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08年度经贸政策报告》观察

来源 :WTO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4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USTR)代表布什政府向国会提交了《2008年贸易政策日程和2007年度贸易工作报告》。报告洋洋洒洒长达470多页,从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安排(FTA)、贸易政策执法与强制实施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布什政府执政7年来的经贸政策政绩,回顾了2007年美国在贸易领域的主要工作,阐述了2008年贸易工作计划。
  报告强调,美国不仅从国际贸易与投资中获得了巨大经济利益,而且通过深化经贸影响有力地支撑了美国地缘政治战略。报告认为,当前受次贷危机与房地产市场疲软影响,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危机,美国尤其应该重视国际贸易、重视通过国际经贸扩大出口,以提升经济。报告呼吁继续坚持自由贸易、抵制贸易保护主义。报告并以较大篇幅阐述中美经贸关系,称将与国会两党及产业界密切合作,监督中国履行WTO成员义务。多边、区域与双边贸易谈判的成果与2008年规划
  报告称,布什政府通过积极推进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区域与双边自贸协定谈判,加大对美国贸易政策与国际贸易规则的执法力度,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经济利益,完成了促进出口增长、创造国内就业、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和提高生产力的任务。2008年,布什政府将密切与国会两党合作,坚持多边、区域和双边谈判并重,继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关于WTO多哈回合谈判
  
  报告强调,推动多哈回合谈判顺利结束将带来不可估量的贸易机会与经济效益,对世界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消除贫困具有关键性意义,可谓“一代人仅有一次的机遇” 。报告列举布什自2001年多哈回合启动以来推动谈判的努力,称美国是主导谈判的最重要力量,并将继续发挥领导作用,引领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
  报告认为,美国多年来建设性地参与了多哈回合各议题的谈判,不断为多哈回合注入了新的活力:如美国多次带领谈判走出僵局;于2007年初与欧盟联手与巴西、印度组成4方核心谈判小组(G4)专门就农业与工业品问题进行谈判,美国还打破了传统的南北分界,有力地协调了20国集团(G20)、中西非产棉国集团等就具体议题的不同关切,扩大了美国的影响,此外,布什政府还逐年加大了用于贸易援助的资金,2007年投入5.05亿美元,共向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提供贸易援助12亿美元,为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能力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报告指出,2007年以来,多哈回合虽然就农业领域的技术性问题取得了一些成果,但2007年年中各方在新兴经济体工业品关税减让问题上再次陷入僵局,G4破裂,谈判重回多边进程。美国认为,2008年对多哈回合极为关键,各方应努力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成果,也就是必须要在工业品以及服务贸易领域取得突破,而非仅仅着眼于农业,各方不应仅停留在政治意愿层面,而要采取具体行动,美国将为此发挥“必要的领导作用”。
  
  关于双边与区域自由贸易安排
  
  报告分别阐述了美国在北美、南美、中东、非洲、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以及欧洲等地区,以及通过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深化加强美国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举措,详尽列举了布什政府为美国商品与服务开拓海外市场、获取经济利益的成就;称美通过缔结和商签自由贸易安排(FTA),有力地在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巩固了与盟友的经贸关系、扩展了美地缘政治影响力。报告指出,2001年至2007年,美国向已缔结FTA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占美年度总出口的41%,且增速比其他地区高出70%。FTA为美国工人、农民、制造商及服务提供者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对出口的促进作用极为明显。
  迄今,美国已缔结20个区域或双边FTA,其中14项已经生效,3项获国会批准但尚未生效,3项未获国会批准(与巴拿马、哥伦比亚及韩国的FTA)。报告强调,推动国会批准该3项FTA将是布什政府2008年的首要工作,尤其与亲密盟友哥伦比亚的FTA将是重中之重。此外,2008年美国还计划完成与马来西亚的FTA谈判,重新启动与泰国的FTA谈判(2007年因泰国大选而中止)。
  
  关于贸易政策执法与强制实施
  
  报告称赞布什政府7年来为清除针对美国产品与服务的不公平贸易壁垒、维护美国经济利益不遗余力。2001年至2007年,布什政府共向WTO提起25起贸易争端诉讼,其中21起获得胜诉,3起通过调解达成一致,胜诉率达到96%。报告认为,美国还不断推动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简化商业程序、提高透明度,赋予美国产品与服务国民待遇,全面履行各项多双边协定义务。今后,美国将继续灵活运用美国贸易法和WTO规则,加大执法力度,保护美国利益。布什政府执政成果及2008年规划
  报告分析了7年来,美国在农业、制造业、服务业、投资(包含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知识产权、劳工与环境等领域取得的进展。
  
