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弃儿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c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韩萌在美国拍摄了被美国家长收养的中国孩子,即图片故事《中国弃儿》。为了那次拍摄,韩萌阅读了大量资料,除了那些被收养到美国的孩子,她还在字里行间注意到这样一个群体——因为重男轻女、计生政策而被改变命运的江南女孩们。因为性别而被遗弃,30年来,她们一直被“我从哪里来”所拷问。
  人总要追寻自己的血缘,即使再难,这些女孩都通过寻亲想要弥补生命中残缺的部分,试着与父母、过去及自己和解。
  于是,跟着她们,韩萌开始拍摄《江南弃儿》图片故事,并打算再制作一部纪录片。在韩萌的创作结构中,“弃儿”主题又被扩大了一点,丰满了一点,在对比探讨下,意义更深了一点。
  这组图片故事是你拍摄的孤儿系列中的一部分吗?
  韩荫:之前,在美国拍被收养的孩子时,我的签证要到期了,时间很紧,回国之后觉得这个选题没有做完。我跟这些孩子一直有很多联系,觉得应该拍拍他们回到中国的故事,因此就申请了腾讯的谷雨计划。不过,因为某些原因,这些孩子告诉我他们今年不能来中国了,但我并不想中断拍摄,于是决定寻找国内曾被遗弃的孩子,最终将范围设定在“被遗弃、计划生育大背景、女孩”上。项目完成后,希望能就收养这个问题,将不同环境下发生的故事做一个比较。
  关于这个主题,除了这组图片故事你还在同期拍摄纪录片,为什么这么做?
  韩荫:一开始只想做图片报道,我找到了17个女孩,跟踪报道她们的寻亲过程,观察每个家庭的差异。但我逐渐发现,这个题材值得拍一部纪录片。我可以用图片报道,来抓住他们不同的生活环境。但是这些女孩寻亲之前是怎么想的,找到或没找到亲人,以及在剪断多年与亲生父母的联系后,重逢时候的尴尬状态——比如有个女孩被收养后在安徽长大,她和母亲见面时,发现因为方言问题,根本没法交流——杂糅着宽恕、后悔、血浓于水等复杂情感的瞬间,是照片说不清的。中国人讲究血浓于水,但是在与亲生父母见面后,你发现不是这样的,亲情是建立在沟通、交流、日积月累相处基础上的。而血缘对一个人来说又很重要,它是你开始的地方。纪录片可能可以更好地表达这种复杂的情感。
  你在Sixth Tbne(澎湃传媒的一个新闻品牌)工作,平时也会偏重视频新闻报道吗?
  韩荫:我们团队的记者基本上每个人都掌握视频报道技能。这点我很佩服负责人常河。我是在美国学习期间接触视频报道的,当时在马里兰大学选了一门课程,老师当初也是从摄影记者转型到视频记者。我大概用了—年时间跟她学习器材、拍摄、剪辑、伦理等。现在的工作主要是报道非突发事件,节奏是一周拍摄,一周剪辑,一个人负责到底。如果是突发事件报道,会团队合作,最快一天就能完成全部制作过程。
  做视频新闻的难度在哪?
  韩荫:视频报道的难点在于前期准备和后期编辑。前期准备要看很多资料,想表达什么、现场问什么都得有数;但最后你得到的是什么,是不确定的。后期编辑时,需要将事件本身、人物的情绪都重新梳理一遍,把要表达的问题进行提炼,需要录制质量很好的声音,怎么运用这些声音讲故事。之前只拍照片时是从不会考虑这些的。我是不太喜欢配乐的视频报道,因为音乐会过多传递记者的主观情绪。之前拍摄江苏高铁村的报道时,我请当地一个村民唱了首歌,和背景音一起配在视频里。
  从摄影记者转型成为视频或者说多媒体记者,你觉得难吗?
