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内皮板层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初步报告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板层移植术(endothelial lamellar keratoplasty,ELK)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6眼)因角膜内皮病变导致的角膜水肿、混浊患者施行了ELK术.其中,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2例,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1例、外伤性角膜内皮失代偿3例.用6.0~7.5mm环钻切取前1/2厚度供眼板层角膜片,保留后1/2厚度,包括后基质、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的后板层角膜片.用比供体角膜片小0.25~0.5mm的环钻钻切患眼角膜,深度达1/2厚度,用角膜板层刀剖切下前板层备用,再钻切后板层角膜.将异体后基质角膜植片和自体前基质角膜植片重叠用10/0尼龙线连续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术后局部滴环孢霉素.随访6~15个月.结果:植片平均上皮化时间6.5天,无新生血管侵入异体后基质植片,5例植片透明,1例排斥反应.裸眼视力0.08~0.3,1例因白内障需进行手术,2例分别因原有的青光眼和老年性黄斑变性而视力不能矫正,1例层间积液(粘弹剂)经冲洗而消失.结论:ELK具有植片上皮化时间短、水肿消失快、手术反应轻、排异反应率低等特点,对治疗内皮失代偿的病变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手术.

其他文献
谢军是福建厦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多次赴台考察体育。他和他的同事在过去数年间陆续承担了多个以台湾体育体制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对于两岸体育的比较研究,国内还少有人涉及。  在谢军看来,与大陆的“举国体制”相比,台湾地区体育的管理体制属于混合型管理,此种体制的优点是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亦可鼓励社会对体育的参与和支持,缺点是权责不容易划分清楚,并由此产生管理混乱,最终影响竞技体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