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岫岩5.6级地震序列活动跟踪研究

来源 :东北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lat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以往研究大地震余震序列活动过程的基础上 ,根据“八五”和“九五”以来较新的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 ,对 1 999年 1 1月 2 9日岫岩 5 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认为 ,该地震序列活动过程到 2 0 0 0年 1 0月已经结束 ,其后发生的地震为正常的余震活动。同时 ,对震区未来一定时期地震活动趋势及地震危险性也作了预测
其他文献
应用A(b)值空间扫描方法对东北地区赤峰-开原深大断裂以北MS≥4 8级地震前的A(b)值空间图像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A(b)值空间扫描方法可以对东北地区中等强度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大致做出中短期预测。
1999年11月29日,辽宁省岫岩发生了Ms5 4地震,本文研究了该地震前后岫岩、营口、丹东、本溪、宽甸、东陵六个数字化地震台记录的数字地震波振幅比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分析S波、P波振幅关系探讨了岫岩地震前后震源机制的变化。结果表明:岫岩5 4级地震前,营口、本溪、丹东、东陵四个台在震前都出现低值异常现象;岫岩5 1级地震前,岫岩、本溪、丹东、东陵四个台震前均出现低值现象。岫岩5 4级前震序列P波最
应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浑江断裂带及水系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浑江断裂带具有较强的活动性,而且次级NNE向断层比NE和NW向断层活动性更强,结合地震活动性、地质地貌、构造应力场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性及区域新构造运动特征。
详细介绍了应用ASP.NET语言开发基于B/S三层结构的葫芦岛市地震局地震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实现方法及相关技术。
本文介绍了探测内蒙古翁牛特旗东部地区中生代前基底构造时所取得的资料,重点介绍了资料的解释方法及成果,得出了内蒙古翁牛特旗东部地区中生代前基底构造的基本特征。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出发,利用尾波振动持续时间比τH/τV方法,对1999年11月29日岫岩Ms5 4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发现在岫岩Ms5 4地震前,距震中相对较近台站记录到的尾波振动持续时间比τH/τV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显示,而距震中较远外围地区的台站记录到的τH/τV震前无明显的异常反应。认为尾波振动持续时间比τH/τV从统计意义上提供了研究介
介绍了抚顺山龙峪井水位在某些中强震前的异常变化,同时对水位异常机理作了初步分析。
本文对DINI-1 1电子水准仪观测使用的基本情况、抗干扰能力、存在的问题等做了介绍 ,认为DINI-1 1电子水准仪完全可以替代Ni0 0 2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
本文依据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对1990~2004年阜新矿震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认为,矿震活动主要由煤矿开采引起,同时与区域构造也有一定的关联。适当地选择地震活动性参数来描述矿震的活动特征,对监测区域地震活动有一定帮助。
本文简述了自组织竞争模型的原理,研究了其在地震预报样本分类中的应用。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网络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对输入样本参数进行优选。震例检验结果显示自组织竞争网络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经遗传算法优化后的模型分类效果得到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