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体验活动对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599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幼儿表达所思所想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在绘画创作过程中表现为一种运用多通道的感觉器官,获取、再造、物化审美心理意象的活动。因此在绘画前让幼儿通过多重感官去充分感知、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这强调了“体验”在幼儿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性。本研究旨在考察自然体验活动能否对幼儿的绘画表现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设计
  为了探讨自然体验活动与幼儿绘画表现力之间的关系,选取位于Q市山脚下的S园的一个大班作为实验班,再从S园中随机抽取一大班作为对照班,两班幼儿各30名,共60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实验实施前,两班幼儿分别以人物画“运动中的小朋友”、想象画“我到宇宙去”和自然画“我喜欢的植物”为题目,使用水彩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绘画。
  为了避免教师的引导影响幼儿的绘画水平,两个班绘画前的导入均由笔者亲自完成,并且在绘画过程中不进行任何指导。之后将两个班幼儿三种类型的绘画作品,从绘画表现力的造型、色彩、构图三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证明两班幼儿绘画表现力水平在实验前没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周期为三个月,期间两班幼儿按照市编教材中的内容实施常规美术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实验班每月进行三次自然体验活动,活动内容主要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幼儿的兴趣展开,以自由体验为主,围绕感兴趣的问题交流、讨论,这其中也会围绕造型、色彩、构图等进行适当引导。自然体验活动地点主要在S园的后山和中山公园。
  为期三个月共计9次自然体验活动结束后,两班幼儿分别以人物画“我们一家人”、想象画“我设计的交通工具”和自然画“美丽的大自然”为题,按实验前同样的要求完成绘画。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对两班幼儿绘画作品的评分造成误差,幼儿绘画作品的评分工作由S园以外的幼儿园里从事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2名教师和笔者共同完成。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然体验活动对幼儿自然画和想象画的创作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为了验证自然体验活动对幼儿绘画表现力的影响作用,将实验班和对照班幼儿实验前后的绘画作品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并将其效应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班幼儿的自然画和想象画的进步程度优于对照班,说明自然体验活动对幼儿想象画和自然画的绘画表现力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大班孩子绘画的特点处于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根据已有的感受和经验来展开想象的阶段。幼儿在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感受、探索、发现和表达,丰富了对各种事物的认知和感受,他们将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通过绘画反映出来。孩子们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都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某种事物及其自己的理解进行的表征,是他们珍贵想象力的体现。自然体验活动为幼儿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有力支撑,正如画家席慕蓉所说,“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接触过大自然,没有摸过树的皮,没有踩过落叶,就没有办法教给他美术”。
  (二)自然体验活动对幼儿人物画创作促进作用不明显
  两组幼儿在人物画配对样本T检验的效应值对比中发现,虽然实验班幼儿进步略高于对照班,但其差距甚微,可视为两组幼儿的水平基本一致。但是,纵向比较,对照班幼儿实验后进步最为显著的却是人物画。本研究中两班幼儿实验后的人物画命题为“我们一家人”,这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在时间、空间和场所上最紧密互动的人物,幼儿每天都能对他们积累视觉的经验及情感的聯系,这为人物画的创作表现和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基础。本研究中实验班幼儿跳出家庭和幼儿园场域,在山上和公园里进行探究自然的体验活动,并未涉及家人的相关内容。对“我们一家人”家庭成员的经验来源于孩子们常规的生活积累,这一点上,对照班和实验班并无差别,这也充分说明丰富的经验是绘画创作的源泉。
  (三)自然体验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绘画创作中色彩运用能力的发展
  对照班幼儿三种类型画各维度前后对比结果显示,除了想象画色彩维度上进步较小,其他维度后测均高于前测水平,但实验班幼儿想象画色彩维度的绘画表现力进步明显,使得两班在想象画的色彩维度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众所周知,色彩是幼儿绘画创作的基础,如果没有色彩,他们难以将自己眼中的美丽和心灵的感受表现出来。对照班幼儿的作品中颜色种类少,色彩使用上存在概念化和模式化的倾向。相反,实验班幼儿不仅能选择多种颜色,还能有主调地表现主题,同时不受固有颜色的束缚,将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表现出来,这与实验中自然体验活动的开展分不开。
