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的指导下,对分层作业设计进行再认识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作业设计理念与原则。
关键词:化学;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
化学作业设计作为化学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也应当进行相对应的改革。但现实情况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作业设计的变化并不大,仍以传统的知识导向型为主,未能充分考虑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分层作业设计理论给了笔者一个很好地启示。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的理解,笔者对化学分层作业设计提出以下观点。
一、 对作业进行再认识
作业本身应当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传统观念认为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完成,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作业的功能是巩固和反馈。这就把作业的功能看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作业仅仅是对既定学习目标实现的巩固强化或补充,这样一来一方面弱化了作业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将教学目标封闭化了,没有在作业上为学生留下创新空间。作业是目的,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与延伸,而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在新课改下,对教材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很多知识要靠学生在课本之外获得,那么我们就应当将作业变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在作业设计中给学生以自我学习提升的方向和线索。
传统观念认为作业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在新课改下,笔者认为也应该适当布置给学生一些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的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看重的是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合作作业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作业题目也应当由封闭转向开放,设置探究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第一,“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教“最近发展区”,而不是“现有发展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能够掌握的是“现有发展区”,而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还不能掌握的是“最近发展区”。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近发展区”就是要“启”和“发”的“愤”和“悱”的状态。通过课堂教学,课前“最近发展区”已经变成了“现有发展区”,那么,我们在分层作业设计的时候从什么地方出发呢?笔者认为,如果把作业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那么我们必然要考虑“最近发展区”,要为学生实现进步与发展留下空间,但学生通过上课实现的“现有发展区”刚刚达到,所以传统那种对作业巩固功能的重视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处理好“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就是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必须从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刚刚实现的目标出发设计稍高于这个目标的题目,不能是已经实现的目标的重复,也不能是脱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难以完成的题目。
第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开放的教学活动,因此分层作业设计也应当体现开放性的原则,但是开放并不意味着没有目标的预设,教学活动应该重视目标的预设,没有目标就是“虚无主义”。当然,分层作业设计也应该有目标预设,但不应当过分追求预设与生成的一致性,因为教学活动面对的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应当宽容看待目标预设与目标生成的差异性。比如,设置的探究型作业学生并没有预期完成的好,我们也应当对他们完成过程的体验感到欣慰。
三、 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第一,目标分层原则。分层作业设计的前提是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且因这种个体差异性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需要。因此,分層作业设计必须首先进行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我们采用目标要求学生外显的某一种具体行为来细化,比如要求他是澄清某一个概念,还是再现一个事实等。
第二,整体性原则。新课程是按照模块来构建知识体系的,而不是按照课或框来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要有整体性的认识,并且帮助学生也建立这种整体性的认识,分层作业设计也必须贯穿这种整体性的原则。
第三,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就是学生要通过做作业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做作业是学生实现进步或发展的途径,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效的分层作业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延续性。因此,作业设计要围绕预设的目标,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机性和无效性。
第四,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累积。因为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学生具有多种智能,也就有多种发展可能,分层作业就要体现学生的多种发展需要。
第五,过程性原则。新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所以分层作业设计也一样,要注重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性收获。如果说通过做作业获得的知识性收获是认知成分,那么通过做作业进行方法的反思和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就是元认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过程由认知上升到元认知。
第六,连续性原则。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曲线,叫遗忘曲线,是说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我们在设计分层作业设计要遵循连续性原则,也就是说作业设计必须对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行回溯,帮助学生克服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遗忘。
参考文献:
[1]Ralph 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莫尊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作业套餐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1(6).
[3]沈婷.分层布置作业,提高复习效率——化学血液水平复习阶段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3(93).
[4]孙欢欢.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分层作业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5]宋心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王全.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0).
