,还联合《中国妇女报》与丁香妈妈发布暖心短片《妈妈的第一天》。短片采用“去他者”手法,
期刊
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畔的枪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地。中国人民全面的抗日战争,从此拉开了序幕。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时局艰难。战争的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怎样看待抗战以来一直流传着的“亡国论”、“速胜论”?对这些问题,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则感到迷惘。这些
期刊
薇娅年带货27亿,辛有志4小时带货近8亿,李佳琦5分钟卖1.5万支口红。这些数据让很多人看到了直播红利。  于是,直播带货成了新战场。网红、大V、明星、名人、企业家纷纷入局,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据媒体报道,罗永浩直播100天后,直播带货成绩下滑了97%;吴晓波的“新国货首发”专场,一款奶粉只售出了15罐;小沈阳直播卖白酒,下了20多单,退货16单;叶一茜直播卖茶具,在线人数90万人,仅售出不到2
期刊
任何一个行业,一旦进入成熟期,基于企业原始的扩张、成长本能,市场份额都会不断集中于头部企业,这就是所谓的“马太效应”。随着市场进入成熟期,头部企业的规模势能、品牌认知势能、渠道势能等不断增强,中型企业与头部品牌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不断被头部品牌侵蚀。由于中型企业已经可以对头部品牌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会受到头部企业的关注与打压。另一方面,由于中型企业与行业中众多的小微企业之间,规模实力、品牌
期刊
直播网红带货,能天天给你带货吗?如果不能,那么一次销量即使再大,又能解决企业什么问题呢?直播带货,能让品牌一夜爆红吗?至少现在所见不多。如果不能,那么,品牌靠什么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现在直播网红这么红,如果它只是企业成长的小插曲,那么,公众对直播网红的过度关注,是否会让企业在直播的路上走偏?  直播,到底是网红的红利,还是平台的红利,抑或是品牌商的红利?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直播网红一年几十亿
期刊
“早晚随心飞”在东航上线  东航在其APP内上线“早晚随心飞”产品,有效期为2020年8月8日~2021年6月30日。用户购买后可不限次乘坐每周一至周五早8:00及以前和晚20:00及以后的东航实际承运航班,仅限经济舱。“学生版钉钉”上线  钉钉正式上线“学生号”产品,主要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用户群体。钉钉学生号被看成是 “学生版钉钉” 。据悉,钉钉学生号目前只能通过家长才能领取,孩子加入所在学校的钉
期刊
网红即媒体  以第三方网红为代表的直播就是一种媒体,并且是公用的、付费的媒体。在帮助品牌商带货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品牌商做传播、树品牌。例如在淘宝上会看到大量商家打着“薇娅推荐”“李佳琦推荐”等。  以店老板或者品牌方人员为代表的直播则是自媒体。例如“李子柒”“醉鹅娘”等,不属于哪个平台组织,是自有品牌的“IP”。  媒体是天然流量聚合和分配工具,告诉有需求的人特定的信息,然后完成从认知到交易的转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