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研组职能,打造高效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364258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研组,是学校内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专业性基层组织,是学科教师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分享教学经验和交流教学科研成果的基本单位。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由教研组长和本校任教同一学科的教师组成,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宗旨而开展教学活动的团体。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师课务繁重,加之各种考评、学习等,致使目前部分教研组专业取向不明,教研功能萎缩,教研活动内容空泛,效果欠佳,教研氛围保守,褒扬性多于诊断性。有研究者发现并指出了教研组中存在的问题:(1)教研工作模式呆板、教研时间难以保证、教研考核形式化、教研效果甚微等。教研组工作疲软的症状在我国中小学中已“司空见惯”。[1](2)学校科研之风盛兴。年级组活动轰轰烈烈,教研组却与教学研究渐行渐远,教学研究被课题研究所取代;教研组对教师的影响被年级组对教师的管理所取代,教师少了教学研究的烦恼,却多了教学生活中的苦恼。[2](3)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精神,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乃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之一,教研组长的角色更多还是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存在。[3]
  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体现教研组的内在价值,更快更好地促进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认识教研组的职能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本文将从除传达文件、布置工作安排以外的几个方面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研组的主要工作职能。
  一、集体备课,分享教学经验
  教无定法,每个教师在任教相同的教学内容时往往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达到的教学效果自然也有差别。在教研活动时,教师之间应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是成功的,或是有遗憾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此促进本组教师的共同成长。一堂课,经过教研组主备教师的初备,再经过教研组的讨论,再由主备教师修改,备课质量将大大提高。如“伴性遗传”一节,有的教师从红绿色盲的发现导入,有的教师从对本班学生是否是红绿色盲的测试导入,还有的教师从男女的性染色体复习导入,这三种方法,显然都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但是,哪种形式更适合高中生,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知欲,学习效果更好,仍需要实践,然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换心得,分享经验,以此提高课堂效率。
  二、理论学习,交流教学科研成果
  21世纪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终身学习,教师更要不断地更新、强化自己的知识,包括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跨学科知识、科学前沿知识等。如近年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的MOOC、翻转课堂、微课等,在教研活动的时候,本组教师应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探讨这些新的学习模式的优缺点及在本校能否践行等。
  三、听课评课,齐力打磨课堂
  在教研活动时间,本组教师集中起来听课,大家一起评一评课,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如笔者所在地区的一些学校规定,每个星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必须开一节课,评课时每个人必须发言,且不能只说优点。这些条条框框听起来是有些禁锢人的感觉,但是长期实践下来,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很快,尤其是在各级各类教学公开课或教学竞赛前的听评课,不仅年青教师积累了经验,成熟教师也能从年青教师的身上发现可借鉴之处。
  四、课题研究,提升科研技能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题研究已经成为一线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内容。同一个教研组的教师经历“选题、开题、课题立项、课题中期评估、结题、专家评审”等课题研究历程,不仅增强了教研组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教研组的凝聚力。而且,因为在课题研究中,个人分工不同,收获也不同,有的教师发表了文章、案例,有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得了奖,进而促进了本组教师的共同发展。
  五、课程开发,构建校本特色
  校本课程是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后,由学校自主研发、开设、管理的课程,目前校本课程已经占到各校课程体系中的10%左右。教研组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基层,是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的重要团队。教师通过研发、开设校本课程,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究能力、科研能力、知识储备等。笔者所在教研组利用本校资源,现已开发了《生活中的生物实验》和《蔬菜种植》两门校本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曾听一位名师说过:“一个人可以走很快,而一群人一起走才可以走很远!”在学校,教研组就是这样一个带领大家一起走很远的教学团体。我们要深入理解教研组的工作职能,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力量,建设优质的教研组,以提高本组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法、学法的改革,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姜兴明.中小学教研组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4(7).
  [2]周彬.与教学研究渐行渐远的教研组[J].上海教育研究,2005(4).
  [3]林一钢,何强.学校课程领导、组织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以中国大陆教研组为例[J].江西教育科研,2005(7).
其他文献
世界大企业的成长经历表明,核心竞争力是引导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放眼《FORTUN E》500强,几乎无一不在技术诀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
在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结构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关键的制度安排,它是防范银行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如果没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商业银行即使实现了产权明晰、政企分开,也
汽车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就是汽车的机械基础课程,本文从当下的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课程出发,对教学中机械基础的应用性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为汽车专业的机械基础课
我们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自新课改以来,主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过去教师的填鸭、灌输为学生的探究与感悟,“45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是我们教学后经常反思、也应当反思的一个问题。因此,当前的课堂中学生操作多了,讨论交流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  但是,热闹背后我们却又常常看见这样的事实:学生们可能是在热烈讨论的,但是交流之后所得的收获却不一定经得起“新”的考问;教师可能是
当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迫在眉睫,必须致力于人才环境创新,从优化制度环境、营造人文环境、改善经济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地理学习没有兴趣,那么谈何学好地理呢?达尔文之所以可以写成旷世名作《物种起源》,主要是因为他对这方面感兴趣,感兴趣才会让他积极地探索,使他后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笔者在日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高,究其原因,应该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激发。那么,究竟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总结的几点论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