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晶日从虚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 :吉林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谢晶日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与虚毒关系尤为密切,虚毒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虚毒致病分为2个方面,“虚”指脾气亏,脾阳损,日久则肾阳虚,“毒”即“火毒”“湿毒”“湿热邪毒”.治疗以泻火攻邪、疏木清肝,祛湿澄源、补土调肝,清热除湿、解毒愈疡,补虚固本、健脾温肾为原则.
其他文献
近两年,抖音短视频发展势头迅猛,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健康科普短视频在抖音平台上的传播越发受到关注.本文以“健康上海抖音号”为例,对健康科普短视频的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加强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是近视防控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做好近视的科学防控,本文围绕户外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旨在为学校特别是幼儿园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法与路径.实践证明,基于近视防控的幼儿户外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方法,能科学、有效预防和控制幼儿近视力的发生.
目的 调查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对新冠疫情的认知及应对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在线平台对香格里拉市1949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81.94%的学生在2020年1月初之前已知晓疫情;83.12%的学生通过电视和微信知晓疫情;93.33%的学生认为病毒通过飞沫传播;94.80%的学生会通过戴口罩、不聚餐等方式进行防护;疫情相关知识的正确率为71.44%.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专业、生源地、家庭年收入的学生对部分调查问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生对疫情认知整体
《圣济总录》是国内现存最早由政府组织医家编纂的综合性医学著作,由宋徽宗敕编,该著共200卷,卷1-2首列运气篇,篇首均列干支纪年的运气图.该著疫疠易发时段与五运六气相关的发病观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总结了六十甲子周期的五运六气各时段气候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及防治方法,详细记载了疫疠易发时段、病因病机及用药性味规律等.本文从六十甲子周期中疫疠易发时段与五运的关系、与六气的关系、与“火”所主时段的关系三个方面对疫疠易发时段及病因病机进行研究,发现疫疠易发时段与岁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司天在泉之气的五行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既是代谢综合征的果,亦是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肝脾一体强调肝脾生理上的协同作用,体现了肝脾生克制化的五行体系.探讨肝脾一体的渊源与机制,阐释两者内在关系,即:病理上两者为肝郁脾虚、脾虚肝陷和肝脾两虚的逻辑关系;以方测证,肝脾建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肝脾建中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道微生态的现代研究显示,肝脾建中—肠道微环境—非酒精性脂肪肝三者具有相关性.该结论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及现代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探析情志所致胃痛的发病机制,胃痛发病在胃,源于肝,主因情志失常,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一是忧思恼怒致肝气郁结,气机阻滞,肝气疏泄不及,木郁克土,横逆犯胃;二是暴怒伤肝、肝郁化火,肝气疏泄太过横逆犯胃.肝气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即为“肝胃不和”.基于“肝胃不和”理论,情志所致胃病分为肝气郁结和肝郁化火所致胃痛,治疗上应予疏肝和胃止痛和泄肝和胃止痛.
中医经典是承载中医文化和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载体.中医经典理论是历代医家结合临床实践不断更新的结果,外感热病辨治体系的发展变化史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经典的本质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仝小林院士活用中医经典理论,融汇寒温两派,分别从寒疫、肺毒疫、寒湿疫的角度抗击了流行性出血热、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具有不可逆肺纤维化特征的间质性肺疾病,因病因不明、诊断困难、预后不良、易感染加重是目前国内外诊疗及研究的难点.李光熙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属中医“肺痿”范畴.肺肾亏虚、正气不足为致病之本,痰浊瘀血、痹阻肺络为发病之标,本虚标实,病程绵延,反复不愈.中医治疗本病以补益肺肾、宣通肺气、化痰祛瘀为法.
在病证结合新模式思想指导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以辨病为先,明确诊断,辨证为主,病症方药结合论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根据肢体泌汗异常、麻木、凉痛、胀痛、痿软等不同的临床症状分类论治,根据糖尿病不同阶段的病程特点、病情轻重程度分期论治.中医处方中辨证选择具有降糖靶点的单味药,或中成药,或复方制剂,达到“辨病”与“辨证”结合,实现中西医融会贯通.
张红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现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脾肾阳虚为本,痰湿及血瘀是其重要病理产物.在治疗上强调温补脾肾,化湿、祛痰、活血为主,同时配合排卵前后的生理性周期变化调整配伍用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