  本研究在“寻找秋天的颜色”体验活动中,幼儿观察、感知、交流、表达秋天里的各种颜色;在“秋林里的温暖与凉爽”的体验活动中,孩子们围绕“看了这些颜色的花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充分表达:“红色的花感觉很暖和,黄色的花感觉很温柔,绿色的树叶让我感觉很凉爽……”孩子们在宽松的观察交流中,了解了不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不同感觉,建立了色彩与情感的联系。在“树林里的彩色魔法”体验活动中,孩子们边往山上走边观察“山下面的绿色和山上面的绿色有什么不同”,到了山上进一步观察“被阳光照射的树木和没被照射的阴面的树木颜色有什么不同”,在不断的观察中,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物体的颜色会因太阳的照射发生变化。在讨论分享发现的多种绿色和黄色中,孩子们按颜色变化顺序排序,交流同一片叶子中的色彩变化,孩子们了解到,原来叶子并不都是一种颜色,同一片叶子的颜色有绿也有黄,秋天里树叶的颜色是一点点变化过来的。这些探索、发现、交流发展了孩子们感知的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色彩更加敏感,这有助于他们发现色彩的微妙变化,逐渐理解颜色的过渡和渐变。这些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幼儿在绘画创作中色彩的运用能力。
  (四)自然体验活动有助于幼儿绘画创作中构图能力的发展   实验班幼儿绘画创作前后测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人物画和想象画的构图能力进步最大。构图能力是指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和局部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的能力。在“会变的树”体验活动中,幼儿从半山腰观察山上高处的树林、观察山下低处的树的样子,坐在树底下看树等,从不同角度和位置进行观察,孩子们了解到不同位置和距离看到的树的样子也会不同。同样,观察一棵树和许多树时树的整体样貌也会发生变化,孩子们在探索中也初步领会了物体重叠时前后的遮挡关系。在“山上都有什么”的体验活动中,幼儿分组选择山上的一个场景进行观察、讨论,之后以创作“后山卡片”的形式创设后山场景,发展了对事物与空间方位建立联系的能力。这些体验活动使孩子们了解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置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观察同一物体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呈现,这些也有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研究建议
  (一)增加自然体验的机会,为幼儿的绘画创作提供依据
  美术心理学家的研究指出,“来自现实生活并且自身经历过的直接材料比间接的刺激更重要”,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亦说明,幼儿绘画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孩子们经验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以他们感兴趣和喜欢的方式观察、感知和体验事物的形状、颜色、空间等要素,来丰富幼儿对事物特征的认知。在幼儿体验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其从远处感知事物的整体,把握对事物的整体印象,再从近处观察事物的局部特征。幼儿观察和感知时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引导,如孩子们对树干上的花纹产生了兴趣,由此引发了“树干上的花纹”的体验活动,活动中他们观察“树干花纹的不同”,发现不同的树干线条、花纹、颜色都不一样,教师进一步引导“用手摸的感觉会怎样呢”等,以此来开阔幼儿观察的思路,启迪智慧。幼儿的这些直接经验,为绘画创作活动提供了素材。
  (二)扩大生活场域,给幼儿的绘画插上想象的翅膀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儿童绘画主要是培养想象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生活是想象的土壤,幼儿在生活中积累的感性材料越丰富,他们的想象就越活跃、越自由。幼儿园应努力扩大孩子们生活的场域,带领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进入社区、公园等,引导幼儿感受对称、多样、统一、和谐等表现手法,以及主题、形象所体现的情感特征等。例如,本研究“寻找秋天的颜色”的体验活动中,笔者指着枫叶引导幼儿:“枫叶像小朋友们可爱的小手,有大有小有胖有瘦。看上去像好多小朋友向我们招手打招呼,欢迎我们来呢。”小朋友们受到启发,开始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树叶,“看!松树的叶长得又细又长,像针一样,好像告诉我们,不要伤害它们。”“这个叶子飘下来的时候,像蝴蝶在高兴地跳舞。”……孩子们在观察大自然中,有了自己的发现和感受,这些都为他们绘画中的创造性表现奠定了基础。
  (三)重视幼儿的多样化表征,多渠道点燃幼儿绘画创作的灵感
  幼儿在自然体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通过他们感兴趣的各种方式进行表征,不仅能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还能激发幼儿绘画创作的灵感。如本研究中“奇形怪状的树”体验活动中,笔者引导幼儿讨论“你看到的树都是什么样的?”,启发孩子们观察树的线条、形状,进而感受树的造型千姿百态。在此基础上笔者继续引导“你能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你最喜欢的树吗?跟好朋友一起怎样表现一棵大树呢?”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纷纷寻找自己喜欢的树进行讨论和探索,之后教师将幼儿用身体表征的树的造型拍照分享。此时笔者又引发幼儿:“用这些‘身体树’有没有什么办法做一个全班小朋友的‘身体树’呢?”在笔者的引发下,孩子们通过几天的努力用身体造型树的卡片粘贴出了一个巨型的“身体树”,使幼儿对树的造型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幼儿在自然体验活动中进行充分的感知、体验、探索进而将内心感受表现出来,从中获得的认知和经验能为他们的绘画活动提供依据,也能为他们的绘画创作建构想象的桥梁。
