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增敏剂的功与过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peng46101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临床上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增敏剂有两类:吡格列酮(如艾汀)和罗格列酮(如文迪雅),它们都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的作用器官(靶器官)——主要是骨骼肌、脂肪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或丧失,因而正常数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或者说要达到正常生理效应需要高于正常数量的胰岛素,这种现象被称为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抵抗时,胰岛B细胞往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弥补胰岛素作用能力的不足,从而保证血糖水平正常。久而久之,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的分泌代偿能力下降,就会出现糖耐量损害,直至发展为2型糖尿病。
  
  胰岛素增敏剂的适用人群
  
  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2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尤其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其胰岛素抵抗较重,胰岛素增敏剂更为适合。对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病程比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增敏剂单药治疗便可收到较好疗效,维持治疗的效果也非常好。有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早期使用罗格列酮治疗,可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长期达标提供益处。如果2型糖尿病病程偏长,不仅有胰岛素抵抗,内生胰岛功能也比较差,就需要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既可以联合磺脲类或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也可以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罗格列酮推荐剂量4~8毫克/日,吡格列酮推荐剂量15~45毫克/日。
  提示:胰岛素增敏剂只是使机体细胞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仅在胰岛B细胞功能尚存的情况下发挥作用,不宜用于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增敏剂的不良反应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能引起体重增加和周围性水肿。水肿的发生率为4%~6%,而安慰剂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组水肿的发生率为1%~2%。水肿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因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处方信息中提出了该方面的警告。对于既往心衰的患者处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时,应慎重考虑。建议对老年人及心脏功能不好的人,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治疗后引起轻度稀释性贫血较为常见,但可能没有临床意义。另有报道该类药物可引起老年女性患者骨量减少,肢体骨折发生率增加。因此,具有骨折危险的女性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这一不良影响。
  最近由Nissen和Wolski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引发了人们对“罗格列酮心血管安全性”的关注。该文宣称服用罗格列酮增加了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因此,有患心肌梗死风险的患者应高度关注此药的使用,由于需要大量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目前还在关注阶段。
  
  糖尿病的预防
  
  有证据表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先于2型糖尿病,如能早期干预胰岛素抵抗,则可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首先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和减低体重等,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大规模的临床试验DREAM研究结果显示,罗格列酮与安慰剂相比,可以使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降低62%。
  胰岛素增敏剂在改善胰岛素抵抗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对于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使用的禁忌,选择胰岛素增敏剂将会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编辑 艾新)
其他文献
病例    安徽省合肥市居民王某,2005年5月底给经常脚痛的父亲买了台足底按摩器。王某将按摩器送给老人家使用后,本指望能给父亲解除病痛,可没几天,王某却意外地得知父亲被按摩器“按”坏了双脚。王某急急赶到父亲处一看,老人家的双脚出现多个大水疱,并已化脓溃烂。王某将父亲带到省城某大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王某的父亲患有糖尿病,根本就不能使用此类产品。如今双脚受到伤害,还要花大钱住院治疗,王某花了钱却给
期刊
病例  王先生今年42岁,平时不爱运动,体重指数为27.0公斤/平方米,5个月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当时查空腹血糖8.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4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8%。经饮食和运动疗法控制3个月后,血糖仍不理想,空腹血糖为7.6mmol/L,体重指数26.5公斤/平方米。医生又给他加用了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太罗)4毫克,每日1次,治疗2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降至5.2mm
期刊
在既往的治疗建议中,对生活方式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不能达标的患者,建议加用第2种降糖药物,胰岛素往往被用作三线或四线药物。但在今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糖尿病临床指南中,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主要指睡前使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或中效胰岛素NPH)被提高至与磺脲类药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相同地位的二线治疗。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随着胰岛素类似物研究的深入,它的使用将会更加广泛。糖尿病患者将在这场胰岛素
期刊
本文介绍一种国内外公认的糖尿病患者心脏、肾脏保护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这类药物不仅能够降低血压,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心力衰竭和肾功能不全者,还能提供器官保护作用及其他益处。    什么是ARB?  ARB是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其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滞组织中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血管收缩与组织重构作用。目前已有临床应用报
期刊
全面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胰岛素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血糖的药物。胰岛素被发现以前,无数糖尿病患者悲惨地早逝。1921年加拿大人Banting从狗的胰腺中发现并提取出胰岛素,这一发现被认为是现代医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从此胰岛素正式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然而,由于生物种属的不同,动物胰岛素与人体内自然产生的人胰岛素在氨基酸结构上存在着差异,部分患者可能产生胰岛素抗体,需要更多剂量的胰岛素来控制其血
期刊
沸沸扬扬的“文迪雅心血管风险事件”已渐渐平息,但留给我们的种种启发却值得进一步探讨。众所周知,药物对人体具有双重作用,好比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在带来正常治疗功效的同时,也会相应地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林林总总的药物大军。究竟是“灵丹妙药”还是“洪水猛兽”呢?  指导专家  向红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仝小林: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柴瑞敏:首都医科大
期刊
我国糖尿病患者中有近一半合并有高血压,而高血糖和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那么,处在高血压前期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吗?    什么是高血压前期?    “高血压前期”是美国的提法,是指血压在120~139/80~89mmHg范围内,但我国心脏病专家对“高血压前期”这一定义存在争议,认为如果将≥120/80mmHg的血压定为高血压范畴,那么我国几乎一半的人都是“高血压”了,这将引起不
期刊
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中肿瘤发病率可高达28.35%,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各年龄段最高的1.16%发病率。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如此之高,是巧合还是有必然的联系呢?目前,糖尿病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率增加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说不一,比较认同的观点是与高血糖本身以及胰岛素抵抗有关。  高血糖:葡萄糖是肿瘤细胞的惟一能量来源,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作为营养基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先有糖尿病,后发现
期刊
在200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第67届科学会议上,胰岛素抵抗(IR)研究进展是热点专题之一。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正常量的胰岛素无法产生正常的生理效应,或发挥正常生理效应需要超过正常量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重新认识现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既往研究已证实,降糖药物(包括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等)、降脂药物和某些降压药均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
期刊
许多糖尿病患者从电视上看到中药泡足可以治疗糖尿病足,非常兴奋。如果通过中药泡足就可以治愈糖尿病足,岂不是又省事又经济吗?那么,它的效果到底有多神奇?带着疑惑和期待,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袁群主任。    中药泡足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  俗话说,“养树护根,养人护脚”。脚处于全身最低位置,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此处的速度最慢,血液中酸性代谢物等易沉积在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出现瘀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