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058-01
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三个维度”对于美术课程的导向性,为什么要谈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以及教学评价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课程目标 三个维度 美术教育 教学运用
一、研究的意义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对一定阶段的学生在本课程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是一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正确理解并落实三个维度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美术教师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二、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最早出现,这三个维度讲的是三个方面,其实还是一个整体,知识和技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过去讲“双基教学”,认为美术课就是教给学生画画技法的课程,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忽略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使得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成为空谈,美术课堂成了培养技术工匠的课堂。这样一来,三个维度就变成了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一个维度了,美术教师应该抓住美术学科的课程本质,将三个维度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的考虑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三、三个维度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和推动下,我们的美术课堂越来越能体现出人文、综合、开放和现代的美术教育新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推行素质教学下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应该认真把握美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应当在备课、教学实施、评价等环节上进行深入研究。
1.备课:
备课时要考虑三个维度的落实情况,就要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全方位的进行考虑。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理解教材,全面的分析教材,当然,备课时对教材的分析不是对教材的照搬照抄,有的教师在上课时“读课本”,学生往往都很反感,当然,在多媒体设备普遍应用到教学的今天,很少有教师在死读课本了,但是,有很多教师也只是把教材上的内容照搬到了课件上,没有对教材的分析,对知识点的拓展,也就更加谈不上能够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研究教材是教师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它是备课的基础。其次,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学情,能够真正的让学生有所得。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者,合适的目标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学生个体美术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情绪情感等。备课时,教师应该统筹教学资源,充分的备课是成就优质美术课的关键。
2.教学实施:
高效的课堂实施有赖于合理优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美术不是为了画出优美流畅的线条,不是比谁临摹的画更像,不是看谁的画面更干净整洁,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探究的新奇,合作的愉悦。通过美术老师的有效引导,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学会观察。在课堂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教学的问题设计,美术课堂是启迪心智,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地方,“问题”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提问的环节应该注意提问的技巧,问题先易后难,逐步加深,而不是“轰炸式”的连续提问。另外一个方面,教师应该把握合适的契机,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保持充足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3、教学评价:
三个维度使我们对美术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再是单单评价三个维度中的某一个维度,而且一定要关注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另外两个维度的评价,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美术课堂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表达情感,就应当给予鼓励,一句真诚的赞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自评”,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判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
三个维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不断加深认识的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方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是把我们的美术课堂推向“美”的领域的机遇。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更加努力,把这三个维度更完美的融入到我们的美术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三个维度”对于美术课程的导向性,为什么要谈三个维度?“三个维度”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实施以及教学评价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课程目标 三个维度 美术教育 教学运用
一、研究的意义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的,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对一定阶段的学生在本课程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是一切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正确理解并落实三个维度在教学中的运用对于美术教师的成长具有关键作用。
二、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
三个维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最早出现,这三个维度讲的是三个方面,其实还是一个整体,知识和技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过去讲“双基教学”,认为美术课就是教给学生画画技法的课程,忽略了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忽略了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使得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成为空谈,美术课堂成了培养技术工匠的课堂。这样一来,三个维度就变成了只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一个维度了,美术教师应该抓住美术学科的课程本质,将三个维度紧密的结合起来,全面的考虑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三、三个维度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在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和推动下,我们的美术课堂越来越能体现出人文、综合、开放和现代的美术教育新理念,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全面推行素质教学下的美术教学,美术教师应该认真把握美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我们应当在备课、教学实施、评价等环节上进行深入研究。
1.备课:
备课时要考虑三个维度的落实情况,就要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全方位的进行考虑。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理解教材,全面的分析教材,当然,备课时对教材的分析不是对教材的照搬照抄,有的教师在上课时“读课本”,学生往往都很反感,当然,在多媒体设备普遍应用到教学的今天,很少有教师在死读课本了,但是,有很多教师也只是把教材上的内容照搬到了课件上,没有对教材的分析,对知识点的拓展,也就更加谈不上能够针对本地区的特点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研究教材是教师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工作,它是备课的基础。其次,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学情,能够真正的让学生有所得。学生是教学目标的完成者,合适的目标总是针对特定的学习者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校的硬件设施;学生个体美术水平的差异、学生的情绪情感等。备课时,教师应该统筹教学资源,充分的备课是成就优质美术课的关键。
2.教学实施:
高效的课堂实施有赖于合理优化的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美术不是为了画出优美流畅的线条,不是比谁临摹的画更像,不是看谁的画面更干净整洁,而是希望学生能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探究的新奇,合作的愉悦。通过美术老师的有效引导,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学会观察。在课堂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教学的问题设计,美术课堂是启迪心智,开发学生想象力的地方,“问题”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提问的环节应该注意提问的技巧,问题先易后难,逐步加深,而不是“轰炸式”的连续提问。另外一个方面,教师应该把握合适的契机,让学生也参与到课堂提问中来,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保持充足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3、教学评价:
三个维度使我们对美术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有了重新的认识,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再是单单评价三个维度中的某一个维度,而且一定要关注除了知识和技能之外的另外两个维度的评价,尤其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应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美术课堂并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运用各种工具表达情感,就应当给予鼓励,一句真诚的赞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评价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参与“自评”,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判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反思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
三个维度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和教学实践上不断加深认识的理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一方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是把我们的美术课堂推向“美”的领域的机遇。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更加努力,把这三个维度更完美的融入到我们的美术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侯令.《美术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