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宏观灾害特征与若干思考

来源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maogaishilang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了Ms6.2地震,与以往同等级地震相比,其表现出“同震重灾”特征和引发了特殊流滑地质灾害。通过现场震害调查、走访受灾群众和搜集地质资料及相关文献,重点探讨了本次地震的发震背景和孕育地质条件,对比了宏观烈度分布特征及与仪器烈度差异,统计了不同民居房屋的典型震害特征及所占比例,调查了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成因;踏勘了次生流滑灾害宏观特征,对揭示其成因与触发条件提出了若干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宏观与仪器烈度具有较为明显差异,原因主要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同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与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差异及烈度仪布设缺乏统一标准;强震观测记录地表加速度明显大于2021年漾濞Ms6.4地震,烈度Ⅵ、Ⅶ、Ⅷ区面积分别为2022年芦山Ms6.1地震的2.3、1.5、2.5倍,为造成同级地震重灾的一个重要成因;泥流掩埋摧毁房屋、炕头相连淋浴间隔墙倒塌及地震发生在深夜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伤亡重的重要因素。流滑区域长约3 km,前后高程差约85 m,总面积约39万m~2,漫出地面约3 m高,塌陷区残留若干孤岛,其可能为长期农田灌溉、地下水体富集、地震主振方向与泥流运动和天然沟谷方向相同等外在因素和黄土湿陷、土体液化等内在机理综合诱发,具体成灾诱因、物理机制和触发条件需多种手段联合验证。调查证明,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房屋建设和既有建筑加固,强化农村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知识,是减轻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正>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行业之一。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中关键的一部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对结构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整体性能,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基于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分析与加固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才能好地进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随着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资源紧张及环境保护等理念的提出,很多国家越来越关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国也积极地开发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光伏发电系统正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式,并凭借安装简单、无污染、易维护等优势,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但光伏发电系统很容易受到光照强度、天气类型、大气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发电输出功率出现不稳定性、间歇性等问题,给电网带
期刊
为了在超高层建筑结构续建改造设计中减少已建结构的改造工程量,通过附加黏滞阻尼装置有效提高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耗能,从而降低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响应。研究了黏滞阻尼伸臂的变形放大原理,介绍了黏滞阻尼伸臂的最优布置方法,并提出了续建改造多状态矩阵,分析了续建改造项目典型驱动因素,总结了集成黏滞阻尼伸臂减震装置的超高层建筑结构续建改造设计策略,最后以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黏滞阻
期刊
随着我国高层建筑数量和高度不断增加,黏滞阻尼器被更多的用来抑制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本文系统性分析9个实际应用工程,结构体系包括框架-剪力墙或剪力墙(3个)、框架-支撑核心筒(3个)、巨型框架(2个)和混合结构(1个),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对安装黏滞阻尼器的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响应,对比安装黏滞阻尼器前后结构的减振率,且分析不同结构体系无控剪切角和舒适度的计算。结果表
期刊
近年来利用阻尼器对既有建筑结构进行减震加固得到了广泛关注。建立了某实际4层框架结构的非线性模型,然后设置黏滞阻尼器(VFD),利用时程分析法对有、无控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计算,得出该结构的耗能减震效果。最后利用云图法,选取数条地震波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对有、无控结构进行概率地震分析,通过对比概率需求模型、易损性曲线的差异分析黏滞阻尼器的耗能减震作用。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该结构设置若干VFD,结构的
期刊
某项目为教学及行政楼,属性为办公、教学培训,根据《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结构需按照不低于重点设防类的要求来抗震设防设计,结合建筑功能特点,本项目采用以黏滞阻尼器为核心的消能器给结构附加阻尼,结构等效阻尼比增加,地震作用减小,以达到满足设防地震作用下建筑正常使用目标及优化部分构件截面的目的。项目减震还通过模拟多遇地震作用、设防地震作用和罕遇地震作用下时程分析,在设置消能器后,附加阻尼比和层间位移角
期刊
2023年12月18日,中国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地震,震中位于拉脊山断裂带.为深度剖析本次地震对周围断层和后续地震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影响,文章首先基于地震破裂模型参数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计算甘肃积石山MS6.2地震在周围主要断层上不同深度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并评估这些应力变化对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对青海南山—循化南山断裂、拉脊山北缘断裂和拉脊山南缘断裂部
期刊
研究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从常规技术措施和结构设计要点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隔震减震措施的具体应用,在不断丰富抗震设计规范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设置隔震层、安装消能减震装置,能够更好地起到吸收散能作用,减少传递到建筑上部结构中的地震能量,从而实现更好的建筑抗震效果。
期刊
地震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地下管廊的安全运行具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地震环境下地下管廊的动态响应和减震措施,旨在为提高地下管廊的抗震性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本文以兰州市七里河区马滩综合管廊为例,从地震环境下地下管廊动态响应分析了地震对地下管廊的影响,从结构设计、减震装置、柔性管道和连接方式、监测和维护等四个方面提出减震措施,可有效降低地震对地下管廊的影响,提高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期刊
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隔震减震控制技术,有利于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维护完整结构。结合隔震减震控制技术原理,通过优选隔震减震材料、安设隔震减震设施、推行框架悬挂设计等方法,充分展现技术优势,利用仿真设计细化设计方案、合理设计技术参数、创新建筑消能装置等优化手段,做好建筑结构的隔震减震设计工作。
期刊