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孤儿学校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okof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玉树地震灾区的一所孤儿学校,最小的“学生”只有半岁多:棉衣有了,暖气通了,这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将会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但是,在校长尼玛仁增的心里,仍有许多难以言尽的苦恼。
  
  10月底,一场冷空气过后,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玉树便已进入寒冷的冬季。
  玉树州孤儿学校,这是记者玉树之行最早确定的采访对象。
  2010年4月17日,玉树地震80个小时后,一面五星红旗在一片废墟前徐徐升起,70多名师生齐唱国歌——玉树州孤儿学校在灾区率先复课。
  第二天,在孤儿学校教室的黑板上,胡锦涛总书记写下了“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12个大字。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孤儿学校的孩子们生活得还好吗?
  
  最小孤儿震前10天出生
  
  玉树的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是多云,不大一会儿就飘起了小雪花。
  “棉衣棉被很充裕,暖气也通上了,过冬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玉树州孤儿学校校长尼玛仁增告诉记者。
  孤儿学校是一片板房区,今年5月建成。尼玛校长说,在玉树州,孤儿学校是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质量最好的板房学校。
  虽然只是临时住所,但学校的每间教室和宿舍里都装上了暖气片。前些天,尼玛正在为没有烧暖气的煤发愁,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北京爱心人士送来了100吨煤,解了学校的“燃煤之急”。“这些煤够烧一个冬天了。”尼玛说,孩子们的棉衣棉被,社会各界捐赠了很多,学校早已分发给孩子,余下的也已经送给其他学校的学生。
  孤儿学校共有37位老师,除了日常教学工作,每位老师还被指定分管一些学生的生活。有些孤儿年龄太小,老师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由家人照看。尼玛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最小的孤儿是地震前10天出生的,现在才半岁多,根本离不开人。”
  地震之前,孤儿学校有孤儿256人,现在只有160多人。尼玛说,学校学生人数减少,是因为灾后初中部的学生都被外地学校接收,石家庄接走了50多个,沈阳、都江堰也有。“现在的孤儿全部是小学生,而且几乎都是在这次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当然,有些孩子还没确定是否父母双亡,也可能是单亲,这还需要核查,如果不符合接收标准,就得退回。”
  尼玛坦言,地震使玉树上千孩子变成了孤儿,可他们学校能接收的孤儿只能这么多了。
  地震的惊吓,再加上失去双亲,给每一位孤儿都留下了一时难以抹去的心灵创伤。“年龄特别小的还好一些,对年龄大点的,我们请心理专家们进行过心理辅导,可孩子们听不懂。”尼玛说,由于心理辅导作用不大,学校便调整了课时,增加了孩子们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游戏中淡忘痛苦。同时,学校还尽量安排来到学校的社会热心人士与孩子多接触,让他们感受到很多人在关心他们。
  记者正在采访时,课间铃声响了,孩子们涌出了教室。一些孩子拽着老师的衣角,在操场上欢快奔跑。有几个孩子正在跳皮筋,看见记者拍照,立即跑到跟前,对着镜头摆出各种姿势。
  尼玛说,虽然孤儿学校与一般学校差别很大,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学校还是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的。“因为毕竟还是一所学校,这些孩子很不幸,只有让他们学好知识,把他们培养成才,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离板房教室不远的地方,几位工人和身着藏袍的僧侣正在几间房子的房顶上整理着瓦片。尼玛说,这些房子就是学校原来的校舍,在地震中成了危房,拆了这些房子,明年就能建新学校了。
  “这几位僧侣是从结古寺来的,不拿工钱。”尼玛说这句话时,目光中充满敬意和感激。
  
