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成果在茨70井区的应用

来源 :油气·石油与天然气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介绍了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技术在茨70井区的应用以及获得的效果。整个过程以寻找潜力储量为目标,工作中首先分析了研究区内存在的地质问题,然后应用高分辨率资料进行层位标定和精细构造解释,在构造落实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储层、含油气性等综合地质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关键词:高分辨率;地震资料;
  1.前言
  1.1概况
  茨70井区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北段,茨榆坨构造带北段,北邻茨9区,西起茨西断层,东至茨东断层,面积约100km2。
  1.2研究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茨70井区试油和生产情况,含油目的层比较单一、产能较好,然而研究区内目前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难以满足部井实施要求,因此,需要从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入手,着重进行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的应用性研究,以精细的高保真处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在充分借鉴分析研究区内前人的工作成果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岩芯等资料,预测储层展布规律及油气分布规律,以指导本区下步的勘探开发工作。
  1.3应用的技术手段
  (1)努米纳高分辨率处理技术;
  (2)三维精细构造解释技术
  (3)储层预测技术;
  2.努米纳高分辨率处理
  2.1努米纳高分辨率方法原理
  努米纳(Lumina)提高地震分辨率和无井谱反演技术是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约翰·堪斯塔格纳教授发明的专利技术,其谱反演高分辨率方法(Ultra),是基于特有的高分辨率谱分解技术,先通过从井震匹配得到的参考子波来确定多道算子,再逐道计算预测原始数据的高频成份。Ultra使用高分辨率谱分解获得局部时频道集,然后用全局寻优的方法反演反射系数(采用稀疏层法),再回加最佳子波进而可产生2、3倍原始资料的高分辨率数据。
  2.2努米纳高分辨率资料处理效果
  资料的前期处理包括资料检查、结构滤波处理、信噪比分析这三步。
  通过以上工作,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1、叠后高分辨率处理产生了高于原始数据一倍多谱宽的数据。反射可靠,垂向分辨率的定性分析表明对砂体的识别力可比原始数据提高一倍。
  2、在叠后高分辨率成果的高频分量上的横向连续性、与井数据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处理后获得的高频成分在工区具有实际的地质意义。这些高频信息可以用来提取与目标层内部变化相关的细节信息。但在原始数据上就不可能做到。这样处理后的宽频数据就能更好揭示砂组更丰富的岩性纵、横向变化。
  3、重新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在分辨率、可对比性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层位精细度更高,准确地解释地层变化特征。高分辨率处理后数据与井具有较好相关性,较好验证了谱反演高分辨率处理结果,为后续的岩性油藏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数据保证。
  3.高分辨率资料的应用以及获得的效果
  3.1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本次地层划分与对比主要借鉴前人的对比方法和工作经验,结合目前的实际资料,将对茨70井区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
  纵向上茨70井区自下而上揭露地层依次为古近系的房身泡组(F)、沙河街组(S)、东营组(d)和新近系馆陶组(Ng)以及第四系地层,其中古近系沙河街组中段(S3中)是本区的主要产层。
  3.2构造精细解释
  3.2.1合成记录标定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是构造解释的基础,是建立地震层位和地质层位的联系纽带。准确标定地震层位不但能提高构造解释精度,而且有利于地层对比,能检验地层对比的准确性,还能提高地震资料反演的精度。
  在合成记录制作过程中,根据地震资料的频谱特征,考虑了区域构造、空间速度变化等特点,实现高精度制作合成记录。
  3.2.2构造精细解释
  应用常规构造解释方法在高分辨率资料基础上进行解释。首先紧密结合钻井资料和生产资料,重新梳理聚油规律;其次以断层为主线,采用先断层后层位的解释方法,利用解释系统提供的多种技术手段,搞清断层的空间和平面展布规律并进行层位的追踪对比。在此基础上,寻找新层、新块、并对其进行综合地质评价,提供勘探部署井位。
  3.2.3构造特征
  茨70井区构造条件较单一,发育断层较多。整体构造形态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本次重新落实了构造,断块内部发育多条北东向断层,整体为一单斜构造。通过地层对比、时深标定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认识该区不同时代的地层由东(洼陷带)向西(缓坡带)逐层向上呈楔状减薄、超覆产出,储层向缓坡上倾方向次序尖灭,超覆在下伏不整合面上,或被上覆不整合面削蚀。与处理前资料解释情况对比来看,没有太大出入。
  3.3储层特征
  本区砂岩成熟度较低,具有距物源近,快速堆积、颗粒结构混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填隙物包括胶结物和杂基,其中杂基组份以泥质杂基为主,胶结物主要有粘土矿物和碳酸盐,胶结类型主要为孔隙式胶结,其次为接触式和基底式胶结。
  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从样品分析看,孔隙度在3.8%~28.5%,渗透率平均228md,属低孔低渗储层。
  本次研究主要是利用测井曲线做岩性定量分析,因此对研究区的井进行了归一化和标准化处理。图5-1中,该区测井曲线的值域范围有很大出入,将测井曲线的值域范围归一到统一范围内。然后利用测井曲线对该区块的岩性与波阻抗关系进行了标定,并通过对研究工区内井资料统计划定岩性砂体的参数标准范围。通过波阻抗与自然伽马交汇,认为波阻抗可以比较好的反映储层砂体。自然伽马特征<90API,波阻抗砂泥岩的分界门槛值为8500g/cm?·m/s作为有利储层的边界岩性圈闭范围。
  3.4油藏特征
  茨70井区临近生油洼陷,再加上茨榆坨下台阶沙三段也具备一定的生油能力,因此该区的油源较充足。油气生成后,沿茨东断层运移进入茨榆坨构造带,茨西和内部多条断层对油气的聚集起到运移作用,形成一个个的油气圈闭。油气层分布主要受储层岩性控制,各部位的油气勘探程度不均衡,油藏类型主要为: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和地层超覆岩性油气藏。含油砂体迭加连片,呈不规则的席状展布,相互之间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相互不联通,独立成藏。
  3.5结论
