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瀛岑:开放的社会造就了我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3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自己宽大的办公室里回顾过去,张瀛岑说:“成不成企业家、成不成才就看制度。制度决定一切。”
  张瀛岑坐在沙发里,衬衫的袖口系得一丝不苟。他细数着自己曾经的那些身份感慨万千:“四类分子”子女、军人、糖酒公司经理、酒店老板、地产商……
  如今,他是上市公司中国天伦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他旗下的天伦集团拥有地产和燃气两大板块,并以同时发力旅游地产和交通能源为业界瞩目。
  2012年的秋天,十八大即将召开。媒体和社会对于十八大的关注热度逐渐提升。其中,关于民营经济在近些年的发展,以及国家如何扶持民企发展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在前不久闭幕的主题为“塑造未来经济”的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众多专家和企业家再次呼吁,民营企业发展需要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环境。
  对此,张瀛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确实遇到了一些发展问题,但他对十八大之后的发展仍旧充满信心。他将生意做大的成功经验概括为八个字:胆识、勤奋、厚道、诚信。他认为,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守住这八个字才是商业立足之本。
  同时,他对《中国周刊》记者说,民营企业的成功更要归功于社会的开放。“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不可能有企业家,因为制度不允许。说哪个地域穷、哪个地域资源不丰富,我觉得都不是重要的,最主要的是思想。”
  张瀛岑用自己的前半生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开放造就了我的今天。”
  机会稀缺的年代
  上小学时,张瀛岑最不愿意干的是填写简历。在成份一栏,当时最光荣是“贫农”,而他的父亲,是国民党军官。
  在国民党撤退台湾时,父亲决定留下来:我又没做什么坏事,没对不起谁。
  1976年,“四人帮”倒台,张瀛岑上了高中。和很多同龄人不同,为了挣学费,每个假期,他都去电镀厂工作。一个月每天做足8小时,能赚够一个学期的学费:6.5元。
  “过了一两年,政策有了变化,我们可以当兵了。那时候没听说什么考学,毕业了,要么下乡,要么当兵。而且当兵光荣。”1979年,高中毕业,张瀛岑成了“四类分子”子女中第一批当兵的人。
  那是社会开放馈赠给张瀛岑的第一个机会,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机会也是贫乏的,但开放的大门即使只开出一条缝隙,也意味着巨大的改变即将發生。
  张瀛岑说,“一个国家大势变了,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的。大势变了,就是好政策来了。”
  大变局
  新兵集训之后,张瀛岑被分到海军十一支队。此时,新的海军陆战队第一旅成立。“我那时候可精神呢。我这个人不管干什么都要干得最好。”张瀛岑第一个被选中,当了海军陆战队员。
  1982年,张瀛岑转业了。这时,改革开放几经进行了三年,更多的机会被释放出来。
  张瀛岑被分配到郑州市糖酒副食品公司。
  “我喜欢干这个,跟人沟通,我觉得没问题。”两年后,业绩显著的张瀛岑升任郑州市金水区糖酒公司经理。
  那个年代,因为物资依旧匮乏,购买烟酒、副食,都需要票证。
  “好酒啊,二曲、尖庄,都要凭票。”张瀛岑记得很清楚,票证是到了1985年的时候才没有的。
  张瀛岑出差,看到四川家家都开酒厂了。刚开始,酒厂从不愁销售,渐渐的,越来越多的酒拥进了市场,厂家不得不开始推销商品了。“到了1989年,买你的东西就不错了。”张瀛岑感受着市场的变化,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市场经济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张瀛岑也开始筹划自己下海经商的事情。1995年,领导找张瀛岑谈话,想提拔他。而此时的张瀛岑心意已决,要到商海打拼,做一番自己的事业。
  张瀛岑开办了一家有广东厨师、做粤菜的“天伦大酒店”。酒店创造了开业当年便收回全部投资的业绩,在业界传为佳话。“那时候吃基围虾,都觉得新鲜,是比较高档的餐饮。”
  张瀛岑坦言,最初并没有规划,不知道该做什么,“就是一样一样地试,不成功再做另一样。”也是在这个时候,张瀛岑第一次出了国,泰国。出国一趟,张瀛岑发现,别说是欧美等国家,就是去亚洲小国家,对方都要拿着你的护照反复核对,询问很多问题。“因为你穷,就怕你拿着护照不回来了。”
  这样的遭遇在香港也会遇到,而欧美人拿着护照,“噌”的就过去了。
  “中国一定要强大啊。拿出更好的政策,国家强大了,人民都富裕了,有什么不好的呢?所以我们呼吁制度的改革。”而今,张瀛岑的公司已经在香港上市。
