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舞千年》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表达

来源 :东方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sheep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事实上,由于大众对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差异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存在一定困难.如果能通过一些创新性的表达方式,如通过新内容、新形式和新技术突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则有可能提升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有效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辐射半径,甚至引发某种文化热潮.电视作为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应理性地认识自身所肩负的文化传播责任,积极思考如何进行文化的现代化塑造和传播,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唤起受众的文化记忆,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凝聚受众的思想共识.
其他文献
初次遇见弥渡栗子园,眼前大片的万寿菊,就映入我们的眼帘,瞬时心生欢喜.我迫不及待蹲下,摄下远山近景.此时,淡淡的薄雾笼罩远山,晨光柔和,洒在金红与绿色相间的田畴上,此时,青山、田野、村庄显得特别的宁静,乡野气息非常浓郁.rn赶早去的我们,邂逅如此美景,身心自然是闲不住的.我们从停车场东南方向的乡间小道慢行,一路赏花观景,选择最佳角度拍照.徜徉在花丛间,那一朵朵硕大金红色的万寿菊,竞相开放,千朵万朵压枝低,花团锦簇,满眼鲜艳,灿烂夺目,每一朵花向阳而开,自带暖意,当我低眉凝视,仿佛如一股暖流,流到心田.仔细
期刊
2022年1月15日,“心耕砚田”——大理州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成员作品展在州图书馆开展.rn2020年12月,大理州书法家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换届后,理事会认真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书法经典”为己任,扎实推进协会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
期刊
一路向西,有座小城依江而建,顺山而围,山水相伴,适宜人居.亘古相传,因此地水汽较多,常年起雾,雾起澜沧江畔,形如游龙,经久不散,故名云龙.记忆中的云龙轩昂飘逸,独具魅力.千年白族村——诺邓,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生态和人文环境绝佳;地貌特殊的“太极图”极具灵性,招揽四方游客……其历史的厚重感与山水的灵秀交相辉映.这天造地设的美景,充满着古老和隽永!
期刊
偶然间有幸翻阅《嘉靖大理府志》,传抄本中记载:“淳佑四年,蒙古来攻祥兴,高禾逆战,败死.宋遣使祭之.”rn读到这里不禁又勾起我好奇之心.一直以来,对于这段历史或读或听,耳目见闻过很多版本,但每个版本都令我觉得不可思议.rn缘何?因为每个版本都各执一词、各持己见.相同的历史事件,却得到不同的疑问答案.每每遇到这种境地,总会令我茫然无措.今日想来,若要醍醐灌顶,只能说服自己,从聆听“金戈铁马、刀枪剑戟”的声音中,回头探寻这场战事背后真正的史实,用以解开我心中多年的各种疑云.
期刊
在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献礼剧中,系列短剧《理想照耀中国》显得与众不同,颇引人注目.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全剧并没有贯穿始终的几个主要人物,而是每集演绎一个百年历史中的真实人物,由此拼凑成一幅由40人组成的多彩斑斓的人物画卷.另外,每一集相对独立,由不同的创作团队拍摄制作,在表现形式上不拘一格,追求创新,风格多样,让人耳目一新.作为主题和人物先行的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通过对40个人物原型的选择和艺术化呈现,以触动人心的故事、充沛的情感以及精致的视听语言,塑造了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书写了关于理想价值、人生意义
期刊
“2021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于2021年12月上旬如期举办.当笔者再度步入展演的主剧场——长江剧场时,不由想起2018年,也是同样时节,上海市、区两级政府宣布将人民广场方圆1.5公里的22家剧场规划为“演艺大世界”,并推出了“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亚太演艺中心”的铺垫、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构成.转眼三年过去,“演艺大世界”已成为共性与个性兼备、规模与特色相映的大型舞台演艺圈了.在如此背景和趋势下,作为处于圈内核心位置的一个极具特色、极富潜力的文化品牌,“中国小剧场戏曲展演”将为观众呈现什么样的作品、为戏曲贡
期刊
无论是舞台上塑造的喜儿、吴清华、奥杰塔,还是河南舞蹈教育领域稳执牛耳的方锡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镌刻在一代人的记忆中.自20世纪60年代末到河南工作始,方锡玲给河南舞蹈留下了太多的第一次,用河南舞蹈的拓荒者来概括她的贡献,可谓是实至名归.
期刊
学员:我们年轻演员接新戏的时候往往非常迷惘,老师能不能讲讲如何去接一个新戏?rn曾:接一个新戏就是去塑造一个新的人物形象.我想了想,除了《御碑亭》之外,我还真没有哪个戏是剧作家专门为我写的,包括王仁杰老师.接演新戏首先是看剧本,最好是一口气看完,不要受人干扰.我是有这个习惯.因为一个编剧他写剧本的过程中思路是贯穿的,他的思维,起码几个月甚至几年是连续贯穿的,动笔的时候又是一个很严谨的过程.如果看剧本的过程中被什么事打断了,那你对剧本的整体感觉(可能就会是碎片化的).看完剧本,第一,我会判断这个戏大致用什么
期刊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于1960年出版的自传体回忆性小说,这部瑰丽之作以诗性童真的笔调为我们涂摹出了一幅“秋月何处悲梧桐,梦魂空系老城墙”的乡愁远景图.小说以英子的生活经历和成长见闻作为行文线索,贯穿起了五段不堪回首的尘封往事,从淡淡的忧伤中生发出一股浓浓的诗意.《城南旧事》不仅仅是一部回忆性小说,还是林海音诘问生命迷津的精神还乡之作,她以超逸脱俗的文字游走在北京南城的旖旎风光之中,通过旧梦重温的写作方式追忆红墙白瓦下的童年时光,咀嚼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抒发了一曲悲悼“日暮乡关处沧海桑田,孤灯夜影里物是人非”
期刊
国产电影《门锁》改编自韩国同名电影,在保留原剧本故事内核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二次创作.影片通过设置悬念、女性视角叙事、主观镜头等方式打造了本土化的文本形态,展现了对独居女性这一群体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遗憾的是,这份关注止于宣传,并没有真正落到文本之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