  陪伴孩子的志愿者
  
  王林高是在孤儿学校支教的志愿者。
  9月10日,家住江苏淮阴的王林高在电视上看到孤儿学校招募老师的消息,立即报了名。他是淮阴工学院的老师,学校得知他要到玉树支教,便为他“大开绿灯”,并调整了课时。“那边的工作还得干,12月5日支教期满,我回学校把工作补上。”
  “王,三横一竖;双木林,高低的高。”王林高说,他第一天给孩子们上课时,就这样介绍自己,学生们都把“王林高”三个字写在了作业本上。
  与王林高一起在孤儿学校支教的老师还有三位。记者走进他们住的宿舍时,一位老师正在简易灶台上忙活着,灶台上摆放着青菜、粉条、蘑菇和牛肉。
  王林高则与其他几位老师打着扑克牌。“这个是大众娱乐项目,能把大家凑在一起。“王林高说,这里经常停电,电脑也用不了。最近学校附近正在施工,用电能好一些。
  王林高告诉记者,课余时间,他会用带过来的笔记本电脑给学生们放动画片。他教二年级的数学,与数学有关的动画片《宝葫芦的秘密》,他已经放了两遍,学生们都喜欢看。
  说起教学,王林高说,这里的学校与内地最大的不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差太大,有些知识点,大一些的孩子能理解,年纪小的就不行,必须再给他们课外辅导。
  “我叫石榴,就是吃的那个石榴,真名,不骗你。”
  石榴和王林高是同一期的志愿者,来自长沙,今年7月才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她说,支教申请通过后,爸爸非常支持,但爷爷奶奶却不放心,说她一个人寓家太远了。石榴先斩后奏,到玉树后才给奶奶打了个电话,告诉老人学校安排得很好,不要担心。
  实际上,石榴刚到玉树时,高原反应很厉害,时常头晕、呕吐。因为气候干燥,喉咙也感到很不舒服,而且还感冒了很长时间。
  第一次当老师,石榴最大的感触,就是玉树的孩子特别尊重老师。有一次,几个学生见她提水,连忙跑过来给她帮忙。她说,在玉树这段时间,她已经喜欢上了教师这个职业,打算12月5日支教期满回到长沙后,继续找一份教师的工作。
  刘小欢是5月中旬就抵达玉树的,她先是参加救灾,然后来到了孤儿学校。
  这个被王林高称为“刘欢的小妹”的女孩子来自广州,在广州开办着一个家教班,学生全部是台湾的小孩。
  王林高说,刘老师很有亲和力,孩子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刘小欢说到了玉树孩子和台湾孩子的不同,“玉树的孩子更淳朴”。王林高很赞同刘小欢的说法,他说,有一次课外休息时,他拿了本故事书给学生们读,一个孩子上来为他捶背,后来一群孩子都争着为他捶背。“不让他们捶都不行,有的还帮我捏肩。”有时老师洗衣服还得避开学生,以防他们“抢”着洗。感激与烦恼
  前不久,一个名为“青海玉树天气变冷,孤儿学校缺4-10岁孩子衣物”的帖子在海南志愿者和海南网民的00和电子邮箱里广泛流传。作为校长的尼玛仁增立即回应,学校并不缺衣物,感谢海南人民。
  尼玛告诉记者,在距离玉树8D0公里的西宁,还积压着很多社会各界捐赠的课桌和衣物,至少有20多车。这些物资要运到玉树,运费就需20多万元,只能临时存放在租下的房子里,等春节过后再运到玉树。
  说起学校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尼玛打了一个比方:“天上的雷大,地上的雨小。”
  “地震后,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特别多,但大部分都用不上。”前些日子,浙江一家单位捐赠了2000套桌凳,学校没地方摆放,就送给了其他的学校。
  但是,为了筹集孤儿们迫切需要的东西,尼玛却费尽了心思。
  尼玛说,爱心人士的踊跃捐赠,让外界对孤儿学校产生了误解,觉得学校应该很富裕,什么都不缺。他去一些政府部门办事,经常要面对这样的质疑:你们学校还需要什么东西?“我筹集的都是学生们最需要的,学校烧锅炉需要煤,我总不能把捐赠的课桌劈了当柴烧吧?”
  尼玛还告诉记者,其实在地震之前,孤儿学校的办学经费是很充裕的。地震后,各界的捐款虽然很多,但都是由政府统一管理,分给学校的并没有多少钱。“学生外出的旅行费、食宿费:志愿者在学校的食宿费用;聘任教师的工资,都是学校负担的。很多老师家里都受了灾,生活很困难。”
  有困难,就要想办法解决。当了10多年校长的尼玛谦虚地说,自己没有多少经验,一直都是靠着一一副热心肠做事的。他说自己经常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孤儿,我最需要什么?“孤儿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系统工程,心往细处想,才能把事情干好。”
  “尼玛”在藏语中有“太阳”之意,意味着生命、希望和吉祥。尼玛校长40岁才结婚,这在有着早婚习俗的藏民中是十分少见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地震发生时,尼玛正在为学校的福利院项目奔走。赶回玉树后,他顾不上看一眼母亲和妻女,立刻回到学校,因为很多事情在等着他处理。
  “学校从来没遇到这样大的灾难,以前的管理方法过时了,我们目前的工作也是一边摸索,一边调整。”在尼玛的心中,孤儿们的幸福是他“最大的吉祥”。
  不到一个小时的采访,尼玛的手机响了七、八次。他说,保障学生的学习生活是最基本的工作,而学校的重建更是一个大工程,许多细节问题都必须考虑到。
  尼玛告诉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写在学校黑板上的12个大字,他会永久性保存下去。他也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玉树孤儿一定会拥有更加美丽的“新校园”和“新家园”。
其他文献
60年前的那个冬天,在天寒地冻的青藏高原上,一支神秘之师正在与死神进行着艰苦的搏斗。  承担着为解放西藏而探路的使命,他们进入藏区已有半年的时间,并且与西藏地方政府簽署了最初的“和平协议”。但是,随着冬天的到来,他们与后方的联系被冰雪阻断,“历尽我军长征以来最大之不幸,最重之苦难”(王震语)。因为饥饿、寒冷和高原病,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最多的一天,战士们先后举行了7次葬礼。当1951年5月中央人民
期刊
