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居住地:海洋还是天空?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qia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四分之三的特大城市都在海边,由于气候变暖,冰山融化等因素,科学家预测在未来的8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6米,这将会淹没很多沿海大城市。如今,一些沿海城市已经开始建造防海墙和大型的排水系统,但就算是有这些设施,将来还是会有数千万人会流离失所。
  他们应该去哪呢?科学家逐渐将眼光放在了陆地以外的区域——水面、深海、空中,准备在这些地方创造新的社区。
  海上家园
  2017年1月,美国蓝色边境公司和法属波利尼西亚达成协议,蓝色边境需要帮助波利尼西亚建造一个可以容纳300个家庭的人造岛屿,为波利尼西亚腾出25%的空间。波利尼西亚是位于南太平洋深处的群岛,随着海平面的上升,在本世纪末波利尼西亚将失去三分之一的面積,这也是为什么波利尼西亚希望蓝色边境可以帮助他们建造一个环境恢复型社区。
  这个社区会长什么样子呢?想象一套连接的海上浮动平台,每个浮动平台上都有一套或者多套带阳台的房子,通过桥梁和人行道连接,屋顶是绿色的。该社区的设计考虑到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并希望能够尽量减少它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它使用可再生能源,收集雨水,监测海床,内置肥料堆。
  该平台由荷兰工程师建造,采用鹿特丹浮动馆形式(鹿特丹为荷兰西南部港口城市),同时结合了海上钻井平台技术和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的浮动仪器平台。当浮动仪器平台的内件旋转,船只由水平位置旋转到垂直位置,这样保证了即使在10多米的海浪中,船只也可以保持稳定,这可以被应用于保持海洋中央社区的稳定性。
  这个海上社区的能量来源于海洋热能。首先,社区建造一个利用海洋热能转换的动力系统,它利用海洋表面和深海之间4℃的温度差,当热流从一层流向另一层时,两层中间的热力引擎获取了一些热量,将其转化为可用的能源。海洋热能转换会给自己自足的城市带来足够的动力,同时配合渔场和海水淡化系统。但海洋热能转换项目的设备规模庞大,还涉及耐压、防腐、绝热材料的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根据估算,建造海洋能源转换系统的第一阶段就需要15亿美金。
  “海上家园”作为一个概念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技术允许我们将漂浮的城市建立在浅水区,但建造一个远离大陆的海洋中央社区呢?这就不只是技术问题了,它还需要耗费巨量的资金。
  深海世界
  法国建筑师鲁格里有一个梦想,他想居住在深海。在他畅想的世界中,昆虫一样的水下房间形成了村庄,蝠鲼形状的船可以探索海洋的深渊。他也想到了生活必需品,他想象海洋农场可以让深海居民生产除了藻类和鱼之外的其他食物。鲁格里还创造了一种和国际海洋空间站一样的“慢速漂浮舱”,它的一部分在水面上,另一部分在水面下,它既不需要栓在海床上,也不需要动力,只是随着洋流漂动,低耗能设计可以允许太阳能或潮汐能保持生活系统的运作。
  海下建筑预示着生活场所的巨大改变。每下沉10米,海水的压力就会增加一倍,强大的水压可能会给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人们借助生活舱实现海底生存的愿望。科学家目前不太清楚在海底生活舱内生存会给人体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幸运的是,包括一些先行者,身体并没有出现问题。海底生存还会有许多其他的问题,海水会腐蚀建筑结构,海洋生物还会阻塞建筑的管道、通风口,在外墙上覆盖厚厚的粘液。海下世界变幻莫测,潮涌、湍流、洋流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还有光线问题。海下居住的先驱者伊恩·科布里克曾在深海居住过数次,最长的一次为三个月。他说他很喜欢水下的生活,但是海底的光线非常暗,当他完成深海居住回到地面上,棕榈树随风摇曳的场景让他十分感谢阳光。如果真的要在深海居住,这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飞屋环行
  金·斯坦利·罗宾逊曾在小说《纽约2140》中写到过空中村落的生活——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型农业社会通过气球漂浮在空中。对罗宾逊来说,好处是在3000米高的空中村落全天都会有非常棒的景色。问题是气候变化带来的强力风暴。
  所以,空中村落应该是巡回的。就像鲁格里的“慢速漂浮舱”一样,村落漂浮在空中来应对环境变化和飓风,而不是花费能量来对付它。大气一直处于变化中,很少有停滞不前的时候,气球的设计可以让空中居民随着气流而走。在伊拉里和她的同事设计的“气流预测仪”的帮助下,空中旅行者可以输入任何想去的地方,程序就会预测最适合的日期和时间,这使慢速环行地球成为了可能。
  红外线热气球为空中居住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它利用太阳辐射和地球红外线辐射来提供动力。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技术就在帮助科学家完成平流层空气取样工作。在没有发动机和电力的情况下,气球能保持较长的寿命,可以在空中漂浮72天。气球越大,可以到达的高度越高。
  太阳能可以为漂浮的村落带来许多能量,同时空中居民可以发展农业。有了农业和能量,就可以实现居住和旅行一体的小型空中村落。这打破了传统的边界和疆域的观念,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在对流层中,人们不得不生活在封闭加压的空间中,最适宜的高度是2000~3000米,在这个高度区间做一些小的调整,大多数人都会适应。
