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与毛泽东哲学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hb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60年完成了中国社会数千年未能完成的最伟大的历史演变和革命变革。改革开放之前30年为改革开放以来30年准备了根本前提和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30年又是改革开放之前30年校正方向的历史延续和创新性发展。毛泽东哲学的3个基本思想为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作出根本性指导。对于新中国60年的辉煌,实事求是思想是其辨证唯物论基础,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是其唯物辩证法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思想是其历史唯物论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不断有人建议学习借鉴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出中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些言论反映出,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并未被全面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充分认识收入分配问题的复杂性,提出和实施有关建议不能脱离当今中国的实际。有些看似诱人然却不切实际的“计划”,不仅可能误导政府的决策,更容易误导公众的期望。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陡降,资本大量流出,汇率波动剧烈,失业率迅速上升。历经转型和加入欧盟,中东欧国家经济体制与自身经济基础的脱节积累了诸多不稳定因素,长期持续的内外部经济失衡与失序是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中东欧国家需要借助这次金融危机实现新的范式转换,对过去的发展模式进行纠偏,将经济重新引导到平衡与秩序的轨道上来,这对我国也有警示和参考意义。
当下我国农民和土地存在两方面的关系。相应地,农民的收入分为劳动收入和产权收入两部分,产权收入就是地租。对出让土地的农民,不仅要补偿劳动条件,还要进行地租补偿。现实案例也说明了双重补偿的必要性。双重补偿机制具有多种具体形式,本文探讨的劳动与土地合作制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
为使中国不重蹈西方农业现代化的覆辙,后危机时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共生性发展理论为指导,使农业生产者以及各种农业生产组织、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食品短链和现代食品产业长链两种产业链模式等关系中,实现共生发展,创出有中国特色的共生性农业现代化道路。
本文侧重论述社会主义理念的产生和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梳理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制度产生的背景和过程,介绍世界上各种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和模式,在此基础上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蕴含在初级阶段上的内在矛盾——消灭私有制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相容.推论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重新建立市场经济制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社会主义作为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一种理想,可以时时匡正我们社会进步的方向。
公推直选是党内民主的重大创新,它逐步成为实现党员权利的重要方式,改革干部制度的根本路径,提升领导能力的有效办法,强化执政基础的现实措施和建设政治文明的特殊手段。在目前的公推直选试点中,的确还存在重重顾虑、实践参差、成本过高、机制失调和破坏因素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思想认识、建构规范制度、认可必要成本、完善相关机制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路径来加以解决。
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基本经验,提炼出八条具有规律性和启示性的理论认识,主要包括:社会建设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社会建设的基础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主体是人民群众;原则是公平正义;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着眼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和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基本精神之一.也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摩擦和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优良文风应唯实。建设优良文风,一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为指导,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人欲和天理是维系传统政治秩序的一对根本理念。在我国古代,理学家们鼓吹“存理灭欲”,造成“理”与“欲”的对立。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生活需求之“欲”不断增强。而今天之“理”的规范力大为减弱,同样造成“理”与“欲”的不和谐。有必要从影响社会道德和国家政治的理欲观的角度,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