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现实术中导航技术联合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复杂性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lley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混合现实(MR)术中导航联合三维可视化对复杂肝癌切除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市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在2015年9月—2017年10月因复杂性肝癌而施行肝切除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22例,术前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术中采用MR导航技术;对照组28例,未采用三维可视化和MR导航。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者相同。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指标中,试验组较对照组的手术时间[(82.3±10.4)min与(96.6±22.7)min]及肝门阻断时间[(12.2±3.8)min与(15.8±4.2)min]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486.4±118.5)ml与(567.2±142.8)ml]及术中输血量[(1.8±0.2)U与(2.5±0.6)U]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指标中,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4/22与13/28)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需行复杂肝癌切除的患者,采用MR术中导航技术联合术前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总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初诊时18F-氟代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23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各组之间生存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用于评估独立预后因素。结果123例患者中初诊伴髓外病变(EMD)者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改善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行CEA的有认知功能障碍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1周行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检查,并利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术后4周复查磁共振及MoCA。将患者按照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有无改善分为有改善组(COI+)和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策略,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21例经开颅手术治疗的床突旁动脉瘤病例,共治疗床突旁动脉瘤22个,其中Barami K分型Ⅰa型2个,Ⅰb型6个,Ⅱ型7个,Ⅲa型6个,Ⅳ型1个。17例囊性动脉瘤中,16例行动脉瘤夹闭术,1例行动脉瘤孤立+高流量搭桥。5例血泡样动脉瘤中,包裹夹闭2例,动脉瘤孤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是目前治疗急性、重症、高危的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梗阻性黄疸等疾病的应急或补救性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PTGD在缓解胆道病情,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手术时机的同时,通过胆囊压力测量、胆汁淀粉酶检测、胆道造影以及胆汁引流量,来确定是否存在胆汁流出道梗阻、隐匿性胆胰反流等胆胰汇合部疾病,并能鉴别内镜下胆胰分流术治疗胆胰汇合部疾病的效果及
目的评估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CEA)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放疗后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7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诊治的73例放疗后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患者行CEA,37例患者行CAS。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间,CEA组1例患者发生一过性脑缺血(1/36),其余未见颈动脉再狭窄,亦无卒中、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
颅内外颈动脉串联性病变(TCL)临床不少见,外科处理难度大且术式不一,若处理不当常致预后不佳,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系统分类。本文提出TCL的新分型,并探讨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两例幼儿期起病的全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青年男性患者,在青春期及成年后均未进行雄激素替代治疗。患者儿童期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而成年后虽然血生长激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极低,但患者身高一直持续增长,明显高于根据遗传因素计算的预期身高,并伴随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这种"不依赖生长激素的生长"现象在临床上较罕见,其机制可能与长期缺乏性激素导致骨骺未闭合及高胰岛素血症有关。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后的小鼠颈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模型构建方法,为模拟人的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选择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敲除(LDLr-/-)的C57BL/6雄性小鼠24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动脉串联结扎+高胆固醇饮食组(造模组,n=12)和假手术+高胆固醇饮食组(假手术组,n=12)。两组均连续进行12周喂养,而后对小鼠颈动脉进行取材,利用小动物颈动脉超声、病理形态观察等方法判断颈动脉
颈动脉狭窄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型术两种方式。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70%)患者的手术方式抉择一直饱受争议,本中心依据自身长期临床治疗经验,将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按照狭窄程度90%这个分界线继续细分为2组,并详述了颈动脉内膜斑块切除术应用在极重度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90%)患者中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