  茨70井区构造条件较单一,發育断层较多,整体构造形态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各井区块的油气勘探程度较均衡,发现了茨70、茨68、茨2、茨9等油藏。本次从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入手,着重进行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的应用性研究,结合地质、地震资料分析茨70井区具有更好的勘探潜力,本次主要针对产量较高的重点目标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的较好的成果,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数据依据。
  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茨榆坨采油厂  辽宁  辽中  11020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讨了采气生产工艺程序,提出了采气工艺技术措施优化,分别探讨了天然气连续循环采气工艺技术措施,同心毛细管采气工艺技术措施,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水下井口泡沫排水采气工艺技术,依据气井的生产需要,设计最佳的采气技术措施,达到设计的生产能力,达到气田生产的技术标准。  关键词:采气;工艺技术;优化  只有通过气井开采出更多的天然气资源,并对其实施稳定的集输处理,经过净化达到商品天然气的
期刊
有时候,旅行是一种蓄谋已久的冲动。  冲动的原因,也许多年前我们都很爱的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是3秒钟前你在人潮拥挤的购物区,突然闻到Chanel的中调里普罗旺斯的淡淡香气;又或者是此时此地你听到一首很老的英文歌,当你小声地跟着歌者哼到“we are sailing stormy waters,to be near you,to be free”,便瞬间想起他当年对你说,有一天,我要带你
期刊
摘要:辽河油田杜229块兴隆台油藏为中厚互层状超稠油油藏,目前共实施了20个蒸汽驱井组,其中12个反九点井组采出程度达到64.7%,进入蒸汽驱开发后期,蒸汽突破现象严重,油层纵向动用不均,平面上受效程度不同,生产效果变差。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利用数值模拟及动态监测手段精细描述汽腔发育形态,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创新提出四项技术对策改善开发效果,一是采用subcool指导动态调控防止蒸汽突破;二
期刊
摘要:在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中靶精度逐渐提高,随之,水平位置的钻进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可以帮助控制井斜角度和方向的角度,进而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轨迹。在剩余油的导向钻井工艺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定向井的钻井技术势必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定向井钻井;工艺技术;优化措施  具有定向井轨道在设计技术方面的能力,对井眼轨道的控制技术进行控制,能够让定向井钻井的作业施工下的井眼轨迹满足设计所需,套管防卡、地层测试
期刊
摘要:低渗透油田在我国的油田开发中有很重要的价值,因为低渗透油田在原油的开采过程中,产量会比较低。随着开采时间的不断增加,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成本也会逐渐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以低渗透油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所形成的渗流特征,了解低渗透油田的产能分布,来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量。  关键词:分段多簇压裂;水平井;渗流特征  水平井技术在开采低渗透油藏过程中有着非
期刊
摘要:受底水锥进影响,X断块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采油速度低,亟需寻找新增接替储量,实现断块高效稳定开发,为此开展低阻层综合评价研究,包括精细构造解释、储层特征研究、测井二次解释评价、油层分布状况分析、储量计算、产能评价以及井网井型优选和水平井部署参数优化等,指导部署实施水平井4口,全部投产成功,阶段累增油3.5万吨,取得较好效果,低油价下实现降本增效目的,同时也为下步水平井深化部署奠定基础  主题
期刊
摘要:随着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定向井的钻井技术开始被广泛的应用在实践的生产过程中,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石油开发的整体水平。在定向井钻井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轨迹控制技术的保证该项技术有效应用的关键。本文对定向井轨迹控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定向井;轨迹控制;关键技术  前言:  在石油勘探开发的过程中,定向井的钻井施工技术主要是通过有效的控制井眼的轨迹,使钻头按
期刊
1 实施背景  欢喜岭采油油田目前产量主要集中在稠油区块,稠油最大的特点是,是原油粘度对温度极为敏感,基本呈半对数关系或指数关系。从不同油品的粘温曲线上看,当温度低于拐点温度时,温度每增加10℃,原油粘度就明显下降2~10倍左右。当油层温度升高到拐点温度以上时,原油在油层中可以具有较好的流动能力,从而形成较高的产能。因此,对于稠油油藏应采用热力开采方式。根据稠油的特性,欢喜岭油田一般采用热力开采,
期刊
摘要:低渗透油藏具有孔道细微、渗流阻力大等特点,因此低渗透油藏在开采过程中的渗流特征非常复杂,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了解低渗透油脏,在进行提压注水过程中,对于低渗透藏当中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提压注水效果,为实现油藏后期的开采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压注水;渗流特征  提压注水是低渗透油藏目前所使用的重要技术,该技术通过压裂能够在储层中形成较长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相应的石油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从而才能够有效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分析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技术并进行适当创新,从而有效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率,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渗透;注水开发;技术工艺  石油资源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对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有着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