  张瀛岑说:“赶上了好的时代,甩开膀子干吧。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千万别耽搁了。”
  顺势而为
  就在酒店经营一片红火的时候,张瀛岑却在1997年卖掉酒店,他看到了更大的机会。
  1992年,中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目标后,关于叫停福利分房的呼声愈加强烈。
  1997年,央行颁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1998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正式取消城镇职工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开端。
  1997年,张瀛岑进军房地产,迅速做成了几个项目,天伦的实力与名气在短短几年内得到扩张。
  就在张瀛岑的房地产生意做得火热之时,国家一项大型工程规划——西气东输正在酝酿。2000年春天,国家决定正式启动这个横跨多个省市区的特大项目,其中河南作为承东启西的纽带,绝大部分地区都将从中受益。
  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些行业准入陆续放开。
  2001年12月,原国家计委颁布了《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多种经营方式、参与供水、燃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此前,燃气、供水这类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一般来说都由国企进行运营。新政向民企开放市场后,张瀛岑立刻就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开放的商机。
  擅于判断“大势”的张瀛岑说:“老话说,机会就像猫胡子,你抓住了,它就再也跑不了了。”
  2002年4月,张瀛岑注册成立了河南省天伦燃气工程投资有限公司,接连拿下了一座座城市的燃气经营权。   2010年11月,天伦燃气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获得452倍超额认购。有了资本扩张能力,企业规模迅速扩容。
  在经营城市燃气整整十年的节点上,张瀛岑又看到了一个“大势”,宣布一项新的决策——全面进军交通燃气,打造“交通清洁能源第一品牌”。“香港的出租车没有一辆不是用燃气的。贫穷落后的国家巴基斯坦,有200多万辆车用的都是天然气。可是我们中国呢?到现在,连十万辆都没有。污染严重、市场需求大,我们又气源充足,我们为什么不做呢?”
  去年年底,天伦地产又宣布投资50亿元开发河南广武山,包括“楚河汉界”等项目。这次投资,来源于张瀛岑对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把握。
  从2008年起,张瀛岑开始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每年‘两会’期间都要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十二五规划等等。我作为企业家,首先要对这些敏感。打个比方说,比如天然气,在十二五规划中讲到应该怎么布局,怎么发展。”
  张瀛岑一直关注着这些宏观政策趋势,他说:“不研究政策能行吗?‘十二五规划’我都会背啊!”
  而他的每一转身,固然与善于抓住机遇有关,也与社会开放紧密关联,在那个民营企业狂飙突进的时代,也是“国退民进”的时代,一个个原本封闭的领域向民企开放。
  “过去我们就是个体户。慢慢转变叫民营企业,现在叫我企业家。上市后,称我董事局主席。称谓的变化、每一步发展的历程都是社会开放性的表现。”
  “胆识、勤奋、厚道、诚信”
  张瀛岑最看重的是责任心。他的原则是,企业一定要挣钱,但不能昧着良心挣钱,要挣那些有责任的钱。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
  张瀛岑为自己的人生原则总结了八个字:胆识、勤奋、厚道、诚信。
  有胆识,除了胆子大,更重要的是要有识“大势”的敏锐洞察力。
  张瀛岑经商多年,依然保持着努力勤奋的工作作风。据张瀛岑身边的工作人员介绍,“张总与我们聊工作,经常一聊就聊到凌晨,没有一点困意”。
  至于厚道,他说:“做生意谈判,先想着占别人的便宜,这个企业肯定做不大,做企业一定要厚道。”
  谈到诚信,张瀛岑说:“讲诚信不是讲大道理。只要我承诺的事情,亏,我也要给你做。”
  2012年7月12日,由于突然而至的高温导致用电量激增,郑州出现大面积停电。其中女航天员刘洋父母居住的天伦琥珀名城却引发巨大关注,起因是业主打出了一个条幅:刘洋,别回家,家里没水没电。
  这个条幅的照片迅速被上传到微博,引起大量转发。天伦琥珀名城是天伦集团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就在微博传播仅仅17分钟后,张瀛岑在自己的实名微博上做出了回应,道歉并承诺赔偿每户500元钱。与此同时,公司紧急协调资源进行抢修。张瀛岑两个多小时内连续发出3条微博,一场网络危机被迅速扭转,一些业主也被张瀛岑的诚意所打动。
