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没病,别瞎猜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keys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双胞胎中的弟弟,在患胃癌的哥哥去世不久,就出现了与哥哥一模一样的症状。为推翻医生非癌的诊断,他不惜哀求医生剖腹探查,以求“眼见为实”。剖腹的结果自然不是胃癌,可其的症状并未消失,他更确信自我诊断无误。最终,心理治疗师治好了这位“胃癌”患者,因为他是典型的“疑病症”。
  疑病症的主要表现是担心或确信自己患了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同时有躯体主诉,如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腹胀、胸闷、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等。
  患者在强烈的自我暗示下,身体一些本不存在的或偶发的不适被强化,弄假成真,成为真正的病症体验。这样,患者更加坚信自己得了某种重症,甚至成为不治之症。虽然医生借助现代化手段查无此症,但患者本人却深信不疑。
  疑病症患者有自己的个性特点:焦虑、自我暗示强和过度地关注自身的健康,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时他们往往难以自我调适,因此,便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如前述患者——在医院护理哥哥期间,患者目睹了哥哥发病的全过程,也就“学习”了胃癌的全部症状。健康长寿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永恒课题,关注健康、珍惜生命是天经地义的,但问题出在“过度”二字上。
  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疑病症”的反应,当媒体报道某种疾病时,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类似的感觉对号入座,再加上浅薄的医学知识,当场就给自己确诊定性,接下来就是忧心忡忡,甚至不敢到医院去检查。笔者曾听一位教授抱怨:“我有个学生,你上什么课,他就得什么病,一下课就抱着教科书找你确诊,真是没辙。”但是这些人的患病观念,通过科学的检查和诊断证明未患这类疾病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打消,而疑病症患者则是仍会坚信不疑。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健康,关注生命,但要相信科学,不能疑神疑鬼,对此,专家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识别是“心病”还是“身病”。躯体的各器官偶感不适属正常。尤其是在得不到医生和各种检查支持的情况下,就更不要固执己见,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
  第二,“心病尚要心药医”。“杯弓蛇影”是古人留给我们关于“疑病症”发病和治愈的精彩描述,仍可视为今天心理保健的座右铭。
  第三,当好自己的心理治疗师。最好的心理治疗师是自己。我国心理治疗师少,而且对心理问题存有偏见,使得解决心理问题的难度较大。但再好的心理治疗师也只能起到向导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救自己。
  第四,切忌盲目对号入座。关注健康是人的本能。随着大众文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渠道的畅达、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会日益增强,但切忌盲目对号入座。
  人一遇身体不适,就可能产生得某种疾病的联想,有时还会翻医书找答案,对上号后开始焦虑、恐惧,又会因情绪诱发或强化躯体症状,进而造成恶性循环。有专家讲:“你想得什么病,就能得什么病。”现代医学模式已证明了专家的诊断,心理、社会因素会成为躯体疾病的诱因。心理能致病,甚至能致命,当然亦能治病。我们应该以健康的心态乐观地生活,而不是以病态的心理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疾病的患者,给自己的生活蒙上阴影。
其他文献
不经意间,百度悄然推出新闻专题版块搜索,让网民们大受其益。不过,新闻专题版块搜索似乎犹抱琵琶半遮面,至今还没有首页人口,需要从另外一个链接通道进入。  在链接地址(http://tog.news.baidu.com/t/focus.html)分类目录风云人物中点击“马云”这个关键词。左侧由上到下聚合了百度指数,相关热点词、相关网页搜索、相关知道问题,百度百科,贴吧,新闻订阅RSS等7大功能;右侧以
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中小企业将需要有计划地建设一张涵盖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内部局域网,通过网络建设能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降低企业成本,更好地与外界进行沟通,让外部更加了解企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小企业在近几年里出现了飞速增长,目前全国企业中超过99%的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中小企业将需要有计划地建设张涵盖公司内部各个部门的内部局域网,通过网络建设能够实现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