  在无限的畅想和不断的技术进步中,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其他文献
在北极圈以北200千米的瑞典小镇上,坐落着世界上最大的冰建筑物——一家由冰制造而成的旅馆。这家旅馆不仅建筑材料全部由冰块制成,而且从沙发、到吊灯,再到床铺,这里的所有家具都是用冰制作而成。  入住难以置信的冰旅馆后,一切都那么地令人惊异。每件物品都泛着浅蓝色的光,仿佛置身于冰河之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午夜时分,游客将见证大自然极具魅力的表演。温度计显示-20℃,冷杉树的轮廓像煤炭般漆黑,与无止境的
期刊
几天死一个皇嗣,几月死一位嫔妃的残酷宫斗剧总能让人看得心惊胆战,百转千回但却欲罢不能。2018年播出的清宫剧《如懿传》,最初不被人看好,但却后劲十足,精彩纷呈。而同时期另一风格的清宫剧《延禧攻略》收视率更是居高不下。电视剧代表的虽然不是正史,但仔细观察,也能发现有趣的地方。  奇葩后宫  古往今来,后宫嫔妃的主要任务都是延绵子嗣。为了让后宫佳丽圆满完成这项任务,皇帝的辅佐大臣和太后在选秀女之时,都
期刊
在一间朴素的白色房间里,椅子上正坐着一个人,他戴着一顶浴帽形状的帽子,帽子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点。在帽子的后部,则连接着一根电缆,电缆在他的身后摇摆着,并穿过房间的墙壁,连接着房间外面的计算机。而在白色房间的外面,计算机前坐着两个科学家,他们正试图解读椅子上的人的想法。这顶浴帽似的帽子实际上是一个可以通过大脑活动解读人类思维活动的设备,也可以称它为智能读心设备。  读心,顾名思义是读懂某个人到底
期刊
现如今,我们已经习惯了自然现象的存在:刮風、下雨、闪电、太阳东升西落。可如果太阳消失了,地球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类还能继续生存吗?我们按时间线来寻找答案。
期刊
20世纪初,人类发明了征服天空的“翅膀”——螺旋桨飞机,这是一种使用螺旋桨将发动机的功率转换为推动力的飞机,即便现在,很多飞机也需要依靠螺旋桨完成飞行。  那难道没有螺旋桨就不能飞行了吗?当然不是,来自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员们就研制出了一种没有螺旋桨也能飞的飞机。这架飞机约重2.4千克,翼展约4.9米,令人惊奇的是,它没有任何类似螺旋桨的部件,动力是电力和离子。  在这架飞机的机翼下方,悬挂着两排电离
期刊
对于一些人来说,一个骑着驮有几百本书的毛驴的人,简直就是疯子。但对于哥伦比亚贫困乡村的儿童来说,路易斯·索里亚诺绝不是马戏团的小丑,他是一个肩负着拯救文盲儿童使命的人。  索里亚诺是一名鄉村教师,在固定的时间段他都会赶着毛驴,驮着一箱箱的书,给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送书,教授他们知识,给他们讲各种各样的励志故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很多人从中受益,不仅仅是儿童,连他们的父母和其他成年人也经常
期刊
最近一项基因分析表明,大约4500年前,在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地区,发生了一件异常惨烈的事情:由于异族入侵,当地土著的男性血统几乎一夜之间化为乌有,外来男性则成为唯一留下子孙后代的人。  颜那亚人的兴起  早在史前时代,就有几次人类迁徙到欧洲的浪潮。其中重要的一次开始于大约5000年前,当时兴起于黑海和里海大草原上一个叫“颜那亚人(Yamnaya)”的游牧民族向西入侵。颜那亚人原先分布在从蒙古到匈
期刊
犰狳环尾蜥,是南非特有的物种,以其防御性的体态而闻名。它体长约25厘米,身体布满了盔甲般的鳞片。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会咬住尾巴围成“车轮”,把所有坚硬的鳞片都面向敌人,让敌人无从下口,以保护柔软的腹部。直到确认没有危险的时候,才慢慢舒展开来。  因其獨特的外形和有趣的习性,它在各国宠物市场上颇受欢迎。不过其体表硬蜱感染率和体内寄生虫感染率较高,这些寄生虫同样可以危害到人类。目前在我国,私人将其作为
期刊
美国近十年来最大的山火、印尼伤亡惨重的海啸、引发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我们仿佛离启示录中预言的世界末日越来越近了。毁灭性的天气事件已经成为了新常态,自然愈加喜怒无常,让世界各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新一代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正在创造能够应对极端环境和持续压力的基础设施和建筑。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生活在一个日益末日化世界里的创新性方法。  挑战:干旱  位置:摩洛哥波特
期刊
无人机航拍遥感具有时效性强、机动性好、巡察范围广等优点,可以不受空间和地形的制约,去到更远更苦的地方大显身手,帮助人类探索许多条件艰苦的环境,为我们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野生动植物保护者可以利用无人机监控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山间救援队可以利用无人机协助偏远地区的搜救任务……无人机应用广泛,正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好。  然而,如果无人机脱离人的控制,比如失踪或者坠毁,便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