  农业领域
  
  美国通过与西半球(中美洲六国自贸协定、智利、秘鲁、哥伦比亚与巴拿马)、中东(摩洛哥、巴林与阿曼)、亚太(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国缔结自贸协定,有力地减少了美国农产品面临的各种关税与数量限制,克服了许多国家的检验检疫措施(SPS)等技术性贸易壁垒,《美国与俄罗斯关于俄加入WTO的双边协议》使美国农产品获得了1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2007年美国与巴拿马、韩国和哥伦比亚缔结的FTA(尚待国会批准)也可望带来30亿美元的出口机会。2008年,美国将致力于推动WTO就农业协议达成一致,并将通过高层战略经济对话、商贸联委会等机制,推动中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和欧盟进一步开放农业市场。
  
  制造业领域
  
  2007年美国制造业成品出口额达9820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0%。自布什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制造业成品出口额已增长了3760亿美元,增长率达62%。美国缔结的FTA以及美在WTO框架下发起的信息技术产品协议(ITA)、集成电路协议(MCP)等均有力地推动了美制造业出口。2008年。美国将继续以削减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为目标,推动WTO成员就非农产品市场准入(NAMA)达成实质性成果,推动更多成员加入ITA和MCP,进一步为美国制造业出口创造海外市场。
  
  服务贸易领域
  
  报告称,服务业是美国经济核心优势与竞争力所在,也是美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私营服务业占美国GDP总量的7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4%),为拓展美国服务业的国际贸易机会,美将积极通过多哈回合谈判、新成员加入WTO的谈判、多双边FTA以及双边投资协定(BIT)等各种灵活安排,建立基 于规则的全球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体系。报告强调,在服务贸易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是多哈回合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为此美国将说服一些发展中大国,使他们相信服务贸易自由化和向外资开放将带来“双赢”。
  
  投资领域
  
  报告强调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对美国经济意义重大(在美外资企业占美国出口的19%、研发经费的14%,创造就业岗位510万个,创造GDP达5400亿美元;同时美国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共盈利310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1倍),美国将通过商签双边投资协定(BIT)、贸易投资框架协议(TIFAs)等方式保护美国投资者利益。2008年,美国计划与卢旺达、巴基斯坦两国完成BIT的签订,并将与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尼、越南、印度与埃及等国商讨签订BIT。
  报告还指出,针对近年来主权财富基金的蓬勃兴起,美国应秉承一贯的对外资开放原则,只要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行为不损害美国家安全,不必作出过度反应,但美应同时制定相关行为规范,引导其透明、负责任地从事商业投资。
  
  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领域
  
  布什政府自执政以来便制定了相关新标准,将之贯彻到所有新签订的FTA中,成为高标准和综合性强的范例,既使各贸易伙伴承担了保护知识产权、劳工权利和保护环境的义务,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缔结FTA提供了参照,同时还有利于美国主导今后就这些领域制定多边规则。美国还积极运用了“特殊301条款”,成功地监督了其他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2007年,美与欧盟、日本等国启动了《反盗版协议》(ACTA)谈判;2008年将加大海外知识产权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此外,美还将在WTO继续推动关于环境问题的谈判,要求WTO加强针对渔业补贴的规则制定,并与欧盟联手推动扩大环境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
  
