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大蠊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z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很早以前美洲大蠊就被使用在中医治疗中,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美洲大蠊某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开发的多种中药制剂已应用于临床。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大家了解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洲大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240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为昆虫纲蜚蠊目蜚蠊科大蠊属昆虫,俗称蟑螂。说起蟑螂,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以及“如何彻底消灭蟑螂”。以往人们对美洲大蠊的认识多停留在其对生活环境的污染和传播致病菌的印象上,但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蟑螂独特的药理活性。在我国,蟑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称蜚蠊,列为中品,主要用于治疗症瘕积聚、小儿疳积和疮痈肿毒[1]。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美洲大蠊某些成分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开发的多种中药制剂已应用于临床。本文对美洲大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
  1 化学成分
  作为动物药,氨基酸和肽类在美洲大蠊体内占了较大的比重。王璐萱等[2]对美洲大蠊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成長阶段的美洲大蠊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23.27%~29.44%。此外,美洲大蠊中还含有糖类、核苷类、生物碱、有机酸、甲壳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成分[3-4]。其中,药理活性成分主要为氨基酸、肽类、核苷类、多糖几大类。
  2 药理作用
  2.1促进组织修复
  促进组织修复是美洲大蠊最普遍的一个药理作用,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从美洲大蠊中提取的多糖能促进胶原和肉芽组织生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5]。此外,也有研究发现康复新液联合美洲大蠊研末用于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效果显著[6]。
  2.2抗肿瘤活性
  美洲大蠊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药理实验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H22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7],美洲大蠊抗肿瘤活性组分CⅡ-3联合环磷酰胺(CTX)治疗H22荷瘤小鼠可以显著增强CTX的抗肿瘤作用,同时降低CTX的毒性作用,保护机体的免疫系统[8]。
  2.3护肝作用
  随着肝纤维化的研究探索,人们对其病变过程和防治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夏超等[9]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对猪血清诱导的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者通过对照实验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炮制品分别对酒精性肝损伤、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0-11]。
  2.4抗菌作用
  有效的抗菌方法是昆虫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微生物病原体的侵害而做出的必要防御。美洲大蠊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已产生了独特的抗菌肽,这类抗菌肽具有较强和广谱的抗菌能力。研究显示,美洲大蠊可诱导抗菌物质的产生, 对常见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12]。
  2.5抗氧化活性
  抗氧化是指抗氧化自由基,自由基是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具有高氧化性的小分子物质。人体内不断进行着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过程以保持一个平衡,当这一平衡被打破将引起人体产生疾病,比如衰老、癌症及其他的一些疾病与体内自由基过高有关。研究发现,美洲大蠊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应激能力。
  3 临床应用
  在临床上,美洲大蠊已用于组织修复、溃疡治疗、抗肿瘤、心肌保护等方面。如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康复新液、心脉隆注射液分别在组织修复和心力衰竭上已有应用。
  4 总结
  美洲大蠊的药理作用涉及范围广,并且分布广泛、繁殖力和生存力强,因而资源丰富,具有药用开发条件,通过科学研究结果分析,我们对它的看法也应该从传统意义上的害虫转变为药材。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药品生产事业的发展,部分野生药材逐渐被人工养殖药材取代,对药用动物的驯养是其中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进行质量控制也随之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美洲大蠊作为其中的一员,其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还未完全确定,质量稳定性也较难控制,此外临床安全性与毒性相关研究还存在很大缺口,因此需要加强临床研究,为中医药宝库再增加一个具有独特和显著疗效的成员,为临床治疗贡献其最大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星衍.神农本草经[M].北京:商务印刷馆,1955,90-91.
  [2]王璐萱,巩荣艳,曾陈娟,丁显平.药用美洲大蠊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分析[J/OL].四川动物:1-5[2019-02-19].
  [3]王心龙,向斌,李亚美,等.美洲大蠊的含氮成分及其促创面愈合相关活性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01):20-25+28.
  [4]张慧琴,姚敏,吴道勋,等.美洲大蠊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J].动物医学进展,2018,39(03):107-110.
  [5]王婷,王潇,李佳鑫,等.美洲大蠊药渣中多糖制备工艺优化及促创面愈合的综合利用研究[J].中草药,2019,50(10):2339-2346.
  [6]庄玲.康复新液联合美洲大蠊研末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9,22(05):501-503.
  [7]吕鸿,王瑶,张蕊,等.美洲大蠊多肽PAP-2对H22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9,30(07):927-931.
  [8]金家瑞,郭美仙,张冰清,等.美洲大蠊抗肿瘤组分CⅡ-3在肿瘤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8,39(12):147-152.
  [9]夏超,王佳佳,李芳群,等.美洲大蠊水提取物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保护作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02):199-204.
  [10]石林琳,顾健,史志龙,等.美洲大蠊及其不同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比较[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8,34(04):128-131.
  [11]石晏丞,曾陈娟,何文楷,等.美洲大蠊不同炮制品对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2018,40(07):1557-1561.
  [12]区佩渝,刘凌燕,陈志宇,等.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14(05): 560-564+56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腺肌症与子宫肌瘤患者各40例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为子宫腺肌症组与子宫肌瘤组,均需要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比较血流量、搏动指数以及子宫动脉阻力指数。结果:两组患者在中回声、强回声方面无较大差异,P>0.05;子宫肌瘤组患者边界清晰、低回声高于子宫腺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奥氮平治疗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方法:选择到本院进行药物治疗的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共66例),通过单双号分发法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3例,研究组实施奥氮平药物治疗,对照组实施利培酮药物治疗,之后对两组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以及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调查评估。结果:治疗前,组间的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无太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的疾病严重程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分析了四逆散加味颗粒剂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到本院进行药物治疗的失眠患者(共76例),通过盲选法将这些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和一般组,各组均为38例,研究组实施四逆散加味颗粒剂治疗,一般组使用乌灵胶囊治疗,之后对组间的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评分以及失眠临床效果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组间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更好;组间的中医症候积分对比,研究组的症状更少;组间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培哚普利在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76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选取时间2019年4月-2020年7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38例)与观察组(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培哚普利治疗,38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2.11%)更高,与对照组(73.68%)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时间为2020年10月到2021年4月,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为研究对象,按盲分法随机分为分析组40例和参照组40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分析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脉压情况。结果:治疗前分析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在舒张压和收缩压以及脉压上无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_3治疗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方法: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从抽取80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治疗方式为大剂量口服维生素D_3,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观察组未出现身材矮小,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应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1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治疗效果比较,数据结果显示(67.6%vs87.6%),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服务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管理的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采取药学服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配合度及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指导:(1)根据患者病情,采取常规降血糖、降压干预;(2)给予相应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阿伐他汀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4月至2021年5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正常的对症治疗,治疗组(50例)给予正常治疗加用口服阿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180天后的血脂值、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膜斑块大小。结果:治疗180天后,治疗组总胆甾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来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将这82例患者随机分为分别有41例患者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两组疗程都是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及血压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及血压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