  这一事件被公关专家认为是危机公关的成功案例,《经理人》杂志把这一案例作为公关经典予以分析研究。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在节目中称此举“开创了中国高端物业服务的先河”。在张瀛岑看起来却非常简单:“说供电局或是别人的责任,都是没有意义的。一是敢于面对错误,不推卸责任。二是尽快拿出处理和补偿意见。”
  那次停电事件涉及了34个小区,只有天伦集团的小区给住户最快的回应。
  “信誉是你最重要的财产。”张瀛岑说。
  反哺社会
  这么多年,张瀛岑从没忘记父亲的教诲:“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做什么事儿一定要留一个好的名声。”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张瀛岑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慈善公益,并曾荣登福布斯中国慈善榜、胡润慈善榜的榜单。
  2011年9月,张瀛岑向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成立《河南省天伦关爱残疾儿童基金》,对河南省辖区内的贫苦残疾儿童进行救助。
  2012年2月,张瀛岑向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捐款3000万元人民币。
  “好名声不是让人家说的,是靠自己做出來的,就这么简单。”张瀛岑摊开双手说。
  反哺社会,是张瀛岑另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
  2011年“两会”之前,他以“人大代表张瀛岑”的名字开通了微博,开始收集民意。尽管很忙,他说:“开了就是开了,当然得继续下去。要不然人家有个什么事儿找你反映,你不管怎么行。”
  这几年,张瀛岑提出了城中村改造、医药分离、简化港澳通行手续、延长孕妇休假时间等提案,每一件都要经过认真的调研、论证。而他最新的两个提案都是关于反垄断。一是打破央企全链条垄断,二是“打破慈善的垄断”。
  国企改革、国企与民企的关系调整、民企的生存发展,这个话题也被舆论认为是十八大之后,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容之一,“打破垄断,让社会开放的尺度更大些”,这是张瀛岑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心愿,也是他作为一个人大代表的心愿。这个受惠于社会开放的民营企业家,也希望能有更多民企在社会开放中获得成长。
  他希望十八大之后这个国家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民营经济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做实业确实遇到生存的困难。民营企业的大个头越来越少。如果给我们的空间大,我们民营企业会发展得更好。企业做大了,对社会才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期盼政策和社会开放性的尺度越大越好。”
  对话张瀛岑
  Q=《中国周刊》 A=张瀛岑
  “要给民营企业空间,这个社会才能更稳定”
  您是在什么时候说出“这是一个好的时代,要甩开膀子干;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不要耽搁了”这样的话?
  是在我下海的时候。1996年,从76年到96年已经20年。我们国家的大势已经扭转。这个时候,你再不干,那就什么都耽搁了。刚开始开放的十年,很多人都怕再回到老路上,所以左顾右盼,担心政策会变,很多人有顾虑。我感觉不能再有顾虑了,赶紧甩开膀子干了,不抓住,机会就没有了。
  为什么提慈善反垄断的提案?
  企业要成立一个慈善基金会是很麻烦的。为什么红十字会、宋庆龄基金会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垄断。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不是单纯的为企业。我要就促进社会更加开放提出自己的议案。
  天伦关爱儿童基金投入1000万,捐赠给河南省敬老助老总会3000万。从两次数额巨大的公益投入来看,是一老一小。为什么特别关注这两个人群?
  孩子和老人的问题大部分是因为贫困造成的。到任何时候,老人和孩子都是弱势。只有社会发展了,才能照顾到他们。应该提倡国家再加大投入力度。
  现在的社会很功利,您为什么要花这么大代价去做这些善事?
  人要厚道才行。做人做企业都得厚道。太功利的人做不成大事,对社会也不会有什么贡献。即便可以挣很多钱,又有什么用?
  您对“十二五规划”都能背下来,那您也一定特别关注十八大后的中国经济走向吧?
  十八大会成为中国新的发展节点。十七大之后的这几年,经济增长的成绩确实有目共睹,但社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十八大的定调,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当然特别关注。
  对于十八大对中国的推动,您有什么期待?