2007年4月21日,周杰伦演唱会在重庆奥体中心举行。  演唱会开始前,奥体中心广场上突然出现一大群统一打扮的男女生。他们带着帽子,举着牌子,挎着售货篮,红黄两色的帽子上分别写着“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卖火柴的小男孩”,宣传牌上打着“火柴也疯狂”的广告语……  所有这些,都让陆续前来的歌迷觉得十分好奇。看着篮子里为周杰伦演唱会特制的纪念版火柴,很多歌迷欣喜万分,一边掏钱一边感叹:“火柴吗?真漂亮!”
期刊
2011年1月10日,由陕西省榆林市人民政府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十二五榆林持续跨越发展暨《新西部》创刊十周年高峰论坛”在榆林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央、省、市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同榆林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企业单位负责人,各县、区委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人及新闻单位代表150余人汇聚一堂,共商榆林改革发展大计。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伟到会并讲话,榆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马秀岚致辞。  论坛分两个阶
期刊
江津,位于重庆西南长江之滨,因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  1938年8月3日下午,一艘小客轮在江津悄然靠岸。一块接一块的木条板上,颤悠悠地蠕动着一条长龙似的人流。人流中,一位满脸疲惫的老者在一个年轻女子的搀扶下,缓缓地向前挪动着蹒跚的步子。  这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一代风云人物陈独秀。  此时的陈独秀刚刚从国民党监狱释放出来,又因抗战爆发被迫出南京,奔武汉,过长沙,最后辗转抵达重庆,落脚江津。  但是
期刊
10年前,伴随着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出台和启动,由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第一份以西部大开发为主题的政经新闻期刊——《新西部》应运而生。  10年来,西部大开发成就斐然,《新西部》也从一份默默无闻的读物发展成为西部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其读者群不仅覆盖了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而且遍布亚洲、欧洲、北美、南美、澳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    坚持独特主题定位,为西部大开发鼓与呼。
期刊
陈永泰不到1岁时,父亲走了,从此杳无音信。当他和妈妈终于得到父亲的消息时,父亲已经牺牲12年了。而他第一次作为儿子跪倒在父亲坟前,更已是59年之后。可是,与陈永泰父亲一同牺牲的许多战友的家人,至今仍对亲人的泽情一无所知。陈永泰发誓,一定要替这些烈士找到他们的亲人。    “我是第一个到阿里狮泉河烈士陵园祭奠先遣连烈士的亲属。长眠在这里的烈士,包括和平年代牺牲的,他们的亲人从内地来祭奠的,我也是第一
期刊
近年来,陕西省宜君县教育体育局以高度的责任心全力推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宜君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创先争优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成员为副组长,各股室負责人为成员,制定印发了《中共宜君县教育体育局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建立了党委成员联系活动点,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
期刊
科学谋划“十二五”宏伟蓝图的《黄陵县关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日前正式出台。按照“城乡政策衔接、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差距缩小”的要求,强力实施“煤油化工强县、特色产业富民、文化旅游带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城乡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均等配置资源,破解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全县
期刊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雨雪冰冻、洪涝灾害等多种困境,百年延长石油人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奋进,务实前行,以构建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技兴油、人才强企”战略,持续深化地质勘探,精细油田开发,加快项目建设,规范企业管理,闯出了一条油田持续稳产增产快速发展的道路。科学发展作指导原油生产大跨越  延长油田属特地渗透油田,人称“磨刀石”,保持原油生产的持续增长,难度越来越
期刊
“租赁是从1952年开始的,延续了50多年,怎么一下子就变成国有资产了?”  一年前,当“五粮液古窖池长发升老窖”传人尹孝功接到五粮液公司关于酿酒窖池产权属于五粮液公司所有的“通知”时,这个已经70岁的老太太一下子懵了。  等回过神来,尹孝功拿起了法律武器,将宜宾市人民政府、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以及五粮液公司告上了法庭。但是,大半年过去了,她还没有等到任何“说法”。    酿酒世家    “尹家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