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名实考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颉刚先生在《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说:“高阳氏是有的,见《左传》文十八年,但没有称他为帝。”战国时屈原在《离骚》里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屈子说他的祖先是高阳。《史记·五帝本纪》却说帝颛顼名日“高阳”。我国的上古史.高阳是个很重要的名称。弄清其来历和所指之实.对于回复我国上古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黑社会”一词是近代才有的,汉代没有这个称呼,故《辞源》、《辞海》等大型词书无载。“黑道”一词也不是今天所解的意思,但黑恶势力,比如干些杀人、抢劫、绑架营生的罪恶勾当,汉
《孔子编年》是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孔子年谱。该谱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不称年谱而称编年,谓“尊圣人也”:(《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一·提要》)据《宋人年谱集目》载,两宋为
期刊
作诗是否存一种最便捷的方法呢?宋人周紫芝《竹坡诗话》记述:“有明上人者,作诗甚艰,求捷法于东坡,(东坡)作两颂与以之。其一云:‘字字觅奇险,节节累枝叶。咬嚼三十年,转更无交涉。’其
李国文《“文章得失不由天”》说:“薛西斯(XerXes波斯国王)眼看着自己的百万雄师,想到百年之后竟没有一个人能幸免黄土一抔的死运,感慨之余,不禁泫然欲泣。我们再联想起书局出版社那么厚的图书目录中,如果也预想到十年以后,这许多书籍将没有一本还为人们所阅读时,岂不也会令人兴起泫然欲泣的感觉?’”这番感慨自然很有道理,但文中两次出现的“泫然欲泣”却令人生疑。泫,应指水珠下滴,苏轼有诗句:“天雨助官政,
《陌上桑》为汉乐府名篇,人们对它的研究一直兴味盎然。
<正>~~
期刊
中唐诗人元稹在《唐故险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中评论杜甫时说:“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其时不仅在元稹的文章里谈到时人以“李杜”并称,我们翻检韩愈、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皮日休、司空图……这些中晚唐著名诗人的诗文,都可寻到这样的称谓。新旧《唐书·杜甫传》也都说李白与杜甫齐名,“时号李杜”。那么,唐人何以会有“李杜”之谓呢?归纳起来,大致应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共同的思想
《明史人名索引》是研究明史必不可少的书籍,给明史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近日,笔者在查阅“陈于陛(元忠,文宪)”(李裕民:《明史人名索引》下,中华书局,1985,第997页)时,其中有两条为“7/84/2057”和“19/223/5871”,指的是“陈于陛”分别出现在《明史》(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第7册、第84卷2057页和第19册、第223卷5871页。  《明史人名索引》中的“陈于陛
1922年7月16日,闻一多登上海轮,越洋赴美。好友梁实秋说他“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到美国去的,他不是不喜欢美国,他是更喜欢中国”。如此浓厚的东方情结使他在美国的身份认同常常陷入矛盾与苦痛之中。  在海上时,闻一多就在给梁实秋的信里大吐苦水,说船上的“城市生活”扰乱了他的思想,让他大失所望。更严重的是,他说:“我的诗兴被他们戕害到几等于零;到了日本海峡及神户之布引泷等胜地,我竟没有半句诗底赞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