  韩萌:不难,顺其自然。拍视频是会有助于拍照片,用另外一个思维方式去思考摄影。我现在的工作依然包括摄影和视频两部分。不过我也有一些困惑,比如做新闻短视频,如何在几分钟之内讲透彻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人的经历,这也是业内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在万丈悬崖上踏着细软的尼龙绳,与死神来一场心跳游戏,光看这些照片就足以令人望而却步。但在这些影像的背后,记录者所身处的环境却并不比极限运动员好多少。2014年,克劳斯历尽辛苦完成了一部走软绳主题摄影项目《极限软绳——从海岸到山峰》(Slacklust:Coast to Crest)。他冒着这么大风险进行拍摄不仅出于对极限运动的热爱,也在挑战自我。  跨越:冒险成为生活方式  在高中时期,克劳斯就与
期刊
故事要从2013年夏天讲起。法国女摄影师卡特琳娜芭莱特(Catherine Balet)去法国阿尔勒小城参观摄影节,一天清晨吃早餐时,她偶遇了已经74岁的里卡多马丁内兹·帕兹(Ricardo Martinez Paz):他穿着一件水手条纹T恤,打扮入时,面前放着几个圆面包,看上去有点神情不定。见到这个人,芭莱特马上想起了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拍摄的那张著名的毕加索肖像照片
期刊
被称为“峭壁芭蕾”的攀岩运动,因其极强的技巧性与冒险性著称,受到越来越多极限运动与户外探险爱好者的热爱。而对于摄影师来说,这无疑也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攀岩摄影对摄影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与摄影技巧往往有更高要求,他们要在几十甚至几百米高的岩壁上寻找机位、考虑构图、调整设备并进行拍摄。有时,摄影师们会在半空中一连待上数日,与攀岩者同吃同住,背着沉重的设备共同攀爬,为了取得更好的画面效果也会不断挑战各种
期刊
不知何时起,“生产力工具”这个词开始流行起来,大意就是指一个产品(大多是指电子产品)能够胜任工作需求并创造价值。对于摄影师来说,相机即是生产力工具,对于绝大多数相机生产厂商来说,制造“生产力工具”也是他们一贯的追求。不过,即使是职业摄影师,摄影这件事也并不纯碎是为了功利目的,“好玩、有趣”也是吸引人拿起相机的主要动力之一。对于摄影爱好者,或者相机爱好者而言,更是如此了,所以我们也经常能听到有人说“
期刊
蛇是一种让大多数人敬而远之的动物。只要看到蛇,不论大小有毒无毒,人们通常会惊叫着跑开,难得有几个不跑的,估计也是吓到腿软动不了了。其实在野外常见的蛇,多半是游蛇和链蛇这类无毒蛇,都是些敏感而胆小的家伙,听到人的动静马上就开始逃窜,有时你只能看到草丛里滑过一条黑影,等你过去一探究竟的时候,早就没了踪影。  实际上,不管是毒蛇还是无毒蛇,在野外想要碰到都不太容易。有些种类的蛇会在白天出来晒太阳,但大多
期刊
挪威女摄影师安雅尼米(Ania Niemi)在过去近20年中,都是以一种自导自演的方式来进行摄影创作的,并以此为特色,逐渐赢得了国际摄影界的关注和认可。今年春天在纽约举办的尼米个人摄影展上,她近期的三组作品《达琳与我》(Darlene&Me,2014)、《年轻女星》(Starlets,2013)和《请勿打扰》(Do Not Disturb,2011),都颇具看点。  角色扮演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期刊
拍摄顶尖科学家是一件很酷的事,摄影师可以和最聪明的大脑一起工作,但同时也颇费思量。一方面,虽然他们的学术成就和研究内容正在或将要改变世界的某个方面,但是理解科技前沿并能够在照片中加以表现,摄影师需要比拍摄其他名人做更多的案头工作;另一方面,虽然很多顶尖科学家经常接受媒体采访,但是相比文娱名人,有特点的环境肖像并不多见,可借鉴的影像资料也不多。  2013年11月,新华社摄影部开始有计划地拍摄各领域
期刊
7月12日,索尼微单正式迎来了该系统首只全画幅规格的50mm F1.4镜头——Planar T*FE 50mm F1.4 ZA。它是FE卡口的第三只标准镜头,同时也是第一只光圈达到F1.4的FE镜头,相信它发布时不少资深微单用户都会振臂欢呼。  这只索尼蔡司镜头采用了蔡司经典的标头结构——Planar,这是胶片时代最完美的光学结构之一,它以像场平坦、画面中心到边缘都有较高分辨率、没有明显短板著称,
期刊
2005年,佳能发布EOS 5D,不到3万的价格让很多人拥有了第一台自己的全幅单反相机;三年之后,2008年,佳能继续推出划时代的EOS 5D Mark II。此时,佳能在市面上已经有尼康0700和索尼A900这样的强劲对手,但EOS 5D Mark II还是凭借着1080P全高清视频功能杀出重围,俘获大量忠实粉丝和婚礼视频团队的“芳心”。2012年佳能发布5D系列相机的第三款:EOS 5D Ma
期刊
这是一只风格颇有个性的镜头,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当你发现它很好用时,你已经离不开它了,这就是蔡司Batis 18mm F2.8。  此前我们测评蔡司LOXlA 21mm F2.8时就提及蔡司在镜头焦段设定上有一些特点。与25毫米、21毫米一样,18毫米也是蔡司长久以来惯用的焦距。从曾经的康太时Distagon T*18mm F4、蔡司Distagon T*18mmF4 ZM到刚刚发布的Milvu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