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料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ade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实施研究性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对课程教学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基于问题或从事研究性的工作情境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农业物料学是农机或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针对本课程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对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农业物料学 研究性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25-02
  研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一经出现就得到了许多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认可。目前,在我国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了关于研究性教学的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研究性教学有明显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一般以教材或课本为基础,注重知识的传承,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完全被禁锢在有限的课堂内容之中,没有发挥想象的自由空间,课堂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由此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而研究性教学完全不同于传统教学法,知识的传授不再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导,而是让学生在研究性的情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也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地位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将授课活动融入研究性工作,在研究工作中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在研究性的活动中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和学生从课堂和教室中解放出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目前,许多高校进行了一些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尝试与实践探索。
  农业物料学课程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此外,随着农业物料处理技术和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农业物料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农业物料学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农业物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对培养具备较高实践技能的创新型农机人才,推进农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农机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物料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根据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政策及对本科教学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培养本科生的能力培养摆在突出位置,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本科生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学生在校阶段的专业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培养目标等将决定着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农业物料学是农机专业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针对本门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将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其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本专业其它课程教学改革的良好借鉴。
  (二)提高高校教研、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
  研究性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在工作中进行课程知识的高校学习,而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中不但牢固掌握了大纲要求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衍生出研究成果,如论文、研究报告等。通过教师这种研究性的“教”和学生研究性的“学”,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会得到较大提升,从而高校的整体科研实力和水平也将得到较大提高,增加了高校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
  2016年,教育部明确表示将于近期颁布实施92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标准,作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国家标准和基本要求。最新修订的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應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同时积极推动教学质量评价监督,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十三五”期间,国家对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推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农业物料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教学准备
  研究性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师配置等方面均与传统教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农业物料学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以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教学内容上需将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囊括进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掌握知识前沿。而在教学方法上可采取学生参与教师相关教学内容的科研、教研课题或自行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方式,使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研究性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一个教学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教学团队作为保障。因此,在教学团队的教师结构等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研究性教学。
  (二)实施方略
  农业物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可根据学生的素质、教学团队的师资水平、高校的管理能力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实施方略。针对上述因素,可采取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或项目、自行申请项目、针对具体等方式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团队做好课程教学的组织、引导工作,特别需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发散思维和积极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的提高。
  (三)信息反馈机制
  研究性教学注重的是对课程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评价,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信息的反馈与处理工作,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纠正以保证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效果。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要注意了解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
  (四)考核方案制定
  研究性教学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考核方案,确定考核指标。根据农业物料学的自身特点及课程性质,合理确定评价指标并合理分配分值。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确定一级评价指标时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合理选择: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效果。在确定了具体的一级指标后需合理确定相应的二级指标及其观测点、考核标准以及分值分配。并根据最终的考核结果得出课程教学质量的效果评价结论。在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地完善和细化考核方案使之与研究性教学活动并行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立足于武陵山片区经济发展,以县域金融发展为切入点,选取武陵山片区湘西州吉首市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该地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且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高于保险业。其中,地方保费收入与存贷款余额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因素,金融从业人员数与经济发展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文章最后还就研究结论为武陵山区通过金融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
期刊
摘 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正进入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河北省2015年数据资料,本文首先围绕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社会进步和城乡统筹六方面因素构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促进河北省新型城镇
期刊
近年来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受到了广泛的关注,QDSSCs的光电转化性能的提升是QDSSCs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光阳极表面进行进行界面调控是提升QDSSCs光电性能的有效方法。本论文以水热合成的CuInS2量子点敏化TiO2介孔薄膜作为光阳极,通过溶液离子层吸附反应法(SILAR)生成CdS和ZnS对其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CdS和ZnS界面调控的作用机理,提升了CuInS2量子点敏化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在此基础上,以CuInS2QD和CdSe QDs作为吸光层、Spiro-OMeTAD做空穴传
摘 要: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与难点。文章就杭州某高职学院两次修订后的绩效考核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点与不足,进一步提出改进与完善建议,为其他院校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绩效考核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04-02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
期刊
电能已成为当今社会中的一种通用能源,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成为能源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方向,而如何获得电化学反应效率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氧气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ve Reaction,ORR)、氢气氧化反应(Hydrogen Oxidative Reaction,HOR)和肼氧化反应(Hydrazine Oxidative Reaction,HzOR)是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化学能转化电能装置中最重要的电极反应过程,其中转化装置的能效主要决定于电化学催化剂的性能和成本。本文以模板法制
氧化铟纳米材料由于其专有的性能,在光子器件、电极、高功率晶体管、气体传感器等方面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将氧化铟作为基体材料并对其进行掺杂改性可提高其气敏性能。一是元素掺杂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纳米晶粒的生长,可导致材料表面缺陷的产生及比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其气敏性能;二是禁带宽度可能会缩短,从而增强气敏反应。本文通过简单的制备方法分别制备了掺Al氧化铟及掺Ga氧化铟材料。结合一系列表征手段对材料形貌、组成及气敏性能进行了测试。探究了材料的气敏机理,内容如下:
  1、使用均匀沉淀法合成了掺杂不同摩尔比Al的
随着中国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科学研究者的关注。乳制品在热加工、发酵过程和贮存过程中糖和蛋白易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相应的糠醛类危害物,从而破坏乳制品品质。美拉德反应产生的主要产物羟甲基糠醛(5-HMF)是衡量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其经水解,可进一步产生糠醛(F)、甲基糠醛(MF)、2-乙酰基呋喃(FMC)等产物。4种糠醛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建立一种乳制品中4种糠醛类危害物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热处理、发酵及贮存条件下糠醛类危害物的含量变化,探究工艺对其影响
当今世界,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着全球的政治与经济,并且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氢能以其清洁、高效、便捷等特点在众多新能源中脱颖而出。在众多燃料电池分类中,聚合物膜燃料电池的发展应用最为迅速,已经在家庭式固定电源和汽车、航空航天等移动式电源领域展现出不错的应用前景。聚合物膜燃料电池可以根据电解质膜传导的离子形式
近年来,磷酸锆类材料因其独特而优异的性能受到大量关注,并被科研人员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使用含有机基团的有机膦酸取代无机磷酸进行磷酸锆的合成,可以将磷酸锆晶体结构中的羟基取代,进而对磷酸锆进行改性和杂化,从而制备得到拥有更多不同功能的有机膦酸锆。草甘膦锆(ZrGP)是利用草甘膦和氧氯化锆为原料所制备的一种有机膦酸锆,该材料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结合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相关工
本论文基于超电容能量密度低、正负极材料性能不匹配的研究现状,针对铁基负极材料导电性差、实际比容量低、循环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了纳米结构设计、元素掺杂、相界面调控等,从表面修饰到体相修饰等解决方案,提高材料的电子/离子输运效率,获得了兼顾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新型铁基超电容负极材料,有效改善了超电容正负极性能不匹配的问题,提升了不对称超电容的能量密度。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述:(1)采用化学氧化、电化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