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选登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學生作品选登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个叫贾二的人,他家里长着一棵杏树。这年初夏,满树的杏子都熟了,一树黄澄澄的果实煞是惹人喜爱。于是,贾二摘下满满两担杏子,挑着出门叫卖。  贾二一路走一路想:做买卖得靠嘴皮子功夫——吆喝(yāo he)!遇到爱吃甜的,就说这杏子甜如蜜;遇到爱吃酸的,就说这杏子酸津津。想到这儿,他不由得哼起歌来:“五月里来杏儿黄,又是卖杏的好时光……”  走进一个村子,贾二放声吆喝起来:“卖杏嘞——金黄的杏儿哟
期刊
下雨咯!看著小雨滴,我感觉很亲切,因为它很像我的好朋友——点画!  听你一说,还真的挺像。  点是楷书中最基础的笔画,也是字的眼睛。点画写得好,整个字就有神采、有灵气。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学写点画吧!
期刊
在我的校园里,有一间独特的屋子,它叫作萌书房,是除了教室之外我最爱去的地方。  请你来参观  走进萌书房的走廊呀,一面是亮堂堂的落地玻璃窗,一面的墙壁上张贴着潇洒的一长串文字——听说是书法家吴勇老师题写的呢!再往里走,一股墨香扑面而来,原来是书法教室。教室里不仅挂有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还有许多美术作品。每次来到这里,热爱书画的我都觉得自在又惬(qiè)意。  初遇萌书房  记得那是一年级刚入学不久
期刊
纸船和氣球
期刊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欧体的竖弯钩。竖弯钩是个很有特点的笔画,含竖弯钩的字在《九成宫碑》中比较常见。  不过,书写欧体竖弯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是笔画行笔过程长,笔锋方向的变化也很丰富。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通过对比上面三个碑帖,你觉得欧体竖弯钩的出鉤跟隶书像吗?其实,有人认为欧阳询写竖弯钩用的就是隶书的笔法呢。   欧体竖弯钩是往右上方出钩的,而不是正上方,这一点要跟其他楷书字体区分开
期刊
冬天到啦,天气越来越寒冷,大家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ǎo),戴上了可爱的帽子和手套。有的小朋友说:“我不喜欢冬天,冬天太冷啦!”有的却说:“冬天虽然冷,但也很有趣呀。如果下雪的话,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呢!”  是的,冬天虽然冷,但是也有它独特的魅力。如果下一场雪,我们就可以欣赏银装素裹(guǒ)的大地,还可以跟好朋友一起玩雪,多有意思呀!有時候,我们还能见到挂在屋檐下的冰凌(líng)儿,圆锥(zh
期刊
同学们,因为受习惯或思维定势的影响,我们经常会写错一些汉字,甚至觉得正确的写法匪夷所思,心里嘀咕“怎么会这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一个汉字——“冒”。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中,有一个很简单的生字“帽”,在学习这个生字时,不少同学肯定会想:五年级学这么简单的字,太小儿科了吧!如果这样想,你就错啦!《咬文嚼字》2013年公布了年度十大語文差错,其中第八条为“汉
期刊
教師作品选登
期刊
额济纳河流过大草原,火红的夕阳改变了风景的色调,呈现出傍晚时分独有的静谧。驼声和牛羊声从天边悠悠传来,一支商队向居延前进。他们要在天黑之前进城,否则,在边塞的夜晚露宿,可不是一个好主意。  城门前的汉兵,检查着过往的客商。所谓的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这里的商、民、兵和睦地居住在一起,没有谁和太平的日子过不去。匈奴人偶尔也会来滋事,但那大半是在荒旱的年景,马队烟尘滚滚地过来,其实也不过是为了给人和牲畜
期刊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以“仓山居士”“随园主人”自称的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其为文亦如做人,坦白率真。《所见》这首诗,平易亲切,娓娓道来。  你看!一位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的事儿,他一边让自己的身体随着黄牛的行走有节奏地起伏,一边扯着嗓门唱着那首百唱不厌的牧歌。他的声音清脆极了,响亮起来,把林荫道两旁的树木都惊动了。忽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