  从企业家的角度,希望十八大能多给民营企业空间,民营企业也是中国的企业。给民营企业空间,这个社会才能更稳定,更好更快的发展。从个人的角度,希望十八大后的中国,能够更加开放自信,让每个人都有向上的机会。
其他文献
农忙时戴上笠帽,农闲时穿上戏装,传统婺剧是农民演,农民看。  这一被称作京剧始祖的戏曲的命运,既印证了时代的颜色,又印证了民间土壤“用脚投票”的价值。  金华乡下,村头广场,密密麻麻的人群,扬起的脸,全部朝向面前简陋的戏台,人们的表情,随台上人笑、为台上人痴——吸引他们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大明星,也不是帅哥美女,只是一个红脸膛、尖鼻子、笑起来嘴巴像弥勒的“小和尚”。  舞台下的“小和尚”吴光煜其实已
期刊
儿时的阅读恩物《儿童时代》,有个响当当的栏目:《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资本家都叼着烟斗,穿着条纹背带裤,看着好像只在经营各种大马戏团。于是我相信资本主义社会就是个马戏团。  《天堂里的笑声》,好电影,写的似乎也是人间马戏团。  作家亨利·罗塞尔死了,这消息让他的兄弟姐妹一一登场。看看他们可敬的反应吧。  妹妹雅格娜对待仆人就是个暴脾气,接到噩耗,先去檢查哥哥照片落了多少灰,女仆很歉疚:“早知道
期刊
台湾有很多地方仍保留着日据时代的影子。且不说像鹿港小镇这样的完整民居小镇,就是在南北各大中型城市,也都有很明显的日据时代的痕迹。台中大坑风景区,有不少地段都是山村相连,往往分不清哪里是村哪里是镇,从建筑外形上看,似乎与山脚下的骑楼建筑一样的就算是镇,而那些以平房式建筑居多的,就有可能是村了。平房往往很破旧,矮矮的屋檐,外面的廊子下,似乎还可以依稀见到日式榻榻米风格的平台。  台中有家类似于大陆的农
期刊
一个县级区孕育出国家级高新区,背后是苏南人特有的敏锐触觉和勤奋。  2012年8月19日,江苏省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由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自这天开始,武进高新区成为了中国百余国家级高新区中的重要一员。  武进高新区位于常州市南翼,常州曾和沪宁线上的苏州和无锡一起被简称为“苏锡常地区”,为“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也是长三角北翼的主体板块。从上海坐高铁出发,一小时便可抵
期刊
智能手机市场的爆发,以及iPad及各种平板电脑的普及,充分证明拇指时代已经到来。可是人们对于手指功能的期许远不止这些,作为人类身体最重要的创造工具,基于手指的创意将永不停歇。  框架照相机  “Take Frame Camera”是由Eunae Ko設计的一款概念相机,没有取景器也没有屏幕,拉开照相机即可取景照相。它只需通过拇指和食指进行操作,并使用简单的手势控制功能。但是这款相机并没有想象中小巧
期刊
1  记得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韩国现代赠送了几百辆现代轿车,在北京街头跑出租。由于质量差,配件缺,两年之后就彻底绝迹了。而在不久前,北京现代伊兰特“朗动”上市,光是看它“流体雕塑”的外形设计,就有一种“草鸡变凤凰”的穿越感。  也是在90年代,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产品同时进入美国市场,起初都是低质廉价产品的代名词。但是韩国企业有一种顽强的拼劲儿,以一种中国人常常嘲笑的“不自量力”的“争夺第一”的
期刊
中原大地厚重的黄土之下,深埋着无数的文明与杀戮,但今天,这一切烟消云散,现代化的进程恍若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书写。  五一假期,我在郑州给父亲置办了一套新房。父母原本居住的郑州郊区那个村庄即将要彻底被电厂的烟囱、轰隆隆的铁路线,还有喧嚣的商贸城淹没了。儿时记忆中那个宁静富饶的村庄已经不在,也不再适合作为父母的养老之所了。  当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大跃进式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终于轮到了郑州这样的中部城
期刊
《两户人家》是部创作于40多年前,于今年刚刚在大陆出版的小说。作者董时进,真正的身份却是农学家。他的小说自然也与农业有关。他对中国农业问题的思考,以现代的人的眼光来看,几可称其为先知。  董时进生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1900),卒于戈尔巴乔夫执政前一年(1984)。重庆垫江是他的故乡,1950年后他辗转赴美,直至去世。据他的儿子董保中说,大陆开放后,他两次回乡,念兹在兹,忘不了祖籍的山水。  这部
期刊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是中国长大的五年,也是充满反思与革新的五年。  这是2012年9月的一周:  9月18日,成都,王立军案一审公开审理。王被控的罪名有滥用职权、受贿、徇私枉法,以及叛逃;  9月17日,北京,一场关于林毅夫经济学理论的讨论会上,众多学者对于世界经济的评判和中国的经济路径,各抒己见;  同是9月17日,无锡,由于不满公司遣散,中国光伏产业的风向标尚德公司部分员工聚集抗议。11天前,欧
期刊
泼妇骂街经常是指桑骂槐。法官、律师也有这个意思,指南打北,指东打西:冠冕堂皇的法律分析常常不涉及真实原因,各方都有其不便直说的目的或苦衷。美国诉亚利桑那州案(下称“亚利桑那州案”)便是一例。  亚利桑那州与墨西哥有很长的边界线,非法移民从这里大批涌入美国,当地政府防不胜防。为此,亚利桑那州专门制定了《支持我们的执法和安全社区执法》(下称“《安全社区法》”),授权本州警察盘查、监禁疑似非法移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