作者简介:焦小梅,一级教师,吴向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
关键词:化学;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设计
化学作业设计作为化学教学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也应当进行相对应的改革。但现实情况是,“新课改”实施以来,作业设计的变化并不大,仍以传统的知识导向型为主,未能充分考虑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严重制约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很好地体现“新课改”的理念,满足学生的发展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分层作业设计理论给了笔者一个很好地启示。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的理解,笔者对化学分层作业设计提出以下观点。
一、 对作业进行再认识
作业本身应当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传统观念认为作业是教学过程的完成,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作业的功能是巩固和反馈。这就把作业的功能看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作业仅仅是对既定学习目标实现的巩固强化或补充,这样一来一方面弱化了作业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将教学目标封闭化了,没有在作业上为学生留下创新空间。作业是目的,作业是课堂学习的继续与延伸,而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在新课改下,对教材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很多知识要靠学生在课本之外获得,那么我们就应当将作业变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在作业设计中给学生以自我学习提升的方向和线索。
传统观念认为作业一般都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在新课改下,笔者认为也应该适当布置给学生一些需要通过合作来完成的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看重的是知识目标的实现,而合作作业则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作业题目也应当由封闭转向开放,设置探究型作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第一,“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效的教学应该是教“最近发展区”,而不是“现有发展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能够掌握的是“现有发展区”,而通过自主学习和交流学习还不能掌握的是“最近发展区”。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近发展区”就是要“启”和“发”的“愤”和“悱”的状态。通过课堂教学,课前“最近发展区”已经变成了“现有发展区”,那么,我们在分层作业设计的时候从什么地方出发呢?笔者认为,如果把作业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那么我们必然要考虑“最近发展区”,要为学生实现进步与发展留下空间,但学生通过上课实现的“现有发展区”刚刚达到,所以传统那种对作业巩固功能的重视也是我们要考虑的。处理好“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区”的关系就是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必须从我们通过课堂教学刚刚实现的目标出发设计稍高于这个目标的题目,不能是已经实现的目标的重复,也不能是脱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难以完成的题目。
第二,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开放的教学活动,因此分层作业设计也应当体现开放性的原则,但是开放并不意味着没有目标的预设,教学活动应该重视目标的预设,没有目标就是“虚无主义”。当然,分层作业设计也应该有目标预设,但不应当过分追求预设与生成的一致性,因为教学活动面对的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应当宽容看待目标预设与目标生成的差异性。比如,设置的探究型作业学生并没有预期完成的好,我们也应当对他们完成过程的体验感到欣慰。
三、 分层作业的设计原则
第一,目标分层原则。分层作业设计的前提是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且因这种个体差异性而表现出不同的发展需要。因此,分層作业设计必须首先进行目标分层。目标分层我们采用目标要求学生外显的某一种具体行为来细化,比如要求他是澄清某一个概念,还是再现一个事实等。
第二,整体性原则。新课程是按照模块来构建知识体系的,而不是按照课或框来构建知识体系的,教师必须对教材要有整体性的认识,并且帮助学生也建立这种整体性的认识,分层作业设计也必须贯穿这种整体性的原则。
第三,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就是学生要通过做作业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做作业是学生实现进步或发展的途径,而不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效的分层作业是有效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和延续性。因此,作业设计要围绕预设的目标,克服作业布置的随机性和无效性。
第四,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不是单纯的学科知识的累积。因为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学生具有多种智能,也就有多种发展可能,分层作业就要体现学生的多种发展需要。
第五,过程性原则。新课程注重过程性评价,所以分层作业设计也一样,要注重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性收获。如果说通过做作业获得的知识性收获是认知成分,那么通过做作业进行方法的反思和对化学学科的认知就是元认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作业的完成过程由认知上升到元认知。
第六,连续性原则。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曲线,叫遗忘曲线,是说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我们在设计分层作业设计要遵循连续性原则,也就是说作业设计必须对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行回溯,帮助学生克服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的遗忘。
参考文献:
[1]Ralph W.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8.
[2]莫尊理.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化学作业套餐的研究[J].化学教育,2011(6).
[3]沈婷.分层布置作业,提高复习效率——化学血液水平复习阶段分层作业的实践与反思[J].考试周刊,2013(93).
[4]孙欢欢.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分层作业及其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
[5]宋心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化学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6]王全.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0).
作者简介:焦小梅,一级教师,吴向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