  在报告列举的所有贸易伙伴中,中国占据了最大篇幅。报告称,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货物贸易剧增近3倍,服务贸易增长2倍多,美国对华出口每年平均以22%的速度递增,中国已成为美国第3大出口市场。中美之间虽然不存在自贸协定,但中国仍旧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总体看,中国给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助于美国的经济增长,尽管中美经贸关系需要进一步平衡,但总体看仍是互惠的。
  报告同时指出,上述积极趋势不能掩盖中美经贸持续已久的问题一一缺乏“平等、平衡和持久性”。加入WTO后5年过渡期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体制中负责任的成熟一员,中国应全面履行义务,在消除市场准入壁垒、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等方面作出切实改善。
  报告提出了对中国的“七个具体关切领域”,分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产业政策与行业标准,贸易权与分销权,农业,服务贸易,外资市场准入,法律与商业程序透明度。报告强调,布什政府将一方面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JCCT)、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等机制加强与中国对话,一方面也将随时视需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美国利益。报告称,诉诸争端解决程序并不意味着中美协调双边经贸关系的失败,而是意味着中美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更成熟、善于以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新阶段。WTO的争端解决程序的宗旨是阻止贸易战,而非引发贸易战。
  报告呼吁国会不要盲目制定惩罚中国的立法,指出美工人、农民、企业与消费者将不能从中获得好处。报告强调,在当前迅速变革、全球经济加速融合的时代,美国作为世界最强大的贸易国,应敢于和善于同中国这一新兴贸易大国角力,运用WTO规则规范各自行为,共同推进公平、自由贸易。
其他文献
策划/于志宏  执笔/王潇 田刚 王政    自国务院办公厅2008年1月8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以来,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在大声为中国政府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举措叫好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为这一举措能否顺利推行表示担忧。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
期刊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旧的国际秩序、格局和体系形成了冲击,必然导致一定的反弹。中国和国际社会都需要时间来消化彼此的影响。    2008年对世界和中国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似乎正在把美国拖入衰退,也给全球经济蒙上阴影:美元贬值、油价高企、粮食危机,简直一片愁云惨雾。中国和印度所在的亚洲好像成了唯一值得称道的亮点。  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做出了继续扩大和
期刊
[编者按]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追求和课题,作为有责任感的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在创造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的同时,国家电网公司意识到,要从全球的角度考量和推进可持续发展。    作为关系中国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不仅承担着为我国十亿多人口保障电力供应的重任,而且肩负着向公众和世界展示负责任的中国国有大型企业形象的使命。
期刊
在FDI中,现金出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技术出资的,因此,从出资者的角度探讨出资前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中国加入WTO后,FDI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到目前为止,很多投资项目均是外方以现金方式、中方以技术知识产权出资共同设立,或者对原有技术公司进行增资。而现金出资者所承担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技术出资的,因此,从出资者的角度探讨出资前的风险控制就显得十分必要。    与技术出资者合作时面临
期刊
在国内法上,由于采用目的解释方法往往会背离法律规定的字面含义与立法者的本来意图,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为法官所采用。但在国际法上,目的解释方法却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用的解释方法。    《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规定:“条约应……参照条约之目的及宗旨……解释之”,这实际上明确了目的解释方法。目的解释在WTO补贴案件中有着独特作用,故为争端解决机构所经常采用。《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以下简称SCM协定
期刊
我国电池行业是以出口为主的行业,该案的胜败将严重影响我国电池产品的出口和行业的发展。    2008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22日,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对美国劲量控股有限公司(劲量公司)诉中国电池企业碱锰电池专利侵权一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裁定,劲量公司的“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全部无效。这意味着持续5年之久的由中国电池工业协会组织联合应诉的美国“337电池调查案”,以我
期刊
中国企业面对日益增多的各种国际贸易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参与,积极应对,同时要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另外,在缺乏熟悉国际规则的人才的情况下,选择一个优秀的律师团队,提高抗辩质量对胜诉也至关重要。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是美国久负盛名的律所之一。它在美国本土有9间办事处,在亚洲有4间办事处——北京、上海、新加坡和香港。美国海陆国际律师事务所是目前少数几家不但在中国有办
期刊
美欧信息技术协议相关产品关税争端体现了在WTO框架下,各经济实体对自身贸易利益的维护和争取,中国作为信息产业异军突起的出口大国,应该从该争端中学会思考如何维护我国信息产品的出口利益。    2008年1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与欧共体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就欧共体对《信息技术协议》(ITA)下部分电子产品海关分类的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就部分电子产品的海关归类磋商未能达成一致,施瓦布暗示美方拟将该问题
期刊
百事将它所追求绩效定义为“目的性绩效”,即要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回报所服务的社区。“目的性绩效”是百事公司所秉持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主要包括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及人才可持续发展。    2008年是北京的奥运年,奥运会让世界人民多了一个了解中国、了解北京的机会。除了故宫、长城,北京还有鸟巢和水立方引人入胜。然而,北京又绝不仅是一处好的观光场所。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将北京及中国视为
期刊
译/常黎 校译/万怡挺    前言    2006年7月,WTO通过了关于《区域贸易协定透明度机制》的决议,用来指导WTO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CRTA)对WTO成员间达成的区域贸易协定的审议工作。这是多哈回合谈判自2001年底启动以来达成的寥寥无几的成果之一,在全球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迅速增长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一透明度机制已经在多哈回合谈判一揽子协议达成之前临时付诸实施,我国近几年达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