  注:该文章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普惠性视角下学前儿童教育空間的质量评估和发展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YZ2019040)的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前段时间,班里的小宇和轩轩每天的计划都是在艺术区用彩泥捏奥特曼或怪兽,从起初的各自捏泥到产生互动,并大胆延伸计划,已持续一个多月,并在教师、家长共同的支持下,诞生了属于他们的二维码小剧场,以下是我们记录的整个故事。  奥特曼智斗怪兽  小宇和轩轩的工作计划,是在艺术区制作奥特曼或怪兽,已经持续一周了。在制作完成后,他们会拿着自己制作的奥特曼和怪兽进行打斗游戏,嘴里还不断念着奥特曼和怪兽的对话。  
具有“宋元南戏活化石”之称的“莆仙戏”,对于每个莆田人来说一定都不陌生,尤其是我园地处农村,更是饱受“莆仙戏”的浸润与滋养。“莆仙戏”已然成为我们村落的一种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娱乐,成为莆仙地区家喻户晓的文化符号,也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  如何让生于斯长于斯、并从小浸润着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孩子们,真正收获“莆仙戏”文化带给他们的灵性与汲养,同时增强他们对本民族、本地域文化的自信,学会认同自己的民
还记得网上那个守着一条大鲤鱼的小男孩吗?老师让带一条小金鱼来观察,他带了一条大鲤鱼!看的人无不捧腹大笑,并引发了欢乐的接龙游戏——“那些年被爸妈坑过的瞬间”。在网友们的吐槽下,给孩子带大鲤鱼的老爸有些不好意思,解释道:“这鱼是我钓的,家里人也不爱吃,就拿来了。”所有人对家长的解释哄堂大笑。作为管理者却不能一笑置之,由这个案例以及家长、网友的反映,不难看出我们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工作方法、
2008年10月11日—13日,第33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赛(哈尔滨赛区)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经过三天的激战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惠普电脑再次精彩亮相此次设计大赛,凭借其卓越性能、人性化设计以及强大的软件兼容性全程支持这项全球“电脑高手”云集的赛事。作为其长期的合作伙伴,惠普自该比赛上个世纪70年代首度举办以来一直都在鼎力支持。惠普此次提供的上百台HP Compaq dx2718比赛用机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教师不容忽视的重任,只有将学生培养为有阅读素养的人,才能让他们主动去阅读,从而真正爱上阅读,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本文通过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让学生们在亲身的体验中,找到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习惯,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真正地爱上阅读。  [关键词]因材施教 激发兴趣 系统评价  阅读素养不同于阅读能力,阅读素养比阅读能力有着更为广泛的内涵,它秉承“以学生的发
提到博物馆数字化,惠普DSpace不能不被提及——自从这一技术发布以来,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200余个应用项目。而在中国,许多重要的数字博物馆项目——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的科技奥运重点项目“虚拟奥运博物馆(VOM)关键技术研究”、中国大学数字博物馆(二期)建设等,都采用了该项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和惠普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DSpace的研发、应用和本地化。是什么赋予DSpace强大的生
晨间活动快要结束时,我想去保管室拿几个装积木的篮子,经过中二班活动室门口的走廊时,看见中二班的小奇、小宇、小昊躺在地上,抱在一起,滚成一团。  小奇怀里紧紧抱着一个黄色的皮球,小宇和小昊抓着他的胳膊,用力撕扯着,试图抢走小奇怀里的皮球。这时,中二班的赵老师走了过来,小宇首先松开了手,翻滚着到了另一边。小奇和小昊斜着眼睛看看赵老师,手里的动作停顿了一会儿。赵老师径直走到了正在收拾玩具的几个小朋友身边
当看到“大人聊天时,孩子出现随意插话、抢话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这个问题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第一幅画面上,几位成人相谈甚欢,一个孩子仰着头,急切地拉着一位成人的衣角,嘴里大声说着些什么。被拉的成人将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出“嘘”的动作,示意孩子不要打断他们的交谈。  第二幅画面上,几位成人和孩子坐在舒適的沙发上,成人热切地交谈,孩子玩着自己的玩具,有时听听成人的聊天,偶尔说说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低年段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段的学生刚刚迈入小学,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属于初级阶段,很多学生面临着识字少,词汇量少,无法合理组织一段通顺的话的问题,学生害怕、抵触心理强烈。但小学低年段同时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期,那如何把握好这一时期
蓉蓉在班上是一个聪明又乖巧的小女孩,各种能力也比较强,可是她的爸爸妈妈经常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简直就是“小霸王”:如果大人不顺着她,她就在地上打滚、哭闹;每天吃饭总是找借口拖延时间;起床时总要发脾气哭闹一阵子,毫无道理可言……家长也表示,知道家园配合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反复拜托老师引导孩子在家里要听话。  我每次和蓉蓉沟通这个问题时,她都表现出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积极答应